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靳穎穎,張秀紅
漯河市中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科,河南 漯河 462000
亞健康是中老年人群普遍的身體狀態,而亞健康人群中,又大多為偏頗體質人群。體質主要是由獲得性與遺傳性所決定的于生理功能、形態結構及心理狀態等多方面的相對穩定的綜合特征,可調節,且同時具有可變性與穩定性兩種特性。在中醫學說中,體質辨識是中醫治末病理念的體現,也更具有準確性,可根據患者不同身體狀態,針對性進行防治亞健康狀態,療效確切[1-2]。常規健康指導雖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不持久,且因為有時間限制,無法更全面地將養生知識告知于患者,效果有限。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可通過食療、按摩等多種措施,調理患者體質偏頗失衡,使其狀態得以改善及調整,恢復健康。基于此,選取漯河市中醫院收治的84例中老年亞健康偏頗體質患者,分析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1月—2020年8月漯河市中醫院收治的84例中老年亞健康偏頗體質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自我調護組和常規組,每組各42例。常規組:男性20例,女性22例;年齡46~73歲,平均年齡(58.86±5.63)歲;文化程度:專科及以上12例,高中13例,初中及以下17例。自我調護組:男性18例,女性24例;年齡45~74歲,平均年齡(56.79±4.45)歲;文化程度:專科及以上10例,高中14例,初中及以下18例。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具有可比性(P>0.05)。
(1)納入標準:經舌面脈中醫診斷便識被確診為非平和質。經中醫經絡檢測儀檢查被確診為亞健康狀態。年齡>45歲。(2)排除標準:患有語言或肢體障礙,無法自我評價。溝通或精神障礙。其他體質。
1.3.1 常規組 予以常規健康指導,給予患者現場健康指導宣教,告知患者食用哪些食物具有益氣健脾作用,及少食哪些食物可避免耗氣。日常鍛煉應選擇節奏緩慢、可舒展四肢的運動。告知患者中醫體質辨別的簡單方法,為患者辨別其中醫體質。
1.3.2 自我調護組 予以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建立患者個人健康檔案,組建微信群聊,將患者全部拉入群聊中,每天推送2~3條中老年亞健康偏頗體質健康知識,并詳細回答群員在群里提出的問題,督促患者每晚定時打卡,將患者今天所做運動及食物記錄下來并發至微信群,以便于監督患者實施及更新患者個人健康檔案。組織患者定期參加院方組織的中醫養生知識講座,具體講明中老年亞健康偏頗體質患者適宜食用食物及其烹飪方法,比如八寶粥較為適宜氣虛體質人群,其做法為糯米80 g,枸杞子15 g,淮山20 g,薏米10 g,扁豆10 g,芡實15 g,茯苓10 g,蓮肉10 g,桂圓10 g,冰糖或白糖按口味添加,將全部食材放入鍋中,加水熬煮,溫熱服用;陽虛氣質患者適宜核桃山藥芡實粥,其做法為大棗6枚,大米60 g,核桃仁30 g,芡實30 g,山藥30 g,將全部食材放入鍋中,加水熬煮,溫熱服用。還可詳細講解及實際演示一些對身體有益的按摩方法,比如氣虛體質人群神闕穴按摩方法為:掌心圍繞神闕穴外周,順時針90次,逆時針90次按摩,1~2次/d;陽虛體質患者用拇指指腹分別按揉關元、涌泉、百會、命門穴位1~3 min,1~2次/d。講解一些日常運動鍛煉方法,例如太極劍、太極拳等,也可每天固定時間散步,但切記運動量不宜過大或選擇出汗較多的運動,例如快跑、舉重等,要根據自身體能,縮短時間或延長時間,以微出汗,不覺疲勞為度,避免過猶不及,反而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不利于養生。心情干預,對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在隨訪時可通過患者于其家屬直接或間接了解其心理狀態,必要情況下還可使用量表進行評估,并針對評估結果,對患者心情給予指導,使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過于憂思傷身。兩組護理措施均在患者入院開始實施,干預6個月后結束。
(1)健康知識知曉程度,對比兩組患者營養知識、養生知識、基本健康知識的知曉度。(2)健康行為養成率,對比兩組患者保健養生技能、健康飲食習慣、健康生活方式養成率。(3)健康評分,將中醫經絡檢測結果轉變為百分制,對比兩組患者經絡檢測情況,分值0~100分,分數越高,表明其機體健康度越高。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自我調護組營養知識、養生知識以及基本健康知識知曉度較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程度情況 例(%)
