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琳琳
摘 要:課后作業可以稱為知識學習測評“最優解”,它能夠在極短的時間內檢驗學生的知識學習情況,進行學生知識疑問的查漏補缺。但是,課后作業也常常被冠以“超負荷”的罪名,尤其是中學階段,學生所需要學習的知識種類較多且課程安排較為緊密,學生在短時間內所暴露出的知識遺漏點較多,各科任課教師無法在第一時間內完成知識的講解,于是“題海戰術”也就孕育而生,部分教師認為知識的補足可以用“多做題”的方式完成,即便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通過“多背誦”的方式一概而過,進而讓學習和解疑完全依賴課后作業和階段考試中的“多做多背”來解決。隨著“雙減”要求的逐步落實,課后作業的完成時間有了明確的時間要求,喪失了“題海戰術”的加持,如何讓初中英語的課后作業高質保量完成成了亟待解決的難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雙減背景;課后作業
作為英語教師,當一堂課結束的時候我們總會給學生安排一下課后作業,幫助他們完成今天課堂所學知識的課后鞏固;我們也可以通過批改學生們所提交上來的課后作業,掌握他們所學知識的理解及靈活運用情況,了解他們對于已學知識和新學知識的疑問點和鄙陋點,進而安排復習鞏固活動,幫助他們完成知識的二次學習及完全掌握。但是,隨著“雙減”政策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落實帶入,如何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及課后作業負擔,如何讓課后作業的意義真實體現,如何在短時間的課后作業完成過程中幫助各個學情段的學生完成知識的理解、鞏固、應用及問題反饋從而讓初中英語學科真正做到減負提質則成了英語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以下是本人的淺識拙見。
一、雙減政策加持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布置原則
1.多樣性原則
這里的“多樣性”涵蓋兩個方面,一是課后作業劃分的多樣性,作為教師我們需要根據班級學生對英語學科所學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將課后作業劃分為三個等級,即:初級作業,以課后習題為主,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二次復習及鞏固;中級作業,在初級作業完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英語知識自主探究,完成深入探索;高級作業,在中級作業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英語知識的實景運用,達到英語知識“學以致用”的理想狀態。二是課后作業種類的多樣性,“雙減”政策的實質是教學活動轉變,基于“雙減”政策的初中英語學科的課后作業布置,我們需要在紙面作業的基礎上,進行實操作業的融合,讓紙面作業和實操作業共同充盈課后作業時間,進而讓知識的運用從紙面習題中完成到生活運用中的轉變。
2.時間把控原則
隨著“雙減”政策落實,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在課后作業方面進行學生“負擔”的減輕。所以在雙減背景下,進行初中英語學科課后作業布置,我們需要遵守時間把控原則,原則上把學生完成課后作業的時間控制在40~45分鐘之內,其中需要進行課后作業時間把控精細化處理,即在45分鐘的作業時間內,引導學生利用5~10分鐘進行今日所學知識的教材瀏覽復習,以此激發學生們大腦中的教師知識講解細節;預留出10~15分鐘進行基礎知識作業完成;預留出15~20分鐘進行拓展知識的作業完成;預留10~15分鐘的時間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進行家庭事物實際操作,寓教于樂,引導學生感悟英語知識的學習及運用樂趣,加深他們的知識印象,有效達成紙面作業加實操作業的綜合完成度。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后作業轉變實操——以《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單元為例
本單元以“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你什么時候去學校)”為話題引出各種生活習慣,旨在通過各種生活習慣的講解引導學生逐步學會合理安排時間開展學習生活,在詞匯方面大都是學生較為常見的詞組,句型結構方面以“I usually do sth.at some time”為主,并且通過做某些事情的時間和個人的生活習慣特點來推斷出這是不是一個好的生活或者學習的習慣。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課后作業布置時,我們需要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點及自身的學習生活習慣進行英語知識的“遷移”,引導他們學會自己生活習慣的反思,進而鼓勵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體課后作業布置如下:
1.基礎作業(10~15分鐘)
在安排本單元的基礎作業時,我以教材為主進行單元內所出現的陌生詞匯、詞組及固定句式的聯系,引導學生完成課本內課后習題所占用時間大概10分鐘。在完成課后習題后進行“個人生活習慣表”的制作,以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lunch、go home、do exercise、go to bed為分類項進行填寫,所用時間大概5分鐘。
2.實踐作業(15分鐘)
當學生們完成基礎作業后,他們此時對自己的生活習慣及規律有了一定的認知,此時我則引導他們利用家庭中的電腦等互聯網設備以“健康的生活習慣”和“不健康的生活習慣”為關鍵詞進行網絡搜索,并將這些習慣進行收集整理,隨后跟家長進行交流,和他們分享自己的收獲。
3.延伸作業(10分鐘)
完成基礎作業和實踐作業后,學生們對生活習慣有了深入的認識,此時我便引導他們根據自己所收集整理的“Healthy habits”、和家長交流的經驗以及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my healthy day”(我的健康一天)為題,進行合理的時間安排其中包括起床時間、鍛煉時間、學習時間、就餐時間、休息時間等等,并進行表格制定,最后將自己的健康生活表帶到課堂內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并發表自己的觀點。
三、總結
總而言之,教師安排課后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知識鄙陋點,進而開展各類“補強”活動,在雙減政策不斷深入落實的當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課后作業進行多元化分,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依靠各類輔助工具完成知識的深入學習及掌握,進而促成自身的快速成長,作為教師的我們需要認識到這點并主動引入到實操過程中,從而更好發揮教師的主體作用,幫助學生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勝.初中英語情境化作業的設計與實踐[J].教學與管理,2022(04):46-48.
[2]郭改靈.初中英語多元化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品位·經典,2021(21):167-169.
[3]葉興林.新課改下初中英語家庭作業優化設計探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6(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