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勇
摘要:在“雙減政策”之下,老師們的教學方法﹑教學的評價機制以及學生的作業形式都會發生改變,而這些改變主要是為了落實素質教育,回歸教學的本質。為了更好地迎接“雙減政策”,老師們在日常的教學中要積極應對,從行動和心態上做出改變,主動落實素質教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做.出必要的貢獻。本文主要針對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讀寫結合進行簡單的分析研究。
關鍵詞:雙減;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讀寫結合
在英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培養是五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其中,讀和寫的能力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讀與寫的能力不僅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今后英語學習的基礎。對學生進行英語讀與寫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語閱讀材料,還能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和主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因此,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英語讀寫能力的培養。
一、初中英語讀寫教學現狀
(一)教育理念未能及時更新
隨著課程改革政策在我國中小學內的不斷落實,學生的學習及發展需求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生不僅僅要學習英語知識,掌握其表層含義來應付考試,而是應該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思維的鍛煉、語言能力的鍛煉,從而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然而教師在展開閱讀與寫作教學樹過程中嚴重忽略了學生的發展需求,未能及時更新教育理念,依然采取填鴨式、灌輸式方法展開教學,學生缺乏學習動機,課內專注度不足,始終處于被動狀態,綜合學習效率始終難以提升。
(二)讀寫教學存在割裂感
傳統思想下英語閱讀與寫作是兩個板塊,前者的教育目的是增長學生的見識,為他們輸入語言知識,后者則是以課后實踐為主,鍛煉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傳統教育思想影響下讀與寫的教學存在較強的割製感,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導致了學生無法將閱讀與寫作兩方面的訓練內容結合,他們不能更準確、清晰地理解閱讀文本內涵,也難以將所思所想以英語語言呈現出來,從根本上制約了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課堂讀寫結合的實踐研究策略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減少學生在課后需要完成的任務量,這是需要以更高的課堂教學效率為前提的。因此,教師需要以多種方法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為作業的減負提質提供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見,若要實現教學成果的進一步優化,初中英語教師就必須對“讀寫結合”思想的研究和踐行投入更多的精力,繼而設計出更具兼容性和體系性的策略,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穩步提升。
(一)通過閱讀實現學生寫作技巧的完善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閱讀可以被看作是寫作的“預備期”,學生除了可以借助閱讀來積累詞匯、捕捉靈感、豐富角色素材,還可以使自己對各類寫作技巧和方法形成更為準確的認知。就一般情況而言,絕大多數初中生的英語書面表達技法都比較單一、固定,經常會出現單詞成分簡單、句式應用老套以及表現手法一成不變的問題,這就非常需要通過閱讀來完成對詞匯、句式素材和表現手法的積累和效果感知。在具體執行這一項工作時,初中英語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閱讀教學對學生寫作技能的優化價值,集中向學生展示在某種手法上有著典型表現和良好效果的課文或課外篇目,以之為范例對這種手法進行重點講解,并在學生能形成真切體會的基礎上引導他們開展對應的寫作訓練。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Family and home”這一單元的課文時,教師要把本單元課文中涉及人物外貌描寫的句子作為教學引導的關鍵,首先組織學生自讀,迅速捕捉文中所出現的諸如“tall”“brownhair”或者“wear glasses”等關于外貌特征的內容;其次引導學生利用這些或者類似的單詞、短語來描述一下自己的同學、老師、家人;最后如果學生的理解和運用狀況比較好,教師還可安排學生做一次“跟蹤畫像”,讓學生根據自己進行的人物外貌描寫在紙上快速畫出對應的人物形象。在這些環節進行完畢后,教師便可組織學生撰寫一篇以“Introduce your friend/teacher/family”為題的習作,對方才所學到的寫作技巧加以實際運用。
(二)通過閱讀實現學生思維經驗的積累
和寫作技巧的具體積累相比,幫助學生積累起豐富的思維經驗雖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它無疑能對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起到更加顯著的作用,還可以讓學生以更從容的狀態來處理多種類型的寫作任務。通過具有思維經驗積累效力的閱讀指導,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掌握科學的閱讀辦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領略更多的人文情懷,繼而優化自己處理各種文字信息的綜合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初中英語教師要帶領學生捕捉自己和主題內容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在一基礎上形成比較科學的情緒調控,從而使他們在面對不同主題和要求的寫作任務時形成更清晰的習作思路。
(三)通過閱讀實現學生情感表達的豐富
可以說初中生在教材中接觸到的課文都是有著極高的行文水準的,它們能充分反映出利用常見詞匯、詞組、句式和語法來表現不同事件、情感的一般形式和效果——這一點自然也同樣體現在諸多優秀的課外英文讀物中。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或課外著作時,不要只把目光集中到對詞句和語法知識的理解和積累上,還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品讀文中角色在對話或事件經歷中表現出的情感,而后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品讀成果并利用已學到的書面表達知識、技巧將其融入自己的習作中。在完成這一階段的任務后,初中英語教師還要啟發學生通過觀察現實生活獲取更多的體現習作主題的靈感和素材,以此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習作的可讀性、真實性和情感性。
三、結論
綜上所述,在“雙減”政策下,學科教學的減負提質成為了每位教師都需要做到的一點。初中英語教師要從根本上認識、把握,并努力踐行這一點,在日常教學中加大對“讀寫結合”思想的研究和應用力度,樹立起正確的讀寫互促教學原則,圍繞優化學生寫作技巧、思維經驗、情感表現、創作細節以及突出教師的引導作用等主題,引導學生不斷深化對閱讀、寫作及二者聯動學習模式的理解層級,讓學生有關方面的學習技法、應試技巧和核心素養思維得到立體式的完善,在核心層位實現課程教學的高維升級,繼而為學生日后閱讀、寫作能力進一步強化和英語課程核心素養的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司海歌.現代教育技術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論壇,2019(15):71-73.
[2]龔梅紅.關于初中英語課堂中讀寫結合的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09(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