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洋 周楊靜
摘要:多模態研究在國內外形成一種時代浪潮。圖形動畫作為一種動畫形式,隨著時間的流逝改變圖像符號、視覺呈現和聲音元素,實現自身語義的延展。其結構精簡、節奏感強、畫面豐富、信息量大的特點契合了當下受眾快節奏的信息接收需求,因此圖形動畫已成為各個領域有效的信息傳達載體。文章研究圖形動畫的畫面語言、視覺語言、聽覺語言等表現形式,并根據多模態時代的新特征,探討圖形動畫和傳統動畫之間的關系,總結圖形動畫從單一應用到多維度發展的歷程,進而結合實際案例分析其跨媒介傳播的特性,為圖形動畫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多模態;圖形動畫;視覺表征;跨媒介傳播
中圖分類號:J21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4-00-03
近年來,當代電子信息技術飛速發展,電子設備的使用、各種軟件的出現促進了多模態研究的發展[1]。圖形動畫憑借自身超強的適應力與衍生力活躍在各個媒體平臺,其圖像符號表達的直觀性、視聽語言的豐富性和傳播方式的靈活性完全符合當下受眾的需求,圖形動畫成為多模態時代的新產物。
1 圖形動畫概念
圖形動畫即“Motion Graphic”,字面含義是“運動著的圖形”。圖形動畫是一種運用圖形符號、聲音等元素,通過動態效果編排形成的一種視覺化的表現手法。世界著名的電影片頭設計家索爾·巴斯在1954年為電影《金臂人》制作片頭。索爾·巴斯一反以往單一靜止的字幕形式,運用動態的圖形生動地向觀眾展示片頭的字幕,從而幫觀眾更直觀地了解電影的情感基調。他連接20世紀50年代中期之前電影片頭靜態、缺乏連貫性的圖片、海報、音樂等媒介,通過個性化的設計營造影片氛圍,吸引觀眾的目光,引起觀者產生情感共鳴。索爾·巴斯由此產生極大的影響力,大多數設計師將他視為視覺文化的典型。此后,動畫影像的一個新的分支出現,即圖形動畫。
2 從單一表達到視覺表征
作為一種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改變圖形狀態的動畫形式,它巧妙結合了多種學科的特征,在多個領域都能見到它的身影,成為社會化傳播的有力載體[2]。現代圖形動畫是傳統動畫衍生出的分支,是一種新興的動畫表現方式。圖形動畫既具有傳統動畫簡潔、夸張的特點,又汲取了平面、攝影、影視中的養分,逐漸發展出自身獨特的視聽語言。多模態時代,圖形動畫逐漸從單一表達發展到具有圖像呈現、表現形式、交互式體驗等視覺表征的動畫。
2.1 圖形動畫的畫面語言——清晰的圖像符號
圖像符號不僅是圖形動畫的微觀單元,而且是視覺表征的工具。從某種程度上說,在圖形動畫中,圖像符號形式讓圖形動畫具備了物質層面的視覺傳達性,同時也可以作為較深層次的意義載體,即作為圖形動畫的畫面語言,從而形成受眾對圖形動畫的解釋與創新。在形式之外,意義生成是圖像符號的重要功能,也是其價值所在。
在多模態時代,為達到大量承載圖像符號信息和滿足受眾快節奏、碎片化的信息需求,在短時間內有效傳遞符合受眾需求的信息,是圖形動畫需要關注的焦點。圖形動畫依靠抽象的圖像符號以及對應的傳播媒介技術再現或表述含義,有價值的信息是其視覺表征的內容,而且觀眾更加傾向于接受具有顯著信息價值的圖像符號。在多模態時代,廣泛使用圖形動畫從根本上說仍是為了吸引受眾。這種屬性包括圖形動畫的時效性、顯著性、接近性、重要性、趣味性、人情味等,可以統稱為功能。客觀上,圖形動畫表征的圖像符號如果脫離了符合受眾需求的接受,那么任何價值都無法實現,這就意味著圖形動畫的表征是一個將文本內容高度提煉為清晰圖像符號的過程。在圖形動畫中提煉出的圖像符號要能夠清晰明確地表達創作意圖。
圖形動畫的圖像符號和畫面構圖是整體畫面均衡的重要原因,畫面構圖不同,呈現的最終效果也不相同。依據故事內容、文本情節和情感的變化,構圖應有遠近交替。動態運用特殊的鏡頭,可以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睛。特寫鏡頭的應用,可以增強畫面的節奏感,明確傳達信息。圖像符號具有層次,前、中、后區分的層次較為明顯。圖像符號的色彩也是圖形動畫畫面中的另一個因素,可以更加直觀地呈現動畫的整體風格,給觀眾帶來最直接的感受。運用單一色調,更加容易形成同一種風格。中性顏色需要著重考慮層次感以及明度對比,才可以達到最佳的傳達效果;調和色運用標準色中相近的色彩互相搭配,容易單調,因此要選用小塊范圍的對比色,促進傳達協調。在色彩搭配中,選擇清晰且干凈、簡潔的色彩,以此保證圖像符號的干凈,明確傳達圖形動畫的畫面語言。
