夏停偉
摘 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是新時代的教育要求,也是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任務。通過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使學生從中汲取豐富的文學知識、歷史知識,同時能夠陶冶其情操、凈化其心靈,促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樹立民族大義,堅定理想信念,從而促進其健全發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展開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傳統文化;有效滲透
傳統文化是中國勞動人民集體創造的結晶,經過歷史的沉淀和時代的淘洗,具有非常重要的傳承價值。利用小學語文課程傳承傳統文化,既是學科特點決定的,也是新課標的要求,可以在啟蒙階段給予學生有利的引導,推動他們全面發展。具體來講,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依托日常教學活動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以便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培養其正確的文化觀,促使其主動樹立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
一、做好教材資源發掘,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內蘊
語文教材是學生學習最重要的素材,是語文教學專家精心編選的教學內容體系,集成了各個教育名家的思想精髓,更凝聚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語文教材的每篇文章都有更加豐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是學生學習語言基礎知識的載體,更是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媒介。語文教學做好優秀傳統文化滲透,一定不能離開教材,對每篇課文都要深入研究、全面分析。教材中優美的語言是中華語言文化的重要體現,深遠的意境是中華詩詞、繪畫文化的重要展現,豐厚的人文內涵是中華傳統人文精神的集中體現,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中華傳統美德的具體表現,愛國愛民思想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制高點。在教學中,要做好語言基礎知識教學,讓學生感知中華傳統文化,對教材有更深入的了解,對中華傳統文化有更直接的感悟,讓語文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更對中華傳統文化充滿熱情。這樣既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能強化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語文教學會變得更加深厚,中華傳統文化就會更加具體、形象,學生學習時就會更富有熱情。
二、組織經典誦讀,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為了提升傳統文化教育效果,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組織經典誦讀活動,一方面可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拓展其思維;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從中挖掘更多傳統文化,對其起到良好的教化作用,從而推動其健康成長。例如,每天可以利用早讀、課前時間組織學生開展經典誦讀活動,使之輪流閱讀《弟子規》《百孝篇》《論語》《讓世界因我而美麗》《道德經》等作品,且可組織各種比賽活動,如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要求他們進行誦讀競賽。或是指導學生自主制作一些小道具,將自己打扮成古人的樣子,并模仿其讀書的模樣,然后通過表演的形式將自己所讀的經典誦讀作品內容呈現出來,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所讀作品寫感悟,此時既可手寫,也可以利用手機等智能化設備來分享電子版的感受,有助于切實提升他們學習經典文學作品的成效,并促進其感知力、表達力的發展,同時使之受到正能量的影響,不斷完善其價值取向。
三、家長對德育教育應該有足夠的重視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不能夠把所有的德育教育重擔都扔給教師,做家長的也應該對孩子們進行適當的德育教育。所以開展德育教育,家長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長應該以身作則,把自己作為一本“教科書”,這樣才能達到言傳身教的效果。家長在以文化傳統為載體進行德育教育時,可以每天給孩子講一個關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小故事。并且把這個傳統文化故事中的道理深度分析給孩子們,讓他們以小見大。從表淺的傳統文化故事中學習到更高境界的思想道德文化。當然,父母還可以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在聽完故事的觀點,并且同其進行積極地討論,讓學生能夠在同父母進行交流的過程中,加強對于傳統文化的理解,這將幫助學生有效地加強自己的思想道德建設。
比如,父母可以講述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狼牙山五壯士》,它主要講述在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的五位英雄,在面對日軍和偽滿洲國軍時,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頭反擊,面對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最后義無反顧的跳下懸崖。這篇文章主要表達中華民族寧死不屈的精神,用生命和鮮血捍衛了自己的愛國情懷,同時也寫出了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家長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方式,讓自己的孩子知道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傳統文化,同時也讓孩子們深刻反思過去抗日戰爭的歷史。然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他們可以從學習到了哪些精神、在生活中應該怎樣做等方面出發,并且同家長進行討論,這將幫助學生加強對于文本內容的理解,也將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著不言而喻的重要性。通過這種家長們言傳身教的工作,也就能讓學生們學的更快,關于德育教育了解的也更多。所以開展德育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和教師這一層面所要抓緊的東西,家長也應該言傳身教。
四、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品味優秀傳統文化
依托語文綜合性學習環節,教師還可以組織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并在此過程中與優秀傳統文化對接,有效感染學生。例如,教師可根據五年級下冊中的綜合性學習主題“遨游漢字王國”設計實踐活動,先要求學生到課下搜集“倉頡造字”的故事以及漢字的發展演變史,再鼓勵他們臨摹甲骨文、小篆等文字,接著要求學生搜集字謎,可以是古代的,也可以是新時期發明的謎語,還要讓學生搜集資料分析漢字的構字規律、楷書的書寫方法,然后再于班級中分享。通過“講漢字故事—分享個人書寫作品—猜字謎—分析漢字構成規律”這一系列活動來深化其印象,使之感受到漢字之美,切實提升傳統文化教育效果。
五、結語
總而言之,將語文學科作為傳承傳統文化的媒介,可以起到良好的熏陶、教化和感染作用,促使學生在儲備文化知識的同時,不斷完善自身的精神世界。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承擔起個人職責,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科學、合理地以多元形式滲透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在學習中領略其魅力,同時進行解讀和吸收,以便增強他們的文學素養,并使之在內化、應用的過程中將其傳承下去,有利于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馬豐琴.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學周刊,2021(31):65-66.
[2]史玉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40):44.使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豐厚的人文修養。3FEEDAA8-1D6A-4998-90E7-C874607A3D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