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短視頻發展如火如荼,知識付費方興未艾,各種各樣的知識正變得隨處可見、隨手可學。相關研究報告顯示,各大平臺粉絲過萬的知識類創作者數量呈穩步增長趨勢,其視頻作品的傳播效力遠高于平臺整體平均水平。在極短時間內,“網紅教授”“網紅科學家”通過視頻,將高深的專業知識用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形式傳遞給大眾,一下子拉近了公眾與科學文化知識的距離。知識“邊界”拓展了,知識傳播的門檻降低了。“知識”不僅屬于學術機構、專家學者,普通人也能分享生活經驗,參與知識傳播。
在新事物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縮短的當下,除了拿出整段時間學習之外,“碎片化”學習并非沒有意義,簡單以“碎片化”為由否定短視頻等新型知識傳播形態并不可取。但同時,也不宜將其萬能化,忽視其中存在的問題。新型知識傳播仍是一種“知識快餐”,無法取代系統的專業學習,只是課堂教育、書本學習的補充。
[素材解讀]
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借助互聯網,人們每天都能接觸海量的知識和信息,只有通過思考,知識才能真正轉換成解決問題的能力。現實中,很多人遇到實際問題時常常束手無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其被動接受知識,缺乏思考分析、消化吸收的過程。
2.豐富知識,充實自我。努力讓思考成為獲取知識的自覺行為,唯有如此,方能在紛繁的海量信息中去粗取精、去偽存真,更好地充實自我。
[適用話題]
碎片化知識、學與思、豐富知識、充實自我……58239A5C-0561-47FC-9429-C5B26A276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