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影,任鎮民
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江西九江 332000
鎖骨骨折作為常見骨折類型,多以手術治療為主,其中克氏針、鋼板螺釘作為傳統內固定方法,前者應用價格低廉且簡便易行,但其存在穩定性差的不足;后者固定牢固,但其切口大且需二次手術,鎖骨再骨折風險較高[1]。近年來微創技術在臨床不斷應用,其中空心螺釘髓內固定及經皮鎖定鋼板內固定術(MIPPO)等微創手術在鎖骨骨折治療中逐漸應用[2]。鑒于此,本研究將觀察空心螺釘髓內固定治療鎖骨骨折對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并將其與MIPPO治療療效進行比較,以期為鎖骨骨折治療術式的選取提供參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2月—2020年2月江西省九江市中醫醫院治療的84例鎖骨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觀察組女14例,男28例;年齡19~74歲,平均年齡(45.82±6.21)歲;AO分型:2A1型、2A2型、2A3型分別為20例、16例、6例;左側、右側分別為20例、22例;其中重物砸傷、交通傷、高處墜落傷分別為5例、30例、7例。對照組女17例,男25例;年齡19~76歲,平均年齡(45.76±6.25)歲;AO分型:2A1型、2A2型、2A3型分別為21例、14例、7例;左側、右側分別為18例、24例;重物砸傷、交通傷、高處墜落傷分別為5例、29例、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②均為閉合性鎖骨骨折,經影像學檢查證實。③依從性較高,能夠積極配合手術及術后治療。(2)排除標準:①無法耐受手術治療。②存在胸骨、肩胛骨骨折。③手術局部區域皮膚壞死。④肝、腎功能損傷嚴重。⑤凝血功能障礙。⑥存在神經血管損傷。
對照組接受MIPPO治療,實施全麻或臂叢神經阻滯麻醉,以骨折端為中心,取長約10 mm兩個切口于鎖骨上方,于骨膜、深筋膜間完成皮下隧道的分離,于C臂機下經皮下隧道推進,牽引間接復位骨折端,確認對線對位達到功能復位要求后,于鎖骨上方采用解剖鎖定鋼板固定,分別將螺釘(2枚)置于骨折內外兩端。
觀察組采用空心螺釘髓內固定治療,采用臂叢神經麻醉,于C臂機下復位骨折,沿鎖骨前緣且以骨折端偏外10 mm為中心取橫切口(40~50 mm),暴露骨折斷端,空心螺釘的選取依據髓腔大小判斷,并向骨折近端髓腔內側皮質旋入固定。術后患者接受常規抗感染治療,于前臂吊帶保護下術后第3天實施肩關節鍛煉,骨折臨床愈合后,指導患者開展肩關節主動活動。
(1)術中指標:出血量、手術時間。(2)肩關節功能:術后隨訪6個月,依據Neer評分、Constant-Murley評分評估,Neer評分主要評估活動度、解剖位置、功能、疼痛等方面,Constant-Murley評分主要評估活動度、肌力、日常生活及疼痛等方面,滿分均為100分,評分高則肩關節功能恢復好。(3)并發癥:術后隨訪6個月,統計輕度旋轉改變、感染并發癥等發生率。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指標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術中指標情況(±s)
組別對照組(n=42)觀察組(n=42)t值P值術中出血量(mL)42.89±10.06 25.41±8.53 8.589 0手術時間(min)56.71±8.49 35.93±6.40 12.666 0
觀察組Neer評分、Constant-Murley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情況(±s)分

表2 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情況(±s)分
組別對照組(n=42)觀察組(n=42)t值P值Neer評分92.41±2.08 96.34±1.51 9.909 0 Constant-Murley評分93.02±1.56 95.87±1.29 9.124 0
觀察組出現并發癥2例(4.76%,輕度旋轉改變、感染各1例),對照組出現1例(2.38%,感染),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鎖骨位于胸廓頂部前方,可連接支撐肩胛骨及軀干,能夠保護臂叢神經及穩定肩關節,位置較淺,極易受到暴力損傷而致骨折。保守療法為鎖骨骨折治療中常用方法,主要包括石膏固定、肩鎖帶固定等,但由于無法良好穩定骨折,畸形愈合率高,不利于肩關節功能恢復[3]。目前臨床普遍認為手術治療可以加快骨折愈合,恢復肩關節功能,克服保守治療的不足。
近年來,手術技術及內固定材料不斷改進,MIPPO、空心螺釘髓內固定作為微創內固定手術方法已在臨床逐漸應用。MIPPO對骨折端周圍軟組織、骨膜及神經影響小,手術切口小,能夠降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骨折愈合[4]。空心螺釘髓內固定術抗拔出力、抗旋轉效果更佳,能夠緊密鎖入骨皮質,對骨折端周圍血運影響小,能夠減少骨膜剝離,減少并發癥發生率,能夠促進骨折愈合[5]。本研究結果提示與MIPPO相比,空心螺釘髓內固定術損傷小、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更佳,同時術后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能夠促使骨折快速愈合,可作為鎖骨骨折治療優選術式于臨床推廣,以提升鎖骨骨折治療效果。這得益于空心螺釘髓內固定術作為髓內固定,操作簡便,固定穩定效果好,能夠維持骨折復位,患者術后可以早期進行患肩功能鍛煉,加快功能恢復[6]。空心螺釘髓內固定術后僅需在門診局麻下將內置物取出,無需住院,鎖骨無螺釘取出后骨質缺損,能夠降低再骨折發生率,降低患者治療費用。
綜上所述,鎖骨骨折采用空心螺釘髓內固定治療并發癥發生率低且損傷小,能夠促使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以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