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慧琴 丁國學
社會文明的快速進步和科技水平的發展,使民眾對教育教學加大關注力度,也使教育教學發展呈現低齡化,大部分家長會引導學齡前兒童認知多領域知識。在這樣的背景下,音樂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發展學生文化內涵、加強專業技能、發展核心素養的最佳措施,得到了民眾的高度重視。在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環節,教師應當從學生文化素養的角度出發,將傳統文化教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這樣對小學生將來的發展意義重大。
一直以來,音樂文化的內涵都是深邃而多元的,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民眾在漫長的勞作中建立了個性的意識和習慣,這種地域性文化的傳承與傳播都會以文本和音樂為載體。在現代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應當在鼓勵學生全面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導其了解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所以對于小學音樂教學來說,將文化教育融入其中意義重大。教師應當采取適宜的方法,使文化教育與音樂教學充分融合,從而為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
一、結合音樂課程要求,加強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僅是強調給學生講解基本的專業常識。在現代的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從學生專業技能以及核心素養的角度進行考慮,在保證學生在具備扎實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加強。所以,在具體的小學音樂教學環節中,教師需要根據新課改政策,強調傳統文化的融入,建立新思維模式,促進學生深入了解傳統文化和對音樂知識的熱情和專注力,促使學生深入探索知識與文化,開闊視野,提高其文化素養,為學生后續的高質量學習和良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二、結合音樂教材內容,引入各種傳統文化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教材的分析,結合教學內容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教育,讓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民族文化,了解各種文化知識,促進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從而提高音樂教學效率。比如,在給學生介紹《茉莉花》時,教師就應當融入適當的文化元素。該歌曲蘊含著江南韻味,其中“茉莉花”代表著中華民族含蓄、內斂的性情,那么教師在與學生共同演示該歌曲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對單純的學習生活和美好生活景象進行歌頌性演唱。在確定學生對歌詞及其意義有充分了解后,教師可引導學生對其中的文化內涵及其藝術情感等進行表述,以此促進學生對專業知識和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領悟,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藝術鑒賞力。
三、創設獨特情境,營造良好的音樂文化氛圍
想要保證傳統文化充分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就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領和技術指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力差異和發展需求等,營造適宜的課堂教學氛圍,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促使學生在這種熱情狀態的感召下,對傳統文化進行充分探討。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對所學樂曲進行試唱,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會明顯強化學生積極了解文化和專業知識的興趣和專注力,進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比如,在給學生介紹《采茶舞曲》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先了解樂曲,促使學生對其中所隱含的文化充分領悟。《采茶舞曲》主要是歌頌南方采茶時的美好景象。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領悟其中文化內涵的同時,對采茶時的動作進行表演,知悉江浙一帶的特產和民俗習慣等,促使學生加強對江浙一帶文化進行深化了解的意識和積極性。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技術設備,給學生呈現江浙一帶的經典文化和美好景觀,引導學生對樂曲進行試唱,以此創設濃厚的教學情境。
四、結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在此期間,廣大民眾都會把風土人情以及藝術情感以文本或音樂的形式進行記載,在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愈加得到重視的新時代背景下,將文化教育與音樂教學進行結合意義重大。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就可從現實角度考慮,使用傳統樂器,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使專業教學與傳統文化充分結合,促使學生在這樣的良好條件下,加強傳承和傳播歷史文化的意識和能力。
參考文獻:
[1]樊國娟.中國禮樂文化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融合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0(24):155-156.
[2]高志軍.傳統文化走進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探究[J].中外交流,2019(12):367-368.
[3]朱琳.在歌聲中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J].新智慧,2021(1):125-126.
[4]葉帥.傳統文化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構建研究[J].科學咨詢,2020(32):262.
作者簡介:毛慧琴(1975—),女,漢族,甘肅省金昌市人,蘭州大學本科,金昌市第二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教學研究。
通訊作者:丁國學(1972—),男,漢族,甘肅省金昌市人,蘭州大學本科,金昌市金川區雙灣中學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