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瑤
摘 要:涵養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是一項復雜性、系統性的工程,需要黨中央科學施策、多措并舉、多管齊下,充分發揮黨內政治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著力提高黨內政治生活的時代性和戰斗性,強化黨內法規制度的實效性與實用性,堅持價值引領與制度導向的有機結合,實現制度硬約束與文化軟約束的有機統一。
關鍵詞: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科學路徑;黨內政治文化;黨內政治生活;黨內法規制度
中圖分類號:D2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2)01-0068-03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了新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也踏上了新的征程,中國共產黨面臨的顯性矛盾和隱性風險也隨之增多,給新時代黨執政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驗。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共產黨要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關鍵就在于持續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系統整治黨內政治生態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有科學的方法路徑,用發展的動態的系統的眼光看待存在的問題與現象,堅持科學施策、多措并舉、多管齊下的治理策略。
一、培育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
培養先進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對于發展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生活、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形成良好的執政氛圍、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有著深刻的促進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價值觀,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斷培厚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1]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打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既要賡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又要創造轉化和創新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一)必須重視習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不容忽視,否則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就會失去“根”和“魂”。歷史傳說、成語典故、詩詞歌賦、名言警句,無不積淀著歷代仁人志士的價值追求和智慧結晶。站在中國發展新的重大歷史關口,我們黨必須重視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厚的政治文化思想和倫理道德規范,堅定文化自信。
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須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發,萃取天下為公、以民為本、精忠報國、舍生取義、崇德尚廉、講信修睦、居安思危、戒奢以儉、舉賢薦能、止戈為武、德行相輔、和而不同、實事求是、知行合一、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等政治智慧和思想結晶,滋養共產黨員的家國情懷與人格風骨,夯實黨內政治文化的基礎。黨員同志要自覺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自覺應用其中蘊含的政治文化思想和倫理道德規范明是非、知廉恥、懂榮辱、識良莠、辨善惡。
(二)必須重視繼承和弘揚革命文化精神
百年以前,中國共產黨在嘉興南湖的一艘紅船之上團結了一批仁人志士燃起中國革命的火種,紅船精神既是中國革命精神的源頭,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起點。中國共產黨人歷經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盛衰榮辱,拼死將革命的火種保存下來,鑄就了信念堅定、艱苦奮斗的井岡山精神,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長征精神,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延安精神,敢于斗爭、圖強自律的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豐碑,成為引領我黨不斷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政治文化優勢。
在社會主義建設和探索時期,革命精神呈現出實踐屬性和崇高的道德情懷,造就出英勇斗爭、視死如歸的抗美援朝精神,勇于開拓、顧全大局的北大荒精神,獨立自主、艱苦創業的紅旗渠精神,祖國至上、科學求實的大慶精神,銳意進取、奮勇開拓的“兩彈一星”精神,胸懷大局、無私奉獻西遷精神等。盡管這些革命精神形式內涵不盡相同,但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和集體主義精神正是共產黨人家國情懷的生動詮釋。在改革開放時期,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譜系的內容和形式得到了豐富和創新,形成了敢于創造、勇于擔當的小崗精神,萬眾一心、堅韌不拔的抗洪精神,頑強戰斗、勇敢拼搏的女排精神,敢闖敢試、拼搏奉獻的特區精神,吃苦奉獻、開拓創新的航天精神,公平公正、團結拼搏的奧運精神,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抗震救災精神,嚴謹專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新時代黨的革命精神集中表現為刀刃向內、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自我革命精神,全面從嚴管黨治黨正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自我革命精神的科學實踐。承載著紅色基因的革命精神可以超越時間地點的限制,與新的歷史條件相結合,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
