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慶峰
(河南省鄧州市中醫院針灸科,河南 鄧州 474150)
Ramsay Hunt綜合征是由潛伏在膝狀神經節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的再激活引起,以面神經多見[1]。主要表現為單側耳部劇烈疼痛,耳部皮膚出現皰疹,可有周圍神經病變,部分患者出現聽力和平衡障礙。在病發前可有全身不適、低熱、頭痛等癥狀[2]。急性Ramsay Hunt綜合征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療,在劇烈疼痛時可加用止疼藥。中醫可用針灸及刺絡放血進行治療[3]。本研究用刺絡放血聯合針灸輔治急性Ramsay Hunt綜合征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2例,均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男15例,女16例;年齡32~58歲,平均(45.3±6.2)歲。對照組男16例,女15例,年齡31~59歲,平均(45.1±6.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符合急性Ramsay Hunt綜合征診斷標準[4],發病在5天之內。
排除標準:有心、肝、腎嚴重病變,合并有惡性腫瘤,對治療藥物過敏。
兩組均用阿昔洛韋片0.2g,1日5次口服(白天每4小時1次);甲鈷胺注射液1安瓿(含甲鈷胺0.5 mg),1日1次,1周3次,治療4周。另用刺絡放血。在完骨穴進行消毒后用針刺破皮膚,在針眼處加用拔火罐,留置時間4~5min,控制出血量在3~5mL,取下拔火罐后擦干血跡,每日1次,連續4周。
觀察組加針灸治療。患側翳風穴、頰車穴、地倉穴、人中穴、承漿、迎香穴、陽白穴、魚腰、四白穴、顴髎穴、瞳子髎,針尖向患側斜刺,對側合谷、足三里、陽陵泉、三陰交、太沖,急性期加患側風池,使用一次性針灸針,每日1次,連續4周。
采用House-Brackmann(H-B)面神經評估量表[5]對面神經功能進行評價,Ⅰ~Ⅱ級面部功能正常或有輕微不適,Ⅲ~Ⅳ級有明顯不對稱,Ⅴ~Ⅵ級面部僅有輕微運動或肌張力消失。
用目測類比評分法(VAS)疼痛評估量表[6]對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分值為1~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感越強。
主要癥候積分,急性Ramsay Hunt綜合征的主要癥候有面癱、耳鳴、眩暈、聽力減退等,根據Ramsay Hunt綜合征中醫證候評定標準[7]進行評分,分數為1~4分,分數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血清腎上腺素(E)與去甲腎上腺素(NE)水平。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皰疹消失時間比較。皰疹消失時間觀察組為(18.13±2.84)d,對照組為(23.56±2.52)d(P<0.05)。
兩組面神經功能分級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面神經功能分級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主要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面癱 耳鳴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1 3.12±0.24 1.17±0.25*3.20±0.22 1.05±0.31*對照組 31 3.23±0.21 2.58±0.26*3.26±0.24 2.61±0.29*t 1.920 21.765 1.026 20.461 P 0.060 <0.01 0.309 <0.01

續表2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VAS評分治療前 治療4周后觀察組 31 7.89±0.66 2.13±0.54*對照組 31 7.75±0.68 4.07±0.61*t 0.823 13.259 P 0.414 <0.01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NE與E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NE與E水平比較 (pg/mL,±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NE與E水平比較 (p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NE E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1 76.35±7.84 54.16±6.23*482.95±19.76 421.85±19.02*對照組 31 75.68±7.29 60.24±6.45*483.18±20.44 433.78±21.53*t 0.348 3.775 0.045 2.312 P 0.729 <0.01 0.964 0.0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Ramsay Hunt綜合征是由病毒感染所導致的一種常見皮膚病。由于帶狀皰疹病毒(VZV)具有親神經性,感染該病毒后病毒長期潛伏于脊髓神經后神經根節的神經元內,免疫力下降導致病毒的繁殖活躍,通過神經纖維轉移至皮膚,具體表現為劇烈疼痛,周圍神經癱瘓及沿神經分布的大量皰疹[8-9]。在常規治療急性Ramsay Hunt綜合征時,其藥物療法主要使用抗病毒藥物、神經治療藥物及止痛藥。阿昔洛韋通過抑制皰疹病毒的復制發揮抗病毒作用[10],甲鈷胺常用于周圍神經病的治療,可營養神經,促進神經功能恢復[11]。
急性Ramsay Hunt綜合征屬中醫“面癱”范疇。針灸刺激患側的部分穴位有促進氣血運行的作用,使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有助于炎性產物的吸收代謝[12]。刺絡放血是通過放血祛除邪氣而達到調整氣血、恢復陰陽平衡。完骨穴放血可消除面神經充血癥狀,改善面神經周圍的血液循環,加速面神經的恢復[13]。
刺絡放血聯合針灸治療急性Ramsay Hunt綜合征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