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芒?張曉燕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是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黨的十八大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要加大執法力度,嚴懲重罰”的要求。2017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從賠償范圍、賠償權利及義務主體、工作程序等進行細化規定;2021年4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再次明確了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行政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的工作要求。
日前,惠州市生態環境局龍門分局(以下簡稱“龍門分局”)處置完畢一起違法排污事件,自收到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報告到磋商成功僅用6天時間,為惠州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工作創造了“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樣板,同時也推動“環境有價,損害擔責”成為社會共識,為破解“環境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困局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
聯合偵查 實現精準打擊
近期,惠州產業轉移工業園金山污水廠向惠州市生態環境局龍門分局反映入水濃度過高,影響到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運行,導致污水廠的廢水無法達標處理排放。經周密排查后,4月11日晚,龍門分局會同龍門縣公安部門對該園區開展了突擊執法行動。當執法人員來到涉事公司檢查時,該企業正在生產,執法人員在車間發現了一條設置頗為隱蔽的塑料軟管,這條軟管直接連接到隔壁的廁所排水口。順藤摸瓜,進入這個廁所,執法人員看到淡綠色的液體正源源不斷地向生活污水排污管道直接排放。執法人員初步判斷,這是金屬表面處理生產線產生的電鍍廢水,于是馬上進行拍攝取證,并安排檢測人員提取水樣固定證據,制作現場檢查記錄。
隨后,龍門分局立即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排放到廁所排污管道的淡綠色生產廢水進行了采樣檢測,發現該廢水鉻、鎳、鋅、化學需氧量、氨氮、氮和磷等污染物嚴重超標88.4-355倍。此行為已涉嫌環境犯罪,在進行充分現場收集采證后,執法人員將該案件移送至當地公安部門處理,同時,委托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對該偷排生產廢水事件進行全面環境損害鑒定。
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環境監管執法偵查中,要注重理清三條線:一是生產工藝線,要了解企業究竟如何產生污染;二是人員組織線,制作犯罪單位人員組織圖,區分每個人的作用地位;三是污染溯源線,從污染發生地到污染源頭,查清整個發生鏈條。單靠生態環境部門一己之力,是很難掌握違法排污企業全部違法犯罪事實和收集有效證據的,多部門聯合開展環境執法行動,正是為理清“三條線”創造了良好的工作機制;同時,環境污染損害評估結論是進行突發環境事件分級的重要依據,為下一階段各級地方管理部門維護環境權益、追究肇事方相關責任提供技術支撐與依據,也是進一步開展污染治理與修復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龍門分局執法工作人員介紹,隨著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環境監管執法工作力度的不斷加強,明目張膽違法排污的現象明顯減少,但環境違法行為依然呈現出多樣化、隱蔽化特征,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任務艱巨,這次利用生活污水管道偷排電鍍廢水就是隱蔽式進行違法排污的典型。
根據相關文獻顯示,電鍍工藝流程產生的廢水排入河流水系后,不僅對環境和水資源造成污染,還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危害。如本次違法排污中涉及的六價鉻,具有生物蓄積性,會傷害人體呼吸系統及內臟,導致呼吸道癌和支氣管癌等。因此,對違法排污行為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是切實必要的。
迅速響應 處置一氣呵成
根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程序規定,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共分為7個環節,包括:啟動案件調查、組織損害調查和鑒定評估、形成調查報告、開展賠償磋商、提起訴訟、賠償實施、修復效果評估。自2021年4月發現該公司存在超標排放廢水后,龍門分局立即對該案啟動了處置程序,立案調查,采樣監測,用最快的時間理清了“三條線”。除了將該案移交給當地公安機關,還同時啟動了生態環境損害評估等賠償的前期工作。
廣東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就本案涉及的污染物排放時間、排放量、應急處置等環境專門性問題進行縝密討論,并前往案件現場及周邊區域進行現場踏勘、資料分析,出具了《偷排生產廢水事件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報告》。據報告顯示,本起事件的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費用范圍,包括人身損害、財產損害、應急處置費用、生態環境損害。最終,評估認定賠償義務人所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數額為567929.19元,包括財產損失442629.19元,事務性費用125300元。
2022年4月11日,惠州市生態環境局作為惠州市人民政府指定承擔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的負責單位,組織涉案公司召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磋商會上,工作人員向該公司賠償義務人詳細闡明了案件調查結論、鑒定評估結果及相關法律法規,并提出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共計59.79萬元的主張(含財產損失、鑒定評估等事務性費用及律師費),同時送達了磋商建議書、磋商告知書材料。
