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智能手機憑借其便利性、即時性和強大的功能無時無刻不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溝通交流、上網、玩游戲、刷視頻、更新社交網站等,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強了人際聯系,豐富了日常娛樂生活。
然而,過度使用手機及網絡,長時間沉迷于手機上網,很容易形成手機依賴或成癮,在青少年和大學生群體中,手機成癮更甚。
過度依賴手機甚至成癮會使人們心理或社會功能受到損害。例如,手機使用的時候避免不了久坐行為,大量的文獻表明,超過80%的人報告說在使用他們的手機時通常坐著,這種行為與肥胖、心血管疾病和代謝綜合征等許多共病相關,會造成身體不適等軀體反應,嚴重時還會導致大腦結構受損,嚴重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研究表明,手機成癮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客觀來說,個體自由的學習和管理模式為手機成癮提供了便利。而且當前的網絡媒體本身存在不確定性反饋和獎勵機制,促使人們玩手機停不下來。另外,他人的影響、從眾心理誤導也是手機依賴形成的溫床。主觀來說,尤其是青少年群體,他們的認知水平仍然偏低,自我管理與自我控制能力較弱,這是手機成癮形成的關鍵。此外,人們負面情緒的釋放,對于社會交往、人際聯系及內在情感需求是手機成癮形成的核心。
首先,遠離或隔離誘惑源,嚴格限制手機使用時間。比如,在就寢前不將手機帶入臥室,避免熬夜玩手機。利用手機管理軟件設置手機使用的時限,超時自動停用軟件,到時自動鎖機。卸載某些沉迷于其中耗費大量時間的App。請家人朋友提醒監督甚至一定程度監管自己的上網行為等。
其次,滿足個體的內在心理需求,補償現實中缺失的心理需要。在現實生活情境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擾要在現實中真實解決,我們應學會采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參與到真實的人際環境中,提升溝通技能,改善人際關系,有效調整負面情緒。嘗試尋求其他更為有效的滿足方法,比如,運動健身、舞蹈音樂、出游逛街,積極投入到工作學習中,從而減少對手機的依賴。
最后,提升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個體為了完成長期目標而有意識地調節、控制、管理自身的認知、情緒和行為的心理過程,對于個體的適應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它要求個體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改變固有的思維模式或者行為習慣,排除眼前快樂的誘惑和干擾,承受眼前的不愉快,最終保證目標的實現。自我控制不僅包括健康的行為與思維習慣、工作或學習方面的專注,更包括對外在誘惑的抵制,對沖動予以控制以及有節制的娛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掌握自我控制技巧,提升意志力,能夠對過度使用手機行為進行有效控制。AF635D49-0074-4560-8AB3-AB77D6C02F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