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承君 裴雪瑩 薛山梅子
摘要:文章主要研究工業類博物館主題文創開發設計的問題,在對現今工業類博物館展開實地調查時發現館內缺乏相應的主題文創產品,而國家近年來頒布了大量的政策以加強對我國工業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基于此,根據當下興起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發一系列工業類博物館主題文化創意產品勢在必行。而工業博物館內豐富多彩的現代工業文化資源,為工業類文創商品的設計研發創造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根據工業類博物館內的工業文化特征,并結合當下新興的文化載體,開展工業遺產類園區的文創紀念產品的設計研發,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工業文化遺址;文創產品;文化傳播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4-0-03
1 研究背景和意義
近年來,全國工業博物館數量增長速度較快。根據2018年度我國工信部進行的全國工業博物館數量摸底調研數據,全國目前工業博物館數量達到了488家。盡管作為工業文明宣傳的主要陣地,工業博物館的存在更有利于工業遺產的保存與運用,但工業博物館數量的增加并不等于其質量的提升,它無法充分滿足工業文化繁榮發展的社會需要[1]。而實際上,許多工業博物館的社會教育服務水平較低,很難引導大眾積極參加有關工業文明的宣傳活動。工業博物館對外傳播的重要載體是文創產品,文創產品創意設計的好壞與工業博物館的影響力和對外吸引力有著直接聯系。工業遺產主題文創旅游紀念品還具備較強的文化教育功能,通過對歷史的回顧與總結,引發人們對當前城市發展狀況的回顧與思考,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提供重要啟示。
2 文創產品概述
2.1 文創產品理論概述
文創產品即“文化創意產品”,好的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審美調性、文化內涵、功能性等。文化創意產品通過新技術將文化與產品功能性連接起來,通過創新設計手法、市場調研、分析類比各類文創產品,推陳出新,創造出高價值產品。優秀的文創產品是連接文化與消費者的橋梁,既要做到文化的傳承又要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文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不能僅僅是為了迎合消費的附生品,優秀的文創產品不應該專注外觀,缺失內涵,而是應該融入消費者的日常生活中。
2.2 當下工業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研究概述
當下工業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存在諸多問題,擁有文創產品的工業博物館并在淘寶售賣的有且僅有重慶工業博物館一家,與故宮博物院、蘇州博物館等歷史博物館文創產品的欣欣向榮相比,大多數工業博物館都缺乏自己的文創產品。并且文創產品種類少、數量低、銷售量更低。重慶工業博物館設計的文創產品有明信片、絲巾、手鏈、冰箱貼、化妝鏡、氛圍燈,產品的種類與歷史博物館高度重合,沒有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在設計方面,雖然穿插了一部分工業元素,但是不明顯,如果沒有文字介紹,很難看出這是工業博物館的文創產品。
3 工業主題與文創產品設計的價值
3.1 有利于城市工業文明的歷史記憶傳遞
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加快了我國城市化進程,空間結構及城市形態與四十多年前大不相同。工業遺產類文創產品涵蓋城市歷史、記憶、人文等方面,通過文創產品設計再現其歷史文化,讓游客重拾歷史記憶,感受那段艱苦創新的歷史時光,深刻感悟時代的發展[2]。另外,工業主題文創產品還具備較強的文化教育功能,通過對歷史的回顧與總結,引發人們對當前城市發展狀況的回顧與思考,對未來的技術發展提供重要啟示。
3.2 有利于構建工業特色文創產品
每個城市因歷史背景不同,各城市文創產品設計風格獨特。雖現今旅游紀念品市場多元化發展,但產品設計重心始終圍繞歷史傳統主題,很少將都市的現代工業歷史主題元素納入其中。如今工業遺產保護逐漸受到重視,工業遺產主題類文創產品設計研發是一條加強工業遺產保護的可行渠道。而我國工業特色文創商品的豐富與發展,也可以增強我國工業之城的歷史厚重感。
3.3 有利于工業遺址旅游園區文創事業發展
文化創意旅游是我國旅游業與文化創意產業交叉滲透、融合的重要成果。在工業園區內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開發工業遺產的文化創意主題的旅游紀念品,以工業遺產資源為基礎,探索具有時代特征的文化設計元素。根據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審美要求,設計制造主題鮮明、品類多樣、品質卓越、具有園區特色的各種中國工業文化創新產品,這樣不但可以促進文創事業的發展,還可以帶來良好的社會效益[3]。