自我調護組保健養生技能、健康飲食習慣、健康生活方式養生率較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養成情況 例(%)
自我調護組健康評分較常規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健康評分情況(±s) 分

表3 兩組患者健康評分情況(±s) 分
組別自我調護組(n=42)常規組(n=42)t值P值干預前66.53±6.83 67.12±7.02 0.390 0.697干預后80.41±7.25 68.89±6.91 7.454<0.001
治末病通常是指治療還未形成的一種疾病,其治療措施主要以預防為主,在中醫治療中較為多見。而中醫體質辨識則是中醫治末病的主要思想,加之該類患者則多為亞健康或健康人群,治療以改善患者體質,平衡陰陽為主,可有效預防或減少疾病發生[3-5]。中醫一般通過舌面脈辨識9種基本體質,體質包括特稟質、氣郁質、淤血質、濕熱質、痰濕質、陰虛質、陽虛質、氣虛質、平和質,其中除平和質外,其余8種體質又可稱為偏頗體質[6-7]。亞健康則是處于疾病與健康中間的一種狀態,現代醫療技術檢測并無異常,但機體卻又存在一定不適,通過外界干擾可發展為疾病或健康狀態,而有研究表明[8-10]亞健康狀態特征在中醫學中不僅具有相關解釋,且還與中醫所說偏頗體質具有一定關聯性。在中醫體質學說中顯示,不同體質類型患者,機體往往存在某種或某些疾病的易感性與傾向性,偏頗體質是相關疾病生成的主要生物學基礎,此類患者的機體并非局部異常,而是多系統器官存在總體失衡現象,契合于中醫整體觀。因此針對此類患者基于多學科,從多方面進行調質調整,可根本上實施疾病預防,避免疾病生成或加重[11-13]。常規健康指導是指在現場給予患者一定健康宣教,但宣教內容過于籠統,患者無法更好地接受其所講內容及執行,臨床應用價值于實施效果有限。而從中醫治末病的角度出發對患者實施各項干預措施是目前臨床治療中老年亞健康偏頗體質患者的重點。一種價值更高、更為科學性的干預措施是改善患者體質的關鍵。
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可根據不同體質人群特點,進行針對性調整,通過飲食、運動及心理等方面實施干預措施,可對患者健康行為進行有效調節,促進氣健康行為養成,有效糾正患者的亞健康狀態,改善機體低能量消耗,調節患者健康狀態,糾正偏頗體質[14]。本研究針對中老年亞健康偏頗體質患者應用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結果顯示,自我調護組患者營養知識、養生知識、基本健康知識知曉度較常規組高,可見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可促進患者健康知識知曉度,提高營養知識、養生知識、基本健康知識水平。分析其原因為,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定期組織中醫養生知識講座以及隨訪,可使患者加深對中醫養生知識的印象,且還可根據隨訪情況,明確患者接收情況或對哪些知識內容更感興趣,進而對下期中醫養生知識講座的內容進行調整,確保患者學到知識,并提高吸收知識的積極性;每天通過微信群,推送養生知識,也可進一步增強患者對養生知識的知曉度[15]。本研究數據表明,自我調護組保健養生技能、健康飲食習慣、健康生活方式養生率較常規組高,自我調護組健康評分較常規組高,表明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可改善患者健康養生行為,促進保健養生技能、健康飲食習慣、健康生活方式養成,改善健康評分。分析其原因在于,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通過每天微信打卡監督的方式,可有效督促患者調整生活習慣,避免因生活行為固化。知識講座對患者適宜食物及其做法、按摩方式等都更為具體,患者只需按照講師所講進行操作即可,可行性更高,可促進患者積極性,進而改善機體健康狀態。但本研究同樣存在一定不足,本研究患者均為中老年人群,且其機體均已為亞健康或不同時期狀態疾病,可能同時伴有兩種及以上偏頗體質,且在中醫體質辨識中存在多重虛癥雜合,故而研究結果缺乏一定客觀性,需對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為臨床治療提供更豐富且客觀性的臨床研究。
綜上所述,中醫治末病自我調護干預應用于中老年亞健康偏頗體質人群中,可提高健康知識知曉度,改善健康行為,調節機體健康,提高健康評分,其應用價值較高,可在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