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紅
摘 要:語文是一門具備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學科,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理想教育,可以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加強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構建,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語文理想教育是理想教育的一種具體化形式,本文將語文理想教育定義為:教育者通過語文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等因素,優化教學過程與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實現以文化育人的教育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理想教育;現狀研究;
引言
理想是人優質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構想。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過:“世上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為了理想而奮斗。”一個人只有擁有理想,才能積極上進,不斷進取;如果失去理想,就會停滯不前,失去希望。在我國古代,人們也極為重視理想的重要性,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孟子曰:“持志養氣,動心忍性。”孔子和孟子認為理想是不可改變的,理想對于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曾子不光強調了理想存在的重要性,更強調人的理想要遠大。當今社會,人們更是將理想視為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
一、為學生創造滲透理想教育的空間
蘇霍姆利斯基說過:“道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使每個人確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向著未來闊步前進,時時刻刻想著未來,關注著未來,由理解社會理想到形成個人崇高的社會目的,這就是教育。”因此,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們理論知識,更要為學生創造空間去形成理想。部分學生因為自己家庭條件優渥,物質條件充裕,所以滿足于現狀,更是無法理解理想的重要性,因此教師就要正確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通過理想凸顯自我價值。
二、注重教學方法的完善和優化
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作為小學階段的教師,更應該注重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積極注重引導和觀察學生,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差異教學。同時,教師還應該保護學生的求知欲。對此,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注重培養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不能強迫學生,更不能夠過分放縱學生。教師應該保持亦師亦友的姿態,認真去傾聽學生的內心感受,及時發現學生品德方面的問題。隨后,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借助語文課程平臺向學生滲透德育理念,解決學生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此外,教師應該不斷提高個人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教師作為學生的榜樣,對學生有熏陶、滲透的影響價值,而切實塑造其形成良好的品行修養,能夠大大凸顯出教師的光輝形象,使德育工作更容易開展。最后,教師還可以在授課過程中進行思想升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內涵與文化價值。例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雷鋒叔叔,你在哪里》的課文中,教師在教學最后可以將雷鋒精神與雷鋒紀念日聯系在一起,讓學生學習雷鋒精神,爭做雷鋒新青年。
三、以學科內容為核心,整合教育資源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著重關注教學內容,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例如四年級課文《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從小就立志為振興中華而讀書。對知識的學習要聯系生活實際,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善于挖掘學科特點,結合本學科的性質設置相關教學活動,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理想教育的熏陶。
四、老師以身作則,立德樹人
小學老師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是培養國家新一代建設者的引路人。老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認識到自身的責任,在教學活動中除了巧妙滲透德育,還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從自身的言行舉止、道德思想等方面正面影響學生,能夠讓學生通過耳濡目染的學習、模仿,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以及良好的言行習慣等。在日常教學課堂上,老師對待教學工作要做到嚴謹、規范,對學生做到尊重、公平,讓學生能夠從老師身上學習到兢兢業業、舍己為人的良好品德;在課后,老師應該多閱讀,保持不斷求學的勁頭,讓學生也注重自身學習、閱讀習慣的培養,能夠做到自覺自主學習,自主閱讀,形成良好的終身學習、終身閱讀觀念;在生活中,老師要展示自身積極、健康的習慣,如良好的運動習慣,鼓勵學生保持每天運動的習慣,展示自身愛環境、愛衛生的良好習慣,嚴格要求自身著裝,正面影響學生,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宣傳愛國、人文、道德情操等方面內容,通過交流溝通讓學生們得到熏陶,通過言行影響,讓學生們形成積極、健康的習慣。
五、開展與紅色資源、愛國精神相關的德育活動
教育承擔著傳遞思想、構建觀念的重要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工程,是民族延續的根本。基于此,教育工作從古至今就受到國家的重視。而小學作為基礎性教育階段,也需要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堅持立德樹人,發揚愛國精神的理念,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愛國精神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此外,針對小學生開展愛國德育教學,需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教學對象積極轉變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借助活動、游戲等模式,以教材內容為教學根基,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課文教學中滲透時代的精神與立德樹人的理念,讓學生在這一階段就能夠對相關概念有較為深刻的印象。
結束語
語文學科是一種實現理想教育的載體,也是一種幫助小學生樹立人生理想的重要方式。語文課程中也包含許多關于理想教育的資源:“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參考文獻
[1]趙毅.德育教育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有效滲透研究[J].學周刊,2021(21):29-30.
[2]于麗娟.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探索[J].寧夏教育,2021(06):45-46.
[3]毛潤德.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1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