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
摘 要:作業練習是教學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可以借助高效的練習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因此小學的數學教師在“雙減”背景下展開授課時,可以通過“課前個性化作業”讓學生提前了解數學知識,同時安排科學的作業形式,提高學生完成作業和練習的效率,以此不斷提高數學教師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課前個性化作業;設計的方式
數學是小學中的難點科目,數學知識的抽象性會讓學生出現各種不同的問題,而“課前個性化作業”,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提前的學習,幫助學生發現自身的問題,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安排“課前個性化作業”,在幫助小學生降低課堂學習壓力的同時,讓學生們可以更高效的掌握數學知識。
一、小學數學課前個性化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計作業
小學生的能力、性格、愛好都有著非常大的差別,這些不同之處會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比較大的影響,因此數學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點安排具有差異性的作業內容,結合學生的不同能力、不同興趣喜好設計個性化作業,讓學生課前練習更加具有針對性,同時在科學的練習中,提前掌握即將學習的知識,使小學生可以不斷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數學教師要讓課前作業具有趣味性
課前個性化作業主要是讓學生們在教師正式展開教學之前,通過科學合理的方式進行“預習”訓練,幫助學生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一個了解,不過由于“課前”作業屬于學習還沒有學習的內容,學生往往缺少進行課前作業練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提高練習的趣味性。教師在安排趣味性課前練習時需注意,不要僅注重作業的樂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專心的投入到課前練習中,這樣學生才能夠更為高效的掌握數學知識,并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三)通過實踐性手段讓學生全面了解數學
現如今小學生學習數學時,不能僅僅掌握理論方面的內容,還需要對實踐應用的方式進行研究和學習,因此在“雙減”政策下,教師要讓學生通過具有實踐性質的模式展開練習。教師要通過具有活動性、實踐性以及生活性的方式設計作業的內容,將數學以“現實”的手段呈現出來,這樣學生通過更多實踐練習,不僅能對數學知識有提前的了解,而且還將逐漸學會運用數學的手段,有效的提高了小學生學習數學效率與數學能力。
二、數學教師設計小學數學課前個性化作業的方法
(一)利用分層手段讓學生提高課前作業效率
在“雙減”政策中,教師要確保學生以輕松快樂的心情進行學習,這就需要教師在為學生安排作業時,要實現“少”而“精”的目標,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分層”的形式安排課前作業。教師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根據班級學生的能力以及興趣劃分每一層級,之后在結合每個層級的情況安排相應的作業內容與形式,要讓課前作業的難度和作業量都適合該層級的學生,這樣當學生在進行課前個性化作業時,每個層級的學生都可以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進行針對性訓練,幫助小學生更為高效的“預習”數學知識,當正式學習時,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能夠有效提高。
例如安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課前作業時,首先第一層作業內容比較簡單,讓這個層級的學生進行“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習題練習,使他們提前掌握計算方法,第二層讓那些數學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應用練習,將“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融入到實際問題中,這樣幫助學生發散思維,并提高應用能力。通過分層手段,不同學生將進行不同的作業練習,可以提高作業的針對性,幫助小學生快速學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二)展開活動模式促使小學生專心完成作業
小學生在生活和學習時,游戲活動應當是最能夠提高他們興趣的事情,學生們在進行游戲的時候,思維將格外活躍,并專注度也非常高,因此數學教師在為學生安排“課前個性化”作業時,可以安排有趣的活動來提高小學生進行課前練習的積極性。在活動式的作業當中,教師要充分的將數學知識體現在活動中,這樣可以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學生主動研究數學知識的熱情。通過游戲活動模式,學生將會在更為快樂的條件下提前學習數學知識,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對數學的壓力,而且活動模式可以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了解數學。
例如安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長方形和正方形”課前作業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制作游戲”作業,讓學生根據教材中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描述進行制作訓練,這樣學生在動手活動中可以輕松愉快的進行課前訓練,提前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識點,當教師進行正式授課時,學生可以更快的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
(三)通過合作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進行練習
數學教師安排課前個性化作業時,要讓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生活與數學的關系,不過小學時期的學生個人能力與身體素質比較低,如果安排獨自一人進行實踐性質的作業,學生完成的效率無法達到預想的狀態,因此為了能夠提高小學生完成“課前個性化”作業的效率,數學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合作的手段展開練習。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數學問題進行合作研究,讓學生完全獨立自主的進行探究和思考,這樣小學生在自由的課前作業中放松心情,引導他們更為輕松愉快的進行作業練習,同時通過學生間的合作,讓學生全面了解數學的實踐方式,并提出無法解決的問題,教師可以不斷改善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在課堂中更高效的掌握數學實踐能力。
例如安排人教版三年級數學上冊“測量”的課前作業時,教師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實踐“測量”。學生們需要根據教材當中對“測量”的描述親手進行實踐,將生活中學生熟悉的物品長度測量出來,這樣學生既可以輕松愉快的完成練習,而且在生活化的實踐作業中,充分了解“測量”的方式方法,當正式展開學習時,學生可以更快的掌握“測量”知識點。
結束語
總之,數學教師要依據“雙減”政策的要求設計課前個性化作業,不僅要讓作業內容充分體現數學知識,還要提高作業的針對性、趣味性和生活實踐性,為學生打造出更多輕松越快的練習條件,使學生可以不斷降低學習數學的負擔,提高小學生的練習興趣,讓學生可以在課前作業中,高效的了解數學知識,為正式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朱玉芳."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實踐研究[J].基礎教育論壇,2022(6):77-78
[2]龐天如.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有效策略[J].讀與寫,2022(4):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