(三)必須深刻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精神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借鑒吸收國外優秀文明成果,立足于社會實踐,符合中國實際,具有鮮明民族性與時俱進的先進文化,蘊含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豐富的精神內涵。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精華,體現出黨對時代脈搏和社會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以及黨內政治文化的時代性、科學性和實踐性特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展現出蓬勃的生機與活力。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打造先進純正的黨內政治文化夯實了思想和文化基礎。傳承中華文化基因,繼承革命優良傳統,把握時代發展脈搏是規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靈魂,也是涵養優良黨內政治生態的土壤。
二、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
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優良政治傳統,是中國共產黨從源頭上拒腐防變的重要法寶,是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勝利的有力武器,是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的科學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我們要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肅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盵2]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高度重視并科學指導,黨內開展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有效整治了黨內政治生活存在的庸俗化、隨意化、平淡化等不良現象,為涵養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做出巨大貢獻。但是,在欣喜目前我黨取得的成就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并非一旦一夕可以完成。
第一,點面結合。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所有黨員共同的政治任務,我們要堅持點面結合的原則和方法。既要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重點,筑牢黨員干部的廉政“防火墻”,引導其以上率下,“言傳”與“身教”并行,將規范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化作一種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也要注重全面,把開展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落實到所有黨員,將基層支部抓實抓嚴,堅持依據黨的思想原則、政治原則、組織原則、工作原則去處理黨內關系、解決黨內矛盾。
第二,堅持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要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為識別干部、評判優劣、獎懲升降的重要標準,把干部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組織和群眾認不認可作為選拔干部的根本依據,嚴格把控選拔標準、完善選拔機制、規范選拔程序,選拔任用德才兼備、實績突出、作風過硬的領導干部,堅決抵制說情打招呼、拉票賄選、買官賣官、“帶病”提拔、違規提拔等錯誤的選拔任用干預機制,營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
第三,落實批評和自我批評的重要手段。不破不立,批評和自我批評是基層黨組織強筋健骨、激發肌體活力的銳利武器,對于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行之有效。開展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是黨組織對全體黨員進行指導和監督的重要形式,是查找問題根源、明確整改方向的重要方式。全體黨員需要通過黨組織的教育和引導,以及黨內同志的批評和幫助,及時發現問題并反思糾正,保持長期健康穩定的黨內政治生活?!拔覀兊奈淦骶褪桥u與自我批評,干部間,官兵間,軍民間,將問題擺出來,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就可以把錯誤的東西清除掉,就能真正地團結了?!盵3]69善于發現錯誤,敢于承認錯誤,勇于糾正錯誤,及時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一個政黨成熟自信的表現,凝練著黨自我革命精神的精髓。
但是目前,黨內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開展情況卻令人憂慮。習近平總書記曾指明:“現在,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利器’在很多地方變成了‘鈍器’,銹跡斑斑,對問題觸及不到、觸及不深,就像雞毛撣子打屁股不痛不癢,有的甚至把自我批評變成了自我表揚,相互批評變成了相互吹捧。”[4]316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避免黨內奉行好人主義,使得民主生活會流于形式。推進黨的自我革命的深入開展,要努力營造良好的內外環境,實現自律和他律的有機結合,因此除了要不斷增強黨自我監督、自我完善的能力,還必須不斷強化群眾監督、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外部監督的實效性。
三、構建周延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
制度是構建優良黨內政治生態的根本保證,某種程度上也為全體黨員戴上了“緊箍咒”。周延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可以為全體黨員樹立科學的價值取向,劃定清晰的行為邊界,為全面從嚴治黨、凈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重要遵循。
(一)增強黨內法規制度的全面性