經過現場詳細的釋法普法,賠償義務人充分認識到環境違法行為的嚴重性,當場表示愿意為其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并對其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進行賠償。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僅第一次磋商即達成協議,磋商成功。
4月12日,惠州市生態環境局與賠償義務人正式簽訂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隨即,賠償義務人快速履行了付款義務,在簽署賠償協議后2天內就付清了所有賠償款。至此,該案件處置完畢,圓滿落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磋商會創新了公眾參與方式,引入了法律顧問、律師協會專業律師的參與,惠州市律師協會環資委主任、市生態環境局法律顧問章利兵領銜的法律團隊全程參會,并在其中發揮了專業法律機構的作用,有效協助該案快速磋商成功。此外,惠州市環境科學研究所有關專家也參與了此次磋商及協議簽訂。
破解困局 高效推動賠償
自2020年8月《廣東省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辦法(試行)》實施后,惠州市政府辦公室于2020年12月印發了《惠州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惠州方案》)。
《惠州方案》明確,生態環境損害是指因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造成大氣、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森林等環境要素和植物、動物、微生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變,以及上述要素構成的生態系統功能退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求依法追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發生較大及以上突發環境事件的;在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中劃定的重點生態功能區、禁止開發區發生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事件的;涉嫌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存在后果特別嚴重、情節嚴重或者數量巨大等情形的;發生其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后果的。
近年來,惠州持續對行政處罰案件和涉環境污染刑事犯罪的案件進行篩查,大力開展涉及生態環境損害案件立案實踐活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2020年,惠州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4宗,涉案金額235萬元;2021年,惠州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13宗,涉案金額1218.75萬元。
擎博五金制品有限公司合偷排廢水案是惠州2022年首宗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成功案件,自收到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報告到磋商成功僅用了6天時間。該案積累了此類案件的先進處置經驗,對惠州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工作來說,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此案由多部門協同參與。該案前期調查即由生態環境部門、公安機關聯合行動,及時鎖定涉事企業違法犯罪的客觀證據,龍門分局有效協調刑事、民事、行政案件辦理程序銜接,對全面追究賠償義務人的法律責任,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發揮了積極作用。此案對涉案企業違法行為不僅有行政處罰立案、移交公安追究刑事責任,還啟動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大大提高了企業的違法成本,對潛在違法者及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產生有效震攝,也有助于實現對受損生態環境的修復及保護,切實踐行“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求。
其次,該污染環境案件鼓勵損害賠償民事責任前置于刑事責任。此案賠償義務人深刻認識到自身錯誤,積極履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簽訂協議后兩日內即付清所有賠償金。生態環境部門亦會將賠償義務人簽署生態損害賠償賠償協議及履行情況及時提供給司法機關,作為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的量刑參考依據。
再次,充分尊重和保障賠償義務人的知情權和參與權。在委托生態環境損害鑒定評估的過程中,在充分征詢義務人的意見后,委托有資質鑒定評估機構開展涉案環境污染的評估工作,作出評估報告后及時召開磋商會議,充分聽取賠償義務人對評估內容、損害金額、賠償方式的意見,及時有效化解義務人的疑慮并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為快速磋商成功并簽署賠償協議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
賠償不是目的,意在生態修復。賠償實施中的生態修復工作完成后,還將由指定部門及時組織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績效評估,確保生態修復成效。“接下來,市生態環境局將繼續堅持‘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依法常態化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工作,為惠州高質量發展提供綠色保障。”惠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