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靜怡 許佳虹 鄧穎琪 陳曉君 伍小媚
摘? 要:在我國推出有關扶持鄉村振興發展政策的背景下,鄉村旅游的保護和開發正迎來它新的機遇,使得越來越多的鄉村挖掘村里傳統物質文化遺產,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使村民走上脫貧致富之路。本文以肇慶市黎槎古村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發現了黎槎古村存在嶺南特色建筑和端硯文化、龍舟文化、舞獅文化等嶺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不足,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旅游品牌意識薄弱,旅游產業鏈單一,游客參與度低等問題,從而引起了我們的深思,積極尋找有效的鄉村旅游發展策略措施,進一步提高肇慶黎槎古村地域化、創新化的可持續發展理念。
關鍵詞:傳統村落;鄉村旅游;嶺南文化;保護與發展
隨著我國對農村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肇慶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使得旅游業成為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肇慶黎槎古村附近有赤水塘、澄湖和槎塘村等村具有嶺南特色的古建筑,旅游資源豐富。其中,大部分古村落普遍存在著特色建筑、嶺南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旅游品牌意識薄弱,旅游產業鏈單一,游客參與度低等問題,本論文采用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考察法和文獻分析法等多種方法研究肇慶黎槎古村鄉村旅游發展策略,從而保護和傳承古建筑與嶺南文化,高效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為村民脫貧致富之路貢獻力量。
肇慶市高要地區古村落數量較多,但是普遍存在特色建筑、嶺南文化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護與傳承,產業鏈單一,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同時在鄉村生態游持續火熱的背景下,對于如何保護與開發古村落的旅游資源是非常重要的,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體驗。
一、黎槎古村旅游發展的現狀
黎槎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位于高要市回龍鎮肇江公路旁,與廣新農業生態園近在咫尺。黎槎古村呈八卦形狀,布局精巧,暗藏洛書河圖的玄機,以中國古代儒家論述萬物變化的重要經典--《周易》的八種基本圖形,亦稱八卦,即"-"和"--"的符號形狀把房屋建在一座鳳凰形的名叫鳳崗的小山崗上。這些房屋依山而建,環水而設,以乾、坤、震、巽、坎、離、艮、兌等卦形排列,呈圓形分布,一座座一排排,一圈接一圈,玄機重重,風格獨特。整個古村呈大圍屋形狀,古屋、村道分布走向狀似八卦圓形,周邊是圓形的護村池塘與環村大道,僅有南北兩個出口與外界陸路相通,又具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盡管黎槎古村擁有豐富的旅游文化資源,但其未得到很好把握與傳承的問題。對于黎槎八卦村自身具有的嶺南特色沒有充分發揮其獨特優勢,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旅游品牌意識薄弱,對推動對嶺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以及當地的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存在一定阻礙。因此,如何將古村落進行合理的旅游開發是保護和發展古村落的關鍵。
二、黎槎古村鄉村旅游存在的問題以及原因分析
(一)特色建筑未得到保護與發展
黎槎八卦村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自身擁有大量的原始建筑群以及各式各樣的風俗人情,黎槎古村建筑呈八卦形狀,布局精巧,暗藏洛書河圖的玄機, 但由于建筑歷史久遠,又缺乏對特色建筑加強管理與保護,沒有對其進行定期修繕等,未能使特色建筑更好地帶動黎槎古村旅游產業的發展。
除此之外,黎槎古村特色建筑沒有形成規模經營,缺少發展動力。由于村子“八卦”的構造,使得房屋之間的距離過于狹窄,交通不便,因此新一代村民選擇搬遷至新村,原先的古村落漸漸成為空城,八卦村的建筑漸漸凋零,多數人家院子里也長起了野草,古村落中特色建筑的傳承與發展對帶動古村旅游產業至關重要。同時維護與修繕古建筑的人工成本高,而當地收入水平較低。通過調查得知由于村子里的老房子太小太密,間隔又窄,用水、衛生、生活條件等諸多不便,所以這里的原住民基本都已經搬離了老屋,沒有留下一個年青的,仍居住在村里的多是一些老人。從建筑藝術的角度來看,這部分建筑的布局形制以及裝飾風格,具有地方特色建筑的普遍形式,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其建筑藝術特征集中表現在瓦頂、磚墻、石砌墻等時代技術等,而黎槎古村里面的建筑瓦頂陰角天溝滲水,排水不暢。鐵皮卷槽排水溝及雨落管連接松動,變形,銹蝕,滲漏嚴重,鋼拉桿銹蝕嚴重,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費用去修理。
(二)傳統文化資源發展不足
黎槎古村位于肇慶高要市回龍鎮北面的黎槎崗上,古村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處處體現著古老的陰陽八卦和儒家文化。八卦村建筑群、“茶果節”等風俗習慣、種族來源以及祠堂文化等都沒有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沒能及時把握好古村落的特色文化資源。
同時,肇慶黎槎古村未根據自身處在的獨特文化環境,如端硯文化、龍舟文化、舞獅文化等嶺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沒有將其與鄉村旅游產業進行融合發展,沒能豐富古村旅游發展產業鏈和成功打造出屬于自己的文化旅游產業,無法更好地促使古村落旅游經濟的發展。
