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麗莉
摘 要:隨著教學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初中歷史教學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培養,又要注重學生思想觀、價值觀的建立。在初中階段,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缺乏主動性,教師要不斷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結合初中歷史教材內容,為學生進行全面化講解,以核心素養為基本理念,強化學生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證實、歷史解釋、家國情懷等綜合素質,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吸收歷史知識,同時強化自身愛國主義思想,提升對歷史知識的全面分析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教學活動創設
前言
在初中階段,利用核心素養培養學生愛國主義和家國情懷,是提高學生人格品質以及學習素質的重要途徑。歷史知識由于大部分內容多數以文字性為主,導致很多學生并不能積極地投身于歷史知識的分析和思考當中,注意力很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影響。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歷史知識獨有的特點,教師要不斷運用創新的理念激發學生主觀思維,結合創新的教學活動和課堂討論實踐,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代替教師主動分析歷史知識,這樣才能促進教學工作的全面推進。
一、趣味互動培養時空感知能力
進入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思想變得更加敏感,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學科,在課堂上很難集中注意力,對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讓學生的自身素質得到提升,并且對歷史知識能夠抱有積極的學習心態,教師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要不斷完善現有教學工作當中存在的問題,以趣味啟發的方式讓學生感知到初中歷史知識的趣味性,并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快速啟發學生時空觀念[1]。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對歷史知識的客觀了解,同時還能引導學生逐步利用歷史思維與教師進行互動,提升課堂整體教學質量。
例如,講解《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時,教師可以結合當時的歷史文化與當下的文化進行對比講解,例如衣著服飾妝容,還有當時的社交,運用趣味化的語言與學生進行討論,讓學生了解審美的變化,充分培養學生時空觀念,讓學生能夠使對當時的經濟繁榮景象有更貼切的認知。通過時空觀念的培養,這樣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時,能夠更客觀地看待李世民和武則天執政時期的政治智慧和治國能力。
二、結合歷史文獻分析教材內容
隨著新課改政策的不斷推進,教師要想全面有效地講解歷史知識,就要結合學生的主體思想進行有效創新,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的自身情感和學習思維得到有效調動,這樣才能對歷史知識有辯證分析的能力。教學改革工作要想取得創新教學成效,首先,教師要為學生制定有別于傳統教學形式的教學內容和模式,以歷史文獻和教材雙重融合的教學構建[2]。讓學生對歷史知識能夠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拓展知識面,促進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營造,通過課堂互動讓學生增長知識,強化家國情懷培養。
例如,講解《天平天國運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閱讀教材的內容,然后再為學生講解不同歷史文獻中,關于太平天國運動成敗的原因分析。明確所要講解的內容,然后放大歷史事件,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對于太平天國運動的起因和經過有更辯證的分析能力,并且能夠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運用客觀的視角去分析歷史事件的思維,讓學生自身的鑒賞能力和歷史觀念得到有效培養。
三、利用信息科技培養歷史解釋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不僅是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理解效率的提升途徑,同時也是強化初中歷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有效性的主要理念。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我國歷史知識比較豐富,初中歷史教材中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具有總結性,很多知識并沒有完全呈現。為了強化學生歷史解釋能力,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進行教材內容的知識拓展,這樣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運用客觀的思維和視角去看待不同歷史事件,另外也能通過信息技術的便利性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歷史知識,這樣在考試當中也能夠運用自身豐富的理論去進行討論題的辯解和分析。
例如,講解《抗美援朝》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抗美援朝時的影片,以及根據當時的歷史資料所呈現出的抗美援朝真實的環境特點,通過惡劣的自然條件以及當時比較滯后的戰斗力,有效培養學生客觀評價抗美援朝勝利的重要意義。在講解不同的歷史內容時,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視角,培養學生辯證分析能力和歷史解釋能力,促進歷史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改革。
四、強化思想教育培養家國情懷
社會不斷在發展,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也要逐步重視,為了向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在講解歷史內容時,教師要逐步拓展歷史教學的重要性。針對思想教育以及學生的情感教育融入到歷史教學內容當中,結合不同的課時主題,有效強化學生愛國主義思想和家國情懷[3]。教師在講解歷史內容時,要合理選擇帶有價格情懷特色的教學內容,這樣一方面能夠快速轉變學生學習思維,另外也能充分激發學生自主表達能力,結合自身情感注入到歷史知識探究當中,促進知識的深層理解。
例如,講解改革開放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以及在改革開放之前社會面貌的對比,讓學生能夠快速有效地理解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價值。生活在當下的時代,讓學生既感受到幸福感,同時又能夠在思想上建立為國家發展而努力學習的意識,促進學生家國情懷的體現,也能讓學生建立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
結論
總而言之,初中歷史教學工作多元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是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全面了解的有效途徑,結合歷史教材以及相關的史料文獻,運用科技化,創新化的視角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自身的歷史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并且通過課堂互動與實踐以及學生自身思想認知逐步提升,有效強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客觀評價,并且能夠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對以后的歷史學習能夠抱有積極的心態。
參考文獻
[1]李洪艷.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內涵與實踐路徑分析[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2(06):75-76.
[2]石學玲.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01):207-208.
[3]林霞.核心素養視域下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有效性探索[J].考試周刊,2020(5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