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秋
摘 要: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五項教育作為教育界前提發展的條件下,勞動教育成為學生必不可少的教育成分,然而學生較長時間都在學校,勞動教育就有可能被忽略,所以教師應將勞動教育穿插進日常教學中。小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可以想象到,如果小學生長大后到工作崗位中連最基本的動手勞動都不能勝任,那么,我國的教育就出現了敗筆。本篇論文主要研究教師應如何將勞動教育應用到小學數學教育中去。
關鍵詞:勞動教育;小學數學教學;滲透策略
引言
小學數學教學的方法有許多,勞動教育是其中的一種,是相當新奇的一種教育方式,許多人并不了解勞動教育的內容,勞動教育其實就是令小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去獲取知識、讓小學生在勞動中得到情感的滋養、讓小學生懂得勞動人民的幸苦。把勞動教育滲透進小學數學教育中去是一種提升教學進度、陶冶小學生情操的方法。所以,教師應制定相應策略,將勞動教育引申到小學數學教育中去。
一、勞動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地位
作為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勞動教育具有使小學生情感得到快速成長的好方法,當小學生的情感足夠豐富多彩時,就能在學習過程中充分體會到各種小學數學知識的存在,能夠較好地理解各種數學抽象化的知識。
(一)小學數學教學規模性應用勞動教育
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因為小學生的年紀普遍為七到十一歲的年齡段,這階段的學生對一定的數字理解能力較差,對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知識盲區,所以,教師應將教育數據由抽象變得具體,這樣小學生就能夠清楚地對教學課件有一定的熟悉度,例如,當小學生學習北師大版教材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做個百數表”時,小學生之前僅僅學過一百以內的數,卻不知道一百到底有多大,這時,教師就可以應用數豆子的方法來讓學生親自動手勞動得知一百到底有多少。
(二)勞動教學影響到小學數學教學發展
當小學生親手參與勞動時就會知道勞動會給小學生本身帶來多少好處,小學生可以切實地感受到世界上存在的所有數目,也可以應用勞動所得的生活常識使小學數學的題目變得尤為簡單,小學生也會在練習數學題目時收獲學習的快樂,這樣就能夠令小學數學教學的發展得到促進。
二、勞動教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勞動教育在當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極為廣泛,主要有以下幾種:小學生對數字的思考、小學生對抽象圖形的理解和小學生對生活中數字問題的解決等。
(一)勞動教學能夠引發小學生對數字的思考
勞動教學使讓小學生在勞動中親手去體驗生活中的數形[1],能夠令小學生對是數字有一定的敏銳度,提升小學生答題的準確度,更能夠引發小學生對生活中不懂的小學數學題目進行深度的思考,例如,小學生在植樹節當天植多少樹的問題,街道有兩條邊,小學生要在每條邊上種滿六棵樹,那么,就涉及到了多少米種一棵樹的問題,當小學生解決這類問題后,就相當于解決掉了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當然,其中也需要教師在小學生種樹的過程中加以講解,這樣小學生就能夠在學習分數時有進一步的了解。
(二)勞動教學能使小學生對抽象事物具體化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時常會對一些奇怪的形狀產生疑惑 ,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學生,這個階段的小學生正在接觸立體圖形,有些還要對其表面積或者體積進行一定的計算,這就難倒頗多的小學生,仔細想想,小學生對立體圖形還不夠了解就要對其進行運算,除了可以依靠幾個固定的公式外,其他的方法技巧都沒有,當面臨教學方法較少的困境時,教師就可以將勞動教育發揮機制的作用,例如,當小學生在學習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長方體的面積時,就可以將勞動教育應用到其中去,教師可以讓學生本人將一個模具長方體進行相似的拆分,用卡紙做出長方形的六個面,通過制作過程,小學生就可以明確知道長方體是對稱的立方體,有不同的邊長,計算時就能較為清楚地把各個邊長代入長方形面積公式當中去,這樣就不至于在計算的過程中,分不清代入哪條邊長。
(三)勞動教學能使生活化數學問題得到解決
當小學生學習到數學廣角時會出現很多生活常識題,當出現生活常識類數學題時,小學生大多都會出現對生活常識的數學知識點盲區,這時便可以利用勞動教學來解答這類問題,例如,題目是“一個長為24cm,寬為10cm,高為6cm的長方形禮盒能否裝下36立方厘米的正方體?”如果小學生以前動手包過禮物,他們就會知道禮物的各個邊長經過計算都要小于禮盒的邊長,只有如此才能包得下禮物。
三、將勞動教育穿插進小學數學教學中
(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帶領學生動手勞動
作為教師,是神圣般的存在但是又是樸素的象征,教師既要教授小學生基本的教學知識,更應該帶領學生動手勞動,這樣才不會令學生在步入社會時顯得太過笨拙,勞動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提高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大幅度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在學生沒有學透的數學知識上進行鉆研,如何讓學生能夠簡單地去懂得數學知識的原理以及基本特征,例如,在學生學習正方形和長方形時,就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操作,這樣小學生就能夠明白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區別,計算的時候也能夠不出現誤差。
(二)教師應制定計劃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
教師可以在教授小學數學時制定相應的勞動計劃,將勞動融入教學中去,例如,學習扇形時,可以先讓小學生剪出一個扇形[2],接下來讓學生用直尺和布尺測量扇形的半徑和圓邊,相加得到扇形的總邊長,再把扇形的測量尺度帶入扇形的長度公式,即可驗證結果,通過此次活動,能夠增加小學生對公式的靈活應用。
四、結束語
當國家提倡勞動教育時,教師就應適當地將勞動教育引入到小學數學教育當中去,具體的方法就是將勞動過程中的實例運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去,讓小學數學教育顯得不那么枯燥,增加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將國家的教育政策落實到具體的教學課堂當中,使每節小學數學課堂的內容變得充盈且踏實。勞動教育引入小學教育課堂不僅能夠給社會和國家培育實踐性技術人才,更能給社會和國家培育基礎數學知識堅固的科學性人才,這是教育界的一大進步。
參考文獻
[1]蘇彩霞.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以及培養勞動精神的研究[J].學周刊,2022
[2]趙可麗.小學數學教學滲透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J].新課程研究,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