2.2 圖形動畫的視覺語言——動態的效果編排
圖形動畫的動態化效果建立于靜態化的圖像符號設計基礎上,通過圖形、構圖、敘事結構、文字、聲音等要素的特定組合,呈現出具有節奏感和信息接收層次感的視覺傳播效果。
動態的效果依賴于敘事結構以及鏡頭。觀眾接受故事的程度取決于是否具有邏輯清晰、真實可信的理性敘事[3]。觀眾接受的程度也能衡量一個敘事文本的價值。圖形動畫以簡潔的線條、色彩為要素,既要簡潔又要具有豐富創意,每一個畫面都要與主題、風格、色彩協調統一,確保節奏性。每一個畫面和鏡頭的風格都需要考慮敘事結構、把握主題思想以及運動的邏輯性。在多模態時代,創作者制作圖形動畫需要認真構想,依據信息構造基本框架,并加入適時的特效、轉場,拆分重組各種元素,以對觀眾發揮引導作用。文案與畫面相互補充,以視覺畫面為前提,使文案輔助圖形動畫,兩者相輔相成。
在圖形動畫的視覺語言中,鏡頭是動態效果編排的重要因素。鏡頭的視覺語言能夠生動地展現圖形動畫蘊含的藝術視覺效果。鏡頭可分為平視、仰視、俯視,以及不同的人稱視角等。平視較為普遍,而仰視、俯視會表達出不一樣的情感內涵,如兒童觀看螞蟻搬食物的場景,可采取仰視的鏡頭,自下而上地展現兒童好奇的面龐以及天空,塑造出兒童的形象。人稱視角中,可以把文本中的主角與文學中的主人公相對應,由此以角色的人稱視角展開畫面,如第一人稱視角、第二人稱視角、第三人稱視角等。圖形動畫的最終呈現離不開轉場和特效的修飾,但不可花哨、喧賓奪主,分散觀者的注意力。總體來說,動態效果是圖形動畫的視覺語言,也是視覺表征的一部分。
2.3 圖形動畫的聽覺語言——精準的聲音元素
圖形動畫中的聲音在很大程度上引導著整個圖形動畫的節奏和運動,精準的聲音元素也增強了圖形動畫的視覺表現力,使圖像符號、文本、敘事結構都能夠更系統明確地刺激觀者的感知系統,也能保障有效信息的傳達。如今,聲音元素的精準定位尤為重要。圖形動畫作為一種現代藝術,它的聲音元素能夠為視覺設計提供框架結構,使所有的視覺信息之間具有非常緊密的邏輯。也正是因為聲音元素擁有至關重要的地位,創作者才會選擇突破傳統動畫,選擇以聲音元素為根本,在理解的基礎上,實現圖形動畫中畫面內容的圖像符號設計與動態效果編排,通過變化的圖形、色彩、文字等視覺元素實現具象化呈現。
聲音元素的表現方式可以分為以旁白為主的配音、側重于輕音樂的背景音樂、生動詼諧的特效音。配音使觀眾更易融入場景氛圍中,人物和故事的關系也因此活躍起來。圖形動畫中的配音通常以第三人稱視角為主,以旁白的方式敘事,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旁白不會過多為人物角色服務,而是將氛圍、情緒等渲染到位,推進觀眾融入第三人稱視角的故事講述之中。輕音樂風格的背景音樂應用于圖形動畫中,往往會貫穿整段動畫,增強畫面的表現力。動態圖形動畫注重畫面節奏感,在關鍵畫面節點加入特效音會起到凸顯畫面的作用。例如,影視劇作品《開端》的片頭就運用整段圖形動畫的形式,以一顆金屬球的運動帶入畫面。背景音樂是純音樂bottom貫穿片頭,使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進入劇情。圖形動畫可以抓住中心,與其他元素一起構成完整的畫面,并且加深與觀眾的交流,這是傳統動畫難以做到的。
3 從單一應用到跨界傳播
圖形動畫的發展離不開科技、文化、社會的進步,也與受眾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相關。在多模態時代,媒介生態原有的分類逐漸被打破,不同媒介平臺間的交叉、聯動和共存替代了單一應用。清晰的圖像符號具有很強的適配性和傳播便攜性,圖形動畫從單一應用跨界傳播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如社會服務、商業貿易等,并受到當下各大網站、影視作品、移動終端的喜愛。在數字媒介的影響下,受眾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取相關設計。與此同時,傳達模式也由靜態化向動態化轉變[4]。
3.1 影視作品中的圖形動畫
傳統動畫與現下的圖形動畫存在一定的內在關聯性。圖形動畫是傳統動畫的衍生,逐漸發展成熟的信息技術促進了圖形動畫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影視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迪士尼動畫影片大量運用圖形動畫的形式,在《為我譜上樂章》的片頭,一段流動的樂譜呼應片名,引發觀者思考;《貓兒歷險記》中線描貓咪,推動著畫面轉換。
