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丙生
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作岀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教育部《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等文件精神,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全區積極響應《廣州市推進大中小學新時代勞動教育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部署安排“開發地方和校本勞動教育課程”的工作要求,基于學校特色課程和荔鄉文化傳承,通過一系列有效的建設策略,打造了一批精品勞動教育資源包,對推進全區中小學勞動教育工作起著重要作用。
一、篤定研究目標驅動研究實施
首先是基于改變學校傳統勞動教育日式衰微的現狀,提升特色課程建設的質量,促進課程改革深化與發展,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第二是通過重點解析勞動教育的內涵,揭示勞動教育資源包的典型特征和屬性,厘清特色課程與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校本課程的關系。
第三是通過重點探索學校勞動教育資源包內容開發的線索與路徑及組織策略;研究學校勞動教學資源包的實施方式,形成勞動教育資源包的個性化教學方式。
第四是通過勞動教育資源包的評價研究,評量勞動教育資源包的教學收益及課程改進方案。
二、堅定調查研究科學研判現狀
經過前期大量文獻研究后,為進一步了解增城區各中小學基于學校特色課程的勞動教育資源包建設現狀,課題組根據調研目的精心設計了一份《基于學校特色課程的建設調查問卷》,運用SPSS軟件做信效度檢測后,發現本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均符合問卷設置要求,可用于研究。
接著面向全區中小學發放問卷共262份,最終回收有效問卷小學230份,初中23份,高中9份,問卷有效率100%。然后運用SPSS25.0系統對數據進行管理和分析。調查結果顯示,各學段對基于學校特色課程的勞動教育課程學習積極性高,但了解低,也很顯著地表現出對基于學校特色課程的勞動教育課程學習非常不系統。課程設置需要重點根據各學段學生認知水平和學校自身特點,解決對基于特色課程的勞動教育課程認知不清晰,缺乏勞動教育資源包建設策略等問題。基于此而制定了相應的方案,開展了基于學校特色課程的勞動教育資源包開發策略、組織策略及實施策略的研究。
三、錨定學校特色結合荔鄉文化傳承
“學校特色課程”是學校運用個性化的課程資源開發實施的具有獨特課程功能和價值的本校課程。具有課程資源的獨特性、課程組織的科學性、課程功能的發展性、教學收益的實效性等典型特征。
“荔鄉文化”是本區在漫長的歲月中,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包括荔枝文化、“八景”文化、特產文化、飲食文化、少數民族文化、欖雕藝術文化、農耕文化等。
在“基于荔鄉文化傳承的勞動教育特色課程”主題內涵下,本區教師發展中心做好勞動教育課程的指導和服務,全區的21所特色學校打造了亮麗紛呈的勞動教育特色課程品牌。
四、選定一校一品優勢建設特色勞動課程資源包
本區依據一校一品優勢資源打造校本化的勞動教育特色資源包項目:
(一)基于荔鄉文化傳承的手工藝品制作特色項目。例如:剪紙特色課程《美勞相結合,實踐放光彩》、《我是陶藝小巧手——輕粘土手工裝飾美化家居》、《泥塑的制作——指尖上的故事》、《“舞火狗”場景手工制作》等;
(二)基于STEM教育和創客教育理念的設計與制作特色項目。例如:《C-STEAM中醫藥課程——中草藥芳香油產品勞動項目》、《基于STEAM理念的勞動教育融入研究性學習課程》、《在STEM教育指引下構建“植物身份ID”主題研究課程》、《“生活實踐探究” STEM 課程設計與開發》、《基于STEAM教育的“創客”校本課程》等;
(三)基于科技實踐與發明創造的勞動教育特色項目。例如:《創意機器人實踐課程》、《我是科技小能手——電動小船的制作》、《我是小主人環保酵素制作課程》、仙村中心小學《自制保溫杯的探究、 迷你粉刷清潔器創意設計課程》、《勞動教育與通用技術雙向融合培養學生創造力——融創機器人制作課程》等。
(四)基于“小農田和城市小菜園”的種植實踐生產勞動項目。例如:《田園STEM+種植創意課程》、《綠美園田蔬果積極課程》等。
五、堅定落實必修課程全面拓展勞動教育場地空間
全區各中小學嚴格按照教育部勞動綱要的要求開齊開足勞動教育必修課、綜合實踐活動、通用技術、校本課程。結合本區的“十四五規劃”課題和校本研修,大力開發荔鄉特色勞動教育課程,建設全學段綜合實踐、勞動教育教學資源包。
在全區中小學創造性開發形式多樣的校內和校外勞動教育場地,如:種植園(菜地、魚池)、花基、農田、生物園、創客空間、通用技術實驗室、3D 打印實驗室、勞技實驗室、社團場室等,不斷地拓展師生勞動教育的空間,給予學生更多更豐富的勞動實踐機會。
六、制定征集方案開展課堂教學凝練資源包成果
區教師發展中心綜合實踐、勞動教育學科基于荔鄉文化傳承并結合學校的特色課程,細化主題活動項目,制定了明確的資源包征集方案。因此,全區中小學在方案的指引下,通過踏實的課堂教學和教研反思,圍繞主題活動方案、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勞動微課、勞動清單、作業設計、評價案例等主要內容開展研發。
資源包在課堂教學中得以檢驗并修改完善,通過每學期的按時遞交,區教師發展中心組織學科骨干教師進行評選,公布,極大地激發一線教師的熱情,逐漸豐富了資源包的勞動主題和勞動屬性,為推進課程落地扎實根基。
七、問題與討論
基于學校特色課程的勞動教育資源包的開發與實施需要學校建構完善的特色課程領導機制,也需要有效的勞動課程評價對課程開發與實施予以保障。本項研究將進一步對學校特色課程與荔鄉文化傳承的結合度與勞動教育課程落地展開研究,通過有效的資源包建設,發揮勞動課程評價的導向、改進與研究作用,在評價中不斷改進和完善資源包的建設,提升學校特色課程的品質及促進勞動教育在中小學的有效實施,最終指向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本文系2019年廣東省增城區項目“項目名稱: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基于學校特色課程的勞動教育資源包建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zc2019009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