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繼紅 王紅 劉麗芳
摘 要:文化傳承是高校最重要的使命和功能之一。利用高等院校資源與人才開展中小學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對于引導青少年增強文化自信和對中醫藥的認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結合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利用中醫藥文化資源,通過新媒體線上學習、場館內線下體驗、校園主題日活動等方式,進行中小學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以補齊中小學中醫藥文化師資缺乏、資源少、趣味性不足等短板,探索面向中小學生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的策略。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 ? 青少年? ? 高等院校
課? ?題: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規劃項目“新媒體環境下利用高校資源開展中小學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H201020,課題組成員:韓繼紅、王紅、劉麗芳、劉培、張鵬宇、郭位先、徐從釵)的研究成果。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深深烙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印記,是中醫藥發展的根基和靈魂。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 年)》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均提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讓中醫藥文化得到傳承與發揚。
一、青少年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的現狀
在青少年中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恰逢其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因此,了解和接觸中醫藥及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應該從中小學的基礎教育階段開始。目前,校園線下教育和新媒體線上教育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校園線下教育成果豐碩
教育部將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內容,結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認知發展特點,將其有機融入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歷史、語文、體育與健康等相關課程教材和校園文化活動之中。鼓勵各地和學校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條件,開發適合學生年齡特征、以中醫藥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供學生選學,滿足部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需求。北京、上海、廣東等地紛紛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的實踐活動。上海的中醫藥文化“三進”思政課、廣東的中醫藥文化進校園“6+1”模式等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二)新媒體線上教育及存在的問題
《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20年底,中國網民人數為 9.89 億,全國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99.7%。互聯網為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提供了更多方法和機遇。與傳統媒體不同,互聯網新媒體具有開放性、交互性、超文本等創新性的傳播特點,合理利用新媒體弘揚中醫藥文化已是時代的必然選擇。
新媒體傳播速度快、成本低、形式多樣,它能讓更多的人通過更多渠道和方法了解中醫藥文化,也為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提供了強大助力。然而,自媒體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傳播者,實踐中存在理論復雜、內容枯燥、制作水平良莠不齊、信息準確率低、線上線下結合不好等問題,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不能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高等中醫藥院校在中小學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中的實踐
中醫藥內容具有嚴謹、規范、專業性強的特點,只有具備中醫藥的理論知識和知識結構,才能進行正確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新媒體環境下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需要強化政府監管,確保傳播內容符合中醫藥文化的內涵。應鼓勵開設中醫藥專業的高等院校積極參與到中小學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的實踐中。有部分高校已經進行了探索實踐,如上海中醫藥大學開展“中醫藥知識普及進中小學”等系列活動。
二、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中小學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的探索