4 未來工業博物館主題文創產品設計方向
4.1 符號化重組與文創伴手禮設計
所謂的字符化,是將紛繁復雜的信息內容經過精簡提煉后,歸結成單個或組合代表性字符。既可與受眾腦海中已有的印記相對應,又能因字符的意指而使受眾展開豐富的聯想。人們將視覺感知的體現稱為視覺符號,它承載著信息字符與形象字符。當人們看到質量檢測、公共交通等指示字符,就會關注食品質量、環境保護和交通安全等問題,它只能發揮著提示功能;但如果見到中國結、喜鵲等形象就會引起對傳統文化的想象,即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在視覺符號中的體現。作用于人類感官且具有信息功能的是能指;直接作用于人類頭腦中通過感官而形成的思維和想象,則稱為所指。
4.2 信息類符號與文創伴手禮設計
文創產品信息類符號化的閱讀性是其首要特征,重在體現認知感受,商品的外部信息由某一具體形象所表達。如北京奧運會所運用的信息符號,可以直觀展現游泳、擊劍等運動圖像,又如廈門的成功將軍系列文創,其設計核心是將鄭成功的人物形象通過卡通風格的表現手法呈現出來,同時傳達人物精神,能夠直接為游客所解讀與認知。另外是區域性,如果在閱讀性基礎上融合了區域性特點,將會使旅游伴手禮信息類符號能指的特性更強,也更有利于實現旅游伴手禮產品設計系列化。
5 工業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
5.1 明確工業類文創產品的設計定位
工業博物館文創產品具備普通產品的功能性,且在設計制作時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使博物館文創產品具有明確的市場定位,這是其與普通產品具有根本差別的原因。文化創意產品設計開發應結合年輕群體對產品的審美調研、需求調研,因為年輕群體是工業博物館文創產品的主要消費者。工業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應將國內優秀工業文化符號融入產品中,加強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藝術品位和調性。
5.2 運用工業博物館文化資源優勢
獨創性也是工業博物館設計文創產品時需要注意的特點。發掘博物館的人文內容,提煉出博物館獨特的藝術符號,設計出使消費者愛不釋手的人文藝術商品。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文創產品設計有效結合了皇家的宮廷元素、官帽元素、故宮飛檐元素,這些文化符號極具辨識性。因此,設計者要充分挖掘工業博物館特色文化符號,帶動博物館工業文化發展。
5.3 革新思維發展,更新管理方式
在文化創意思潮逐漸凝聚的形勢下,工業博物館應更新思維方式,建立國際化視野。其中,博物館藏品資源多元化的開發可提高藏品本身價值,獲得更多的社會力量。與此同時,工業博物館還須更新管理方式,創新經營理念,以豐富博物館館藏資源[4]。
6 武鋼工業遺產相關元素提取
文創產品設計的流程,是情感化地解讀地域中的獨特人文符號、原生態物質載體,將其轉換成藝術感與實用功能并存的企業文創商品,提煉與升華原生態物質載體的藝術形式、技藝、人文符號、精神是核心內容。文創產品設計最直接的藝術表達形式是將材質、造型、色彩、工藝等元素相融于文創商品中,在表達載體與相關元素搭配恰當后再考慮產品的實用性。采用產品設計技術創新的方法,把具有代表性的地方特色工業文化融入產品中,傳達其區域性文化特征,同時進行有效的產品功能創新,設計出帶有文化語言和創新性功能的文化創意產品。
6.1 開發有工業特色的文創產品
文化創意產品,是以一定的文化特征為基礎加以設計和再創造,并且具備一定實用價值的藝術品。目前為滿足人們精神文化消費的需要,國家提倡文化文物單位深入探索含有文化內涵的符號,運用綜合材質與載體形式,開發具有實用性的文創產品和文化藝術品。工業博物館的優勢體現在可深入研究工業文化特征、開發創意商品等方面。許多工業制品的重要特征是它們可以被制造和再利用,工業機械設備的運作過程使公眾更具體驗感,使公眾真正認識到制造工藝及作用。因此工業博物館也可以此為亮點,打造別具一格的工業歷史文化與創新產品[5]。
6.2 武鋼工業文化資源提煉與轉化
6.2.1 對典型形象和圖形的直接提取
1955年10月,在武漢市區以東、長江南岸新建的全國第一座特大型鋼鐵合資公司——武漢市鋼鐵企業動土建設。1958年9月13日,帶著火的洗禮,當時全國上下關注的第一高爐成功出鐵,武鋼鐵的建設與投入從此開啟。武鋼成千上萬的職工滿懷激情創下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成績。1974年,從國外引進的“一米七”軋機,通過武鋼自主開發的全新工藝技術,不僅達到了原設計生產能力,還通過從聯邦德國的反向出口轉讓了這項新技術發明專利。這些重要的工業設施和圖像資料,都有著特殊的時代氣息和歷史內涵,所以工業大型設施和反映時代精神的經典形象都可直接提取,用于文創商品設計。
6.2.2 工業文化寓意的提煉
工業文明在工業發展中積淀與升華,并衍生為引領人類歷史前進的精神力量。武鋼集團制造業文化銘刻了我國制造業的發展印記,承載了豐厚的中華文化意蘊。了解武漢鋼鐵集團制造業發展的歷程,通過武鋼了解我國的制造業文化,體會中華民族自豪,可以增強復興中華民族制造業的信心和使命感。
6.2.3 工業產品功能的設計轉化
設計生產工業主題類文創產品,能夠把工廠員工們經常使用的生活必需品,比如飯盒、文件