3.2 舞臺設計中的圖形動畫
當代舞臺設計和傳統舞臺設計相比,在多方面展現出優勢,更加強調交互性和體驗性,凸顯出極強的技術特性,以及靈活性和重復性。當代舞臺設計中的圖形動畫改變了傳統影視的傳輸手段,使受眾可以深層次地體驗舞臺藝術,感受舞臺藝術的魅力。舞臺設計師將圖形動畫作為藝術構思與情感交流的媒介,展現出圖形動畫與觀眾的交互性、體驗性。圖形動畫的設計以科技水平為背景、以網絡為平臺,時刻體現出技術性。傳統舞臺設計無法進行大規模的修改、變動,某些特殊設計也無法長期保存,如手工繪畫、特殊材料工藝品等。
圖形動畫作為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形式,結合了圖像符號、聲音等元素,廣泛應用于晚會舞臺、綜藝舞臺、博覽會等。舞臺美術設計中的應用形式極為豐富,最終目的都是營造舞臺氛圍,增強表演的效果。現代舞臺設計中,LED技術的應用使圖形動畫對舞臺背景的切換更加流暢,舞臺背景的圖形動畫和舞臺表演更加協調,能夠進一步增強舞臺表演效果。如今,全息影像技術逐漸成熟,它可以在呈現三維效果的同時靈活調整投影數據,調動觀眾與舞臺互動,但由于價格昂貴、技術難度大,并沒有大范圍應用于舞臺設計中。如樂隊組合“重塑雕像的權利”舞臺背景,不同的樂隊風格和曲目搭配不同的背景,也大量運用圖形動畫。圖形動畫和照明搭配,充分渲染舞臺氛圍,烘托樂隊歌手的情緒和歌曲帶來的氣氛。如2022年春晚舞美,首次運用LED屏幕打造720度穹頂空間,球形主舞臺設計與一號演播廳整合為具有無限延展效果的立體“同心圓”,可實現與觀眾席多維度、多角度的融合統一。
3.3 移動終端的圖形動畫
從傳統手機的開關機動畫到智能手機崛起后的屏保動畫、鎖屏、動態主題、動態壁紙等,圖形動畫不僅存在于網頁中,也活躍于移動終端的系統和軟件上。移動終端的圖形動畫更加偏向于互動、人機交互,強化交互屬性。用戶的每一次點擊,都會有清晰直觀的動態變化,使信息以更為生動有趣的方式傳遞給用戶。如在支付寶中,每到年末搜索關鍵詞“年賬單”,就會出現用戶的年賬單。以2021年為例,首先可以決定是否開啟音樂,映入眼簾的是手指輕點水面泛起波紋,手指上坐著幾個小人并指著天空,手指引導著點擊開啟,然后呈現出動態的銀河;向上滑動后是一個紅綠燈的展示,點擊后,燈變綠,畫面又連續出現更多的圖像符號,建筑、人物、高鐵、飛機等,動靜結合;下一個畫面,點擊開門,門中場景出現,出現了餐廳小店;以第一人稱視角看著手表,按下開始計時,出現奔跑的人;水晶球出現,點亮水晶球,出現家庭生活場景;螞蟻莊園小雞出現,點擊“輕拍愛心蛋”,出現小雞奉獻愛心的場景;在螞蟻森林點擊能量球,最終出現了總賬單。以上的每一個畫面都與文字相匹配,反映了用戶這一年在支付寶的行為,留下了怎樣的足跡。用戶通過點擊行為參與到圖形動畫的信息呈現過程中,實現了從單向信息傳遞到參與式接收信息的轉化。
4 結語
在多模態時代,圖形動畫快速發展,其視覺表征包括清晰的圖像符號、動態的效果編排和準確的聲音元素。視聽語言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相互融合的部分。多模態時代,圖形動畫蓬勃發展,其豐富、突出的視覺效果與聲音元素搭配,精準地傳遞信息,并且吸引著觀者的注意力。對創作者而言,把握圖形動畫的視覺表征與跨媒介傳播特質,是創作優秀作品必要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 胡壯麟.多模態的碎片化時代[J].外語研究,2018(5):1-6,112.
[2] 魏巍,叢紅艷.全媒體時代下的圖形動畫視聽語言特征分析[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77-78.
[3] 朱麗,辛向陽.敘事研究法:理論依據和設計學應用[J].設計,2020,33(7):104-106.
[4] 鄭亞.基于數字媒體語境下的視覺傳達設計[J].設計,2016(21):66-67.
作者簡介:李洋(1998—),女,江蘇宿遷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與媒體設計。
周楊靜(1977—),女,江蘇南京人,碩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廣告設計、包裝系統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