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依托VR虛擬仿真教學軟件、微課、短視頻等豐富的中醫藥文化數字資源和中醫藥文化館,通過調研石家莊市中小學生對中醫藥的認知度及知識需求程度,梳理并構建適合的中醫藥文化新媒體資源,探索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路徑。
(一)中小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現狀
采用“問卷星”調查問卷的形式,通過編制通俗易懂的中醫藥文化知識調查問卷,運用問卷測評和統計學分析方法,從中小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度、興趣度、行動維度三個方面入手,了解石家莊市中小學生對中醫藥文化的認知及教育現狀,根據線上線下教學的需求,找到中醫藥文化新媒體資源進入校園的契合點,為高等院校中醫藥文化資源依托新媒體進校園的內容和體系構建提供參考及依據。
本次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508份,小學一至三年級占比17.16%,小學三至六年級占比35.11%,初中生占比47.73%。調查發現,中小學對中醫藥文化有比較好的認知,對中藥的基本理論及思想認知不夠;對中醫藥文化故事、養生保健知識比較感興趣,對認知中藥植物、制作香囊興趣較弱;主要通過父母長輩介紹、自己看書、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網上視頻了解中醫藥文化知識;喜歡通過參觀體驗活動、網上觀看科普漫畫等音像資料接受中醫藥文化宣傳和教育;目前了解中醫藥文化的障礙主要是太深奧看不懂、沒有學習資源、學業壓力大、沒有時間等。
(二)中醫藥文化新媒體資源的內容建構
要解決高等院校中醫藥文化資源及新媒體傳播方式與中小學教育模式相適應的問題,需通過科學的調查,充分了解現狀和需求,堅持以中醫藥文化為導向,強化新媒體內容管理,確保傳播內容的真實性、適應性、趣味性。課題組對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中醫藥文化資源進行重構、精煉、整合、分類,以適應中小學不同年齡段的教育模式。例如,從中醫藥經典文獻和藥食同源生活常識中,提煉中醫藥文化知識點,進行新媒體資源的設計;從青少年基本的健康問題、生活常識等入手,以短視頻、動畫的形式,在幾分鐘內講述一個健康養生知識,了解中醫藥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緣何“半斤八兩”、藥食同源等微課受到好評,在全國食品藥品職業教育藥品類專業微課比賽、河北省教師教育教學信息化大賽高等教育組微課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課題組把不同階段青少年受眾的接受能力放在首位,盡量用動畫、圖片、漫畫和通俗易懂的語言,講好中醫藥文化故事,重溫中醫理論經典,展現中華文化風貌。依托云課堂智慧職教、超星學習通等教育技術新媒體平臺進行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
(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互補模式
對于中醫藥文化的傳承不僅需要線上教育,更需要孩子們去親身體驗。課題組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專業優勢,通過讓學生參觀中藥標本館、中藥種植基地,參加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主題日活動等方式,做到線上線下互補,創新中醫藥文化傳播途徑,通過情境式、體驗式教學學習中醫藥文化知識。
課題組利用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 2018 年建成的占地 400 余平方米的中藥標本館和中藥調劑實訓室,來豐富擴展場館內線下體驗資源,以“文化”為內核,打造中醫藥文化傳承中小學實踐基地。中藥標本館分為八大展區,現有原藥材標本、臘葉標本、真偽藥材鑒別標本等1800余種。展館內設有VR藥用動植物野外實習虛擬仿真系統和中草藥查詢系統,使展館集科技性和觀賞性于一體。2020年,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新建藥用植物園2000平方米,栽培常見藥用植物200余種,每種藥用植物都標有植物科屬、藥用部位、性味功效等內容。中藥標本館和藥用植物園建成以來,接待社會各界參觀。
中醫藥文化進校園主題日活動也是線下傳承教育的重要形式。課題組從傳統節日、當地中藥種植環境等角度切入主題,開展“青青艾草香滿堂”“認識中藥材,巧手做香囊”“四時養生保健”“登山采藥”等主題日活動,從文化、風俗、食用、藥用等角度傳播中醫藥文化。學生們不僅充分了解了不同中藥的功效與作用,同時也領略了華夏祖先的智慧和古漢語的魅力。
三、小結
高等中醫藥院校具有資源與人才優勢,在面向青少年傳播中醫藥文化方面,高等中醫藥教育工作者應主動承擔主體責任,發揮更大作為,在傳播模式上多做創新,使中醫藥文化內容和知識內涵更具真實性和趣味性,更符合青少年心理認知過程。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利用高校資源進行中小學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實踐工作以來,不斷探索適合青少年的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的線上線下模式,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通過充分發揮中醫藥專業優勢,在普及中醫藥文化知識過程中,激發了中小學生學習中醫藥知識的熱情,在傳承中醫藥文化精髓的過程中,提升了青少年的健康素養和文化自信。
隨著工作的進一步深入,通過新媒體的方式進一步豐富和拓寬中醫藥文化的宣傳渠道。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也更樂于從網絡獲取書本以外的知識。在新媒體資源內容建設過程中,各種模式相互結合,相互促進,從而更加立體地展示中醫藥文化的價值理念,使青少年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張其成.論中醫藥文化核心價值“仁和精誠”的凝練[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10).
[2]顧宇,孫成聰. 高等中醫藥院校實踐育人與文化自信培育路徑[J].邊疆經濟與文化, 2019(7).
[3]李贛,胡鴻毅,何文忠等.高等中醫院校面向青少年開展中醫藥文化傳承教育的實踐與策略[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 (14).
(作者單位:河北化工醫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