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慧峰
新鄭市公立人民醫院醫學影像科,河南新鄭 451100
鞍區腫瘤為蝶鞍與其周圍組織形成的腫瘤,包括鞍上、鞍旁、鞍內腫瘤三類,蝶鞍為垂體窩及鞍背,位于顱內中間位置,包括中床突、鞍背、前床突、鞍結節、視神經管、后床突及垂體窩等多種組織,解剖結構比較復雜,一旦產生腫瘤可累及較多區域,使患者產生視覺障礙、顱神經損傷、垂體分泌障礙等多種癥狀,同時由于其復雜的解剖結構,導致臨床診斷較為困難[1-2]。核磁共振(MRI)檢查、CT檢查為鞍區腫瘤常用檢查方式,均可對鞍區腫瘤的診斷鑒別具有一定幫助。基于此,本研究選取醫院收治的101例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鞍區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MRI檢查的應用效果,現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新鄭市公立人民醫院收治的101例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鞍區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40例,男61例,年齡32~74歲,平均年齡(56.84±5.55)歲,身體質量指數18.3~26.9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2.63±1.45)kg/m2,臨床表現:72例視力下降、47例頭暈、29例感覺障礙、51例頭痛、26例癲癇發作。
(1)納入標準:均經手術病理檢查確診并明確病情,均行CT檢查、MRI檢查,均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肝、腎、心功能障礙,伴其他惡性腫瘤,哺乳、妊娠期女性,凝血功能障礙、免疫系統疾病,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既往腦損傷。
1.3.1 CT檢查儀器選用美國GE公司生產的GE RevolutionHDCT掃描儀,掃描范圍從C2椎體下緣至顱頂,參數設定層厚為5~10 mm,間隔為5 mm,先平掃,再注入50~80 mL碘海醇對比劑進行增強掃描。
1.3.2 MRI檢查儀器選用西門子3.0 T核磁共振掃描儀(Spectra)。參數設定,T1WI序列:將TR、TE、層厚、層距、矩陣分別設定為400~500 ms、20~30 ms、5 mm、5 mm、256×256。T2WI序列:將TR、TE、層厚、層距、矩陣分別設定為2 500 ms、80~100 ms、5 mm、5 mm、256×256。增強掃描均采用T1WI序列掃描,將0.01 mmoL/kg扎噴替酸葡甲胺對比劑經肘靜脈以3 mL/s速度進行團注,進行矢狀面、橫斷面、冠狀面掃描。所得圖像由兩名高年資影像學醫師共同判定,當結果不一致時由兩名醫師討論判定。
(1)以手術病理檢查為“金標準”,統計CT檢查、MRI檢查的檢查結果。(2)比較CT檢查、MRI檢查的符合率及與病理檢查的一致性。(3)CT檢查、MRI檢查的影像學表現。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101例鞍區腫瘤患者經手術病理檢查證實57例垂體瘤、3例膠質瘤、24例腦膜瘤、17例顱咽管瘤,經CT檢查檢出54例垂體瘤(其中包括9例誤診病例)、1例膠質瘤、27例腦膜瘤(其中包括7例誤診病例)、19例顱咽管瘤(其中包括7例誤診病例),經MRI檢查檢出58例垂體瘤(其中包括3例誤診病例)、2例膠質瘤、26例腦膜瘤(其中包括4例誤診病例)、15例顱咽管瘤(其中包括1例誤診病例),見表1。

表1 CT檢查、MRI檢查的檢查結果例
MRI檢查符合率為92.08%,高于CT檢查符合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T檢查與手術病理檢查一致性一般,MRI檢查與手術病理檢查具有較好一致性,見表2。

表2 CT檢查、MRI檢查的符合率及與病理檢查的一致性情況
2.3.1 垂體瘤 CT檢查表現為呈圓形或類圓形,且邊緣光滑清晰,垂體信號消失。MRI檢查表現為邊緣較光滑軟組織腫塊,T2WI為稍高信號或高信號,T1WI為低等信號,一些囊變信號不均勻,亞急性出血者T1WI、T2WI均為高信號。
2.3.2 膠質瘤 CT檢查表現為不規則分葉狀,且邊界較清晰光滑,無瘤周水腫現象,瘤內為多發性囊變。MRI檢查表現為橢圓形或不規則形,且邊界較清晰,T2WI為稍高信號,T1WI為等低信號,信號不均勻。
2.3.3 腦膜瘤 CT檢查表現為圓形或卵圓形,且葉邊界分布較為清晰,病灶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MRI檢查表現為T2WI為明顯稍高信號,且信號不均勻,為T1WI稍低信號或中等信號,增強掃描信號明顯強化。
2.3.4顱咽管瘤 CT檢查表現為腫瘤鈣化。MRI檢查表現為T1WI、T2WI表現為不均勻信號。
按病理學類型劃分,常見鞍區腫瘤包括垂體瘤、膠質瘤、顱咽管瘤、腦膜瘤等,不同類型的腫瘤治療及預后方式具有較大差異,故早期通過區分各種類型腫瘤并予以相應治療,對鞍區腫瘤患者提高治療效果、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3-4]。
隨影像學技術發展,CT檢查、MRI檢查已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腫瘤疾病的診斷中,CT檢查為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可判斷腫瘤大小、位置、邊緣情況,且可將病灶高密度及鈣化情況較好顯示。MRI可將腫瘤區域多方位圖像進行顯示,對比度、清晰度較高,同時可將腫瘤與鄰近組織、血管關系清晰顯示[5-6]。本研究結果表明,MRI檢查應用于鞍區腫瘤患者的診斷中可提高診斷符合率,與手術病理檢查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可較為準確地區分腫瘤類型,并根據檢查結果制定針對性治療措施,提高治療、預后效果。CT檢查可對鞍區腫瘤相對高密度及鈣化較好顯示,但不具備診斷特異性,故診斷符合率較低,與CT檢查相比,MRI檢查可將腫瘤病灶多方面圖像顯示,具有較高的對比度,圖像較為清晰,受偽影影響較小,同時可顯示腫瘤病灶與周圍組織及血管關系,便于臨床醫師觀察,做出準確判斷[7-8]。
綜上所述,MRI檢查應用于鞍區腫瘤患者的診斷中可提高診斷符合率,與手術病理檢查具有較好的一致性,可較為準確地區分腫瘤類型,并根據檢查結果制定針對性治療措施,提高治療、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