構建周延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要求注重頂層設計、發展規劃、有機銜接、整體推進,樹立一種全局觀,積極探索周全黨內制度創立質量的方式和路徑。在優化黨內政治生態的戰略謀劃中,每個環節都需要以制度和規范機制固化現有成果,任何環節的制度漏洞都可能給黨內政治生態埋下巨大隱患。因此,黨內法規制度創立必須特別注重頂層設計的全面性,統籌推進各領域黨內法規制度建設。
此外,補足黨內制度短板刻不容緩。必須革新黨內法規制度中不健全、不配套、不完善、不適應黨和時代發展要求的內容,在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強上實現新的蛻變,逐步建立起結構合理、指導性強、簡明易懂、高效有力的制度體系。通過健全和完善黨內各項法規制度,確保各項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確保各項內容和環節上實現全領域、全覆蓋,扎緊織牢制度的籠子,實現制度設計的無盲區、無死角,為優化黨內政治生態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二)增強黨內法規制度的協調性
構建周延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要求保障黨內法規體系與其他法規體系的協同性與完整性,著重制度建設“點”“線”“面”的協調與統一。黨內法規制度體系是一個系統性的有機聯動,必須用全面的聯系的觀點把每一項制度放到整個黨內法規體系中綜合考量,科學統籌制度的設定條件,可為、應為和勿為模式以及法律后果等多個要素,確保各項制度協調高效運轉。其次,要從制度設計的宏觀層面上,準確把握黨內法規制度各項功能間的關聯和制約關系,既要注重不同時期、地區、部門、領域等方面黨內法規制度的體系性,也要注重與國家法制體系建設的銜接與協調,使得黨內政治生態的各子系統、各環節高效協同運行、充分釋放效應。
(三)增強黨內法規制度的實用性
構建周延有效的黨內法規制度要求注重增強制度的實效性和實用性。首先,要減少彈性空間,減少抽象化、模糊化、概念化的表述,制定明確的量化裁量標準來壓縮自由裁量的空間,不斷提高黨內制度剛性約束力。其次,黨內法規制度建設要注重系統和全面。我們要摒棄傳統過于注重實體性制度、輕視程序性制度建設的陳舊觀念,實現實體性與程序性、普遍性與特殊性、穩定性與適應性、統一性與靈活性、原則性與具體性的有機統一。此外,還要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及時厘清并清理黨內法規制度中相互矛盾、馳高騖遠、猶如“明日黃花”的內容,將與黨章和黨的理論路線方針政策相悖、與國家法律法規相沖突、與上階位制度相抵觸、滯后于時代和實踐發展需要的制度滌地無類。最后,還要建立健全黨內保障性制度。要有科學的考核獎懲激勵機制。通過建立健全黨內激勵性、保障性制度和懲戒性、約束性制度,維護黨內法規制度的權威,增強其實用性,減少制度執行過程中不必要的摩擦和資源消耗。
(四)增強黨內法規制度的執行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增強制度的執行力,制度執行到人到時,做到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5]如果制度淪為擺設,勢必會導致制度體系運轉失靈,使黨內政治生態暴露在各種風險下,那么打造風清氣正的黨內政治生態的美好愿景也終究會淪為黃粱一夢。優化黨內政治生態必須強化制度執行,堅決維護制度的權威性和嚴肅性,杜絕政令不暢、執行不力、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現象發生,切實為黨內政治生態系統的良性運行架起一道堅實的制度屏障。
首先,必須明確黨內法規制度的制定、執行和監督部門的權責,合理分工,構建環環相扣的責任落實機制,努力形成責任明確、任務具體、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制度體系,使黨政各級領導干部的職責權限和責任范圍規范化、明朗化。除此之外,還要建立健全制度執行監督機制,保障制度的落地。著力肅清有規不依、執規不嚴、違規不究等現象,規避執行過程中機械性、選擇性和象征性等風險,定期約談各級領導班子,切實發揮黨員干部的模范帶頭作用,產生“蝶變效應”,保障制度的執行成效。綜合運用批評教育、誡勉談話、組織處理、紀律處分等手段進行追責問責,讓守規者得到褒獎,讓違規者受到嚴懲,堅決維護黨內法規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落實信任激勵與嚴格監督相結合[6],普遍群體監督與重點對象監督相結合,黨外監督與黨內監督相結合,壓縮權力行使的任性和自由空間,確保制度監督不留空白、不留死角、不留禁區、落到實處。
其次,必須高度重視對全體黨員展開常態化、制度化的黨內法規制度宣傳教育工作。宣傳教育要緊跟時代發展,整合多種資源,運用有效載體,充分發揮現代科技手段,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方法。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黨員活動日、黨員小講堂、輪講微課堂等教育活動,搭建好制度與黨員之間的“橋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微博、抖音、公眾號等,開設專題專欄,搭建全方位、多渠道的互動交流平臺,加大黨內法規制度的宣傳力度;深入開展宣傳教育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開展“線上+線下”模式推動宣傳教育提質增效。要在切實擴大宣傳教育覆蓋面、提升黨內法規制度的知曉率和影響力,加強對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定向宣傳、重點教育,把黨內法規制度宣傳融入黨內政治生活之中,促進宣傳教育工作常態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此外,還要徹底清除黨內“潛規則”這一巨大隱患。潛規則是黨制度缺位和失效的產物,要想遏制其滋生與蔓延,我黨必須從成因入手,及時彌補制度缺陷,打出一套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的組合拳。首先,要斬斷利益鏈,對公職人員和公權力的監督無死角、全覆蓋,讓監督“探頭”照射權力運行的真空地帶、灰暗地帶;其次,要培育先進的黨內政治文化,從思想上鏟除潛規則滋生的土壤,堅定全體黨員的理想信念根基,形成自覺尊崇制度、嚴格執行制度的政治自覺;最后,注重對全體黨員開展常態化、長效化的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增強黨員對黨內法規制度的認同感,避免黨內法規制度流于形式,嚴重虛化。
參考文獻:
[1]全面從嚴治黨是鍛造堅強領導力量的必然要求——論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N].人民日報,2016-10-29(4).
[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2).
[3]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5]習近平.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0-09(2).
[6]陳世潤,胡喜如.全面從嚴治黨視閾下信任激勵與嚴格監督辯證論析[J].科學社會主義,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