(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時,不僅需要整合經濟、文化、農業等各方面的資源,還需要配備相應的產業優質服務,但是目前黎槎古村的旅游產業存在著輔助方面的不足,相關基礎設施不健全、產業鏈單一等限制了黎槎古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目前除了黎槎古村落周邊存在少量的房地產開發,其他的商業活動并不活躍,早期村落的經典開發主要由村民們自己探索,村里的各項基礎設施基本不到位,古村落基本設施的完善,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仍是空白。
一方面,相關基礎設施是帶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由于黎槎古村重點建設的旅游景區規劃與推進速度不成正比,進展得過慢以及現有設施的單一、落后等,都已經無法滿足游客的需求。如今自駕游已成為眾多游客出門游玩的熱門選擇之一,而當游客駕車數公里前來游玩后,黎槎古村附近卻幾乎沒有可以為游客提供住宿、餐飲等基礎設施的服務。這些情況的存在,造成黎槎古村旅游行業開發速度慢、資金缺口大等,不利于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所以目前黎槎古村還處在鄉村旅游相關服務產業未能真正適應市場開發的窘境之中。
另一方面,基礎設施不健全,旅游產業鏈單一,造成游客參與度低,難以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目前肇慶黎槎古村旅游產業主要靠單一的觀光形式作為支撐,單純的停留在簡單的旅游層面,缺少特色鮮明的旅游產品,很難形成旅游品牌,沒有將自身具有的獨特資源優勢結合起來打造出特色產業旅游品牌,無法帶動更多的旅游產業鏈發展。
(四)政府扶持力度小,政策執行不到位
黎槎古村落所在回龍鎮2016年被評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而早在2009年黎槎古村落就已經被認定為“廣東省古村落”,在最新的2017年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中。黎槎村被列入了中央財政支持范圍內,政府給予的重視可見一斑。
政策發布后由于涉及的相關政府部門和民間企業較多。工作調配上困難重重。黎槎古村的方方面面都需要以政府為核心進行統籌兼顧。但由于整個項目體量過于龐大、專業性較強,運轉起來需要大量的資金,且項目運作過程中社會各層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難以協調,整個過程使得黎槎古村落難以繼承和發展。
三、解決的對策
(一)加大嶺南古村落的文化產業化力度
肇慶黎槎古村周邊有澄湖古村、槎塘古村赤水塘古村等特色文化古村落,文化色彩濃厚,而“文化賦能產業”能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展,所以,古村加大文化產業化的力度至關重要。
一方面,加強嶺南文化產業化、地域化、創新化。肇慶黎槎古村周邊的特色古村落蘊涵深厚的嶺南僑鄉文化,嶺南文化色彩濃厚,通過對特色古村落的合理開發,因地制宜,創新性發展,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景點,通過文旅產業推動當地優秀嶺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另一方面,深化文旅產業鏈。古村具有黎槎八卦村等嶺南特色建筑,同時具有端硯文化、龍舟文化、舞獅文化等嶺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深化文化資源之間的聯系,因地制宜,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多元的旅游產業鏈,以“文化賦能產業”助力古村落旅游業的發展。
(二)打造當地特色旅游小鎮
一方面,黎槎八卦村呈八卦形狀,布局精巧,又蘊涵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社區村落應加強對古建筑維護與修繕,同時積極尋求政府對當地歷史文化村落保護與開發的扶持力度,從而更好地打造當地特色的旅游小鎮,培育特色的旅游品牌。
另一方面,依托赤水塘、澄湖和槎塘村等村落獨具嶺南特色的古建筑文化,積極打造古村落旅游區;同時,依托附近村落獨具特色的灰雕文化,賦予灰雕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與時俱進,更好地傳承和發展當地的灰雕文化,進一步擦亮“中國特色小鎮”的名片。
(三)運用數字經濟賦予嶺南文化新產能
在當代互聯網迅猛發展的數字時代,村落數字經濟發展的快慢對鄉村旅游發展影響重大,所以,運用數字經濟已經成為了鄉村旅游發展的一個重要手段。
一方面,積極發揮鼓勵政策的作用。村落應積極運用更多的鼓勵政策、就業政策等吸引青壯年返鄉,緩解當地留守群體過大的現狀,為家鄉文化建設進一步培養與引進數字人才,為嶺南文旅產業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助力數字經濟在村落的運用。
另一方面,因地制宜。黎槎村布局精巧,村落應巧妙性結合AR、VR等虛擬現實技術,通過互聯網的快速帶動作用,賦予嶺南文化新的產能,從而更好地提高嶺南傳統文化對于帶動肇慶黎槎古村的發展潛力,為當地提高競爭力,增強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
四、結束語
古村落進行合理的旅游開發是保護和發展古村落的關鍵,通過發展黎槎古村獨具特色的嶺南文化,帶動黎槎的鄉村旅游發展,進一步豐富和傳承當地優秀的傳統歷史文化,助推當地的鄉村旅游和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周良友.肇慶市槎塘村傳統村落形態與保護發展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9.
[2] 龐璐.對中國旅游古鎮開發與可持續發展的幾點思考--以大理劍川沙溪古鎮的保護與開發為例[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7(13)
[3] 吳清,侯佩,陳剛.古村落研學旅行資源評價及基地策劃研究——以肇慶市高要區回龍鎮為例[J].地理教學,20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