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欣
摘 要: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在智力或身體方面會有缺陷,因此,在特殊教育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體情況、結合現實生活,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基于此激發特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的欲望。利用生活化場景的創設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本文對提升特殊教育數學生活化教學水平的方法進行探討。
關鍵詞:特殊教育;數學;數學思維;生活化教學
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具有密切關聯,所以,在特殊教育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現實生活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情境,組織學生進行生活化實踐,為學生提供更多觀察與實踐的機會。使得學生可以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物更好地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充分地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利用生活化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特殊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與學習能力往往相對很低,能力水平要低于其年齡段,而且發展速度要比正常孩子更慢。所以,在特殊教育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實現生活化場景及游戲教學有機融合,基于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殊兒童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極易會被新事物吸引。為了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模式。通過游戲活動能不斷地優化教學內容及教學形式。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對游戲活動進行科學設計,保證游戲規則的簡單、直接、明確,增強游戲的趣味性[1]。例如,在學生講解“加減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要為學生發放學習道具,如,糖果。為每位學生發放糖果,然而發放的糖果數量并不是平均的,教師要引導學生之間比較糖果數量的多少。接下來,引導學生通過互相贈送的方式進行平均分配,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到加減法、了解數字的大小。基于游戲活動使得學生互相謙讓、互相尊重。而且,在游戲中,教師要利用卡通圖片與視頻等方式進一步地強化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可以基于多個層面與維度對學習內容進行理解以及掌握。
二、結合現實生活,布置教學環境
在特殊學校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科學地布置教學環境,實現教室布置的生活化,為學生營造出輕松、舒適、溫馨的學習環境,使得學生可以找到家的感覺。例如,在教室的特定位置或空閑處為學生擺放生活化的道具或玩具等,另外,也要根據教學內容在課桌上擺放教學用具,使得特殊兒童獲得親切感,使其可以更加容易地融入到教學環境中,吸引其關注。比如,在講解“加減法”的相關內容時,教師要準備學生喜歡吃的水果,將其放在特定位置,分成教具及獎品兩個不同的部分,為特殊學生提供獎勵,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趣味十足。
三、創造實踐機會,鍛煉數學能力
在特殊學校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把數學教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進行有機關聯,利用現實生活問題科學地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使得學生充分了解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引導學生進行靈活運用,鍛煉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基于此,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動思考與主動探究意識,更好地對于問題進行分析、思考與解決[2]。例如,在學習了“數字以及加減法”的相關知識以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數一數教室內共有多少張桌椅、了解每日的作息時間表、比較不同學生的身高與體重等。這些內容都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具有緊密的關聯,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分析,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與理解相關的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以及探究能力。
四、豐富生活體驗,培養數學思維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在智力或者身體方面會有缺陷,所以,為了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養,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利用生活空間,組織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體驗數學、理解數學,最后實現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例如,在講解“米的認識”相關內容時,因為一些聾啞學生的生活體驗不足,所以對米的概念了解不足。為了使其了解1m的長度概念,教師要利用米尺為這部分學生進行展示,引導其用手觸摸、用眼睛觀看、用尺子測量等。又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相關內容時,為了使得學生充分了解三角形的穩定性特點,教師可以把聾啞學生劃分成兩個學習小組:小組一:利用三根鐵釘以及三條硬紙板釘成一個三角形的框架;小組二:利用四根鐵釘以及四條硬紙板釘成一個四邊形的框架,在此基礎上增強聾啞學生的動手欲望,使其可以更好地融入到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中,在活動過程中了解到三角形的穩定性,使其對所學的知識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五、及時和家長溝通,實現家校合育
為了可以培養特殊學生的能力素養,學校、教師以及家長三者之間要加強交流與合作,更好地發揮家長在數學教育中發揮的價值。通過家長的大力配合,才可以幫助特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進一步地了解數學概念,實現對于數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家長要加強對于特殊孩子的生活訓練。盡管通過學校組織開展的課堂活動以及游戲活動可以為數學概念在現實生活的運用奠定基礎,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是相對十分復雜的[3],所以,教師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與交流,為家長傳授在現實生活中對數學知識進行強化應用的方法與技巧,基于此幫助家長了解相關的方法與知識,通過互動幫助家長更好地對特殊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有效地培養特殊孩子的能力與素養。
綜上所述,在特殊學校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實現數學教學以及現實生活的有機關聯,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更加生活化,創設良好的生活化教學氛圍,使得特殊學生可以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更加高效地學習與應用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卿.淺談培智小學數學如何以“生活化”來提高課堂效率[J].才智,2019(17):103.
[2]朱博文.如何構建培智數學生活化的高效課堂[J].教育現代化,2019,6(29):243-244.
[3]仇中輝.以聾生為主體,構建數學適性課堂[J].現代特殊教育,2019(1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