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棋陳麗萍金 敏何雅明段春生
(1.武漢市水產技術推廣指導中心 湖北武漢 430012;2.武漢市東西湖區農業綜合服務總站 湖北武漢 430040;3.武漢康生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 湖北武漢 430045)
受控式集裝箱循環水綠色生態養殖技術(以下簡稱集裝箱養殖技術)是漁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出現的具有代表性意義的新型設施化養殖模式,具有高效養殖和綠色環保兩大重要功能,2018年被列為農業農村部列為十項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武漢市率先在本地開展試驗以來,取得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推動了當地設施漁業的發展。
武漢康生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位于武漢市東西湖區,自2018年引進集裝箱養殖技術,建成了60口養殖集裝箱,以及各種配套設施,2019年開始進行養殖試驗示范。通過養殖大口黑鱸、太陽魚、雜交鲌“先鋒1號”、鲌魴“先鋒2號”等品種,不斷探索,積累經驗,總結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發展集裝箱養殖模式的技術要點與經驗。
集裝箱養殖技術模式由進水系統、排水系統、進氣系統、凈化系統、消毒系統等組成,并配套生物凈化池、沉淀池等。運作原理是新水通過抽水泵從凈化池塘泵入集裝箱箱體中,箱體內不斷推水。養殖廢水攜帶魚類代謝產物、殘餌等進入排水管道,排水管道末端設置固液分離機,將糞便等固形物集中收集至化糞池內。水流進入到沉淀池,沉淀后進入到生物凈化池。生物凈化池水體經臭氧殺菌再泵入箱體,完成一次循環。
基地選用40口集裝箱進行大口黑鱸養殖,每個集裝箱箱體有效養殖水體25m,共配套25畝生物凈化池。4月中旬,20口箱投放苗種約10萬尾,養殖過程中,根據苗種生長情況,多次分箱,至40口箱,最終每箱投放苗種2693尾,規格5.8g/尾。
大口黑鱸全程投喂優質配合飼料,每日2次,投喂量按照存魚量總重3%~5%,根據天氣及攝食情況,適時增減。
每日傍晚喂食結束1小時后,進行排污處理,每次排水量控制在箱體水深20~25cm,排污結束后及時補水。
箱體配備水質監測設備,及時監控水體水溫、溶氧量、pH值等。進水口配備臭氧發生器,最大產生量5g/小時,每月2次進行整箱臭氧殺菌,高溫季節,每周1次。
配套生物凈化池裝配曝氣設備,養殖濾食性魚類、栽種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發揮生物凈化作用
10月下旬現場打樣,大口黑鱸平均體長23.96cm,平均體重416g。最終每箱產量達1345kg,產值約4.03萬元,總產值161.4萬元。本次養殖,苗種、飼料、漁藥、電費、人工費、設備折舊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等綜合成本共計127.5萬元,市場售價30元/kg,40口箱總利潤33.7萬元,單箱利潤達8425元。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養殖成本與利潤表(單位:萬元)
該基地經過3年多的嘗試,試養了多個不同品種的魚類,經過總結發現,每口集裝箱放養量2000尾為佳,抗逆性強的品種,如烏鱧,可達每箱放養量可達4000~5000尾。幼苗期放養量可適當增加,隨著苗種成長,不斷分箱,控制每箱產成魚1500~2500kg。
本案例每口集裝箱占地15m,40 口集裝箱共占地 600m,配套池塘25畝,共計占地面積17275m,合計產出大口黑鱸53800kg,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大大高于傳統池塘養殖,該模式高效利用資源,節約土地的優勢突出。
受控式集裝箱循環水綠色生態養殖技術具備良好的生態效益,養殖尾水糞便殘餌通過固液分離裝置,集中處理,固體廢棄物作為場區植被生物肥料,養殖廢水進入生物凈化池,經生物凈化及人工曝氣等處理后循環再利用,循環養殖系統可實現養殖尾水零排放。
在養殖單元,通過集裝箱改造,安裝水質測控、視頻監控、物理過濾、生化處理、恒溫供氧等設備,對養殖水體及魚類活動實時監測,能夠達到水質、水溫、苗種、餌料、菌相、藻相等的精準調控與管理,為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同時,該模式也存在一些值得改進的地方,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固定投資成本太高,每年固定資產折舊費用占全年總生產成本的16.9%,集裝箱單口造價約5萬元,若加上配套,單口造價可達8萬元。不過隨著該模式逐步完善,生產技術改進,實現模塊化生產,其成本有望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