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沐真

隨著工作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人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因此,現代人一定要通過適當方式減壓。實際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就有助于緩解壓力,而且非常簡便易行。
運動健身“重啟”大腦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問題上,運動、心理療法同服用藥物一樣有效。運動會促進大腦海馬體產生大量神經細胞,有助于調節情緒。競技比賽提升自信心,對抗性競賽能夠提升自信心和幸福感。2017年蘇格蘭一項研究發現,參與橄欖球運動能夠提升精神病患者的情緒和自信心。這可能是競賽中人們能不斷獲得小而積極的正面反饋,從而增強信心所致。
織毛衣對抗抑郁癥每周織兩次毛衣可以緩解壓力大、情緒低落和焦慮不安等癥狀。這是因為織毛衣可以分散一個人對心理和身體傷痛的感受,讓人放松,還能降低血壓。
做園藝讓人更健康從事園藝如養花、修理草坪,能使抑郁病人的自殺念頭減少20%。
多做手工令人快樂編織等手工藝勞動可以成為一種天然的抗抑郁劑,它能減輕人們的壓力,防止大腦老化,甚至還能有效治療創傷后應激障礙。手工活動對人體健康帶來的有益效應與冥想類似,能引發大腦釋放出“獎賞”激素——多巴胺,從而起到減壓功效。
森林沐浴降低焦慮感在森林綠植中行走徜徉,被稱為“森林浴”,有利于內心平和。在森林中待48個小時,就能顯著減少焦慮、疲憊和敵意等不良情緒。另外,看看樹也能減壓。有研究人員曾讓參試者看樹木疏密不一的林蔭道3D視頻,然后通過多種方式監測他們的壓力水平,發現觀看樹木僅6分鐘,就能顯著減壓。
畫人體素描提升自信人體素描課程幫助學生扭轉了所謂“理想身材”的思維定式,從而對自身身形更滿意。這樣的課程能夠提升人們對身體美的欣賞,并減少對自己身材的不滿意。
步行上班緩解思慮過重步行上班可降低抑郁癥風險。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相比步行者,那些在通勤路上經常遇到堵車的人,憂心、擔心、思慮過重的可能性更大。
烘焙、做飯減少壓力烘焙蛋糕以及為愛人準備晚飯能提升幸福感。因為準備和制作美食會讓人“沉浸其中”,這讓人無暇顧及煩心事,壓力也會隨之減少。
結伴散步心情會好轉集體戶外散步能幫助減壓,降低患抑郁癥的風險。美國密歇根大學一項研究發現,遭遇失業、患上重病、失去至愛、經歷婚姻失敗等負性生活事件會讓人心情壓抑,但這些人結伴參加戶外散步后,心情有明顯好轉。散步是一種廉價、便捷、低風險的運動形式,建議大家多走走。
聽音樂增加愉悅感參加合唱團或聽現場音樂會,能夠提升欣快感、愉悅感,這是因為促進了大腦中多巴胺的釋放。一項研究發現,經常聽自己喜歡的音樂,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更低。
每天都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將感覺到的壓力水平減半:挺直后背,兩肩放松,由鼻將空氣深深地吸入肺部,集中精力感受空氣滲透到每個細胞,然后全力將空氣呼出,想象體內的壓力也隨著氣流一起排到體外。
經常幻想美好前景用渡過這次難關以后的美好前景來鼓勵自己。“一個月以后,我還會為這事而懊悔嗎?”“一周以后,我還會為錯過這次會議而自責嗎?”“5分鐘以后,我還會為同事剛才給我的難堪而惱火嗎?”這種將情景推向將來的假設,能讓眼前的壓力逐漸釋放。
知道適時說“不”“無壓”人士感到力所不能及時,會堅定地說“不”。“我很想幫你,但我手頭還有另外的事要辦。”在分身無術或無能為力時,“無壓”人士不會一味逞能。在拒絕別人時,不一定要把原因解釋得一清二楚。
擁有自己的娛樂方式“無壓”人士總能安排出一定的時間去做和工作無關而又一直想做的事。娛樂方式各種各樣,但效果卻非常相似:讓自己釋放壓力,領略到生活中美好的、值得享受的內容,從而恢復對生活和工作的激情和熱愛。
學會如何解壓是當我們面對壓力時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工作壓力、人際壓力、情感壓力等,現代人背馱著一堆壓力,生活忙碌,再加上睡不好,身心狀況都亮起了紅燈。進而又影響了情緒和人際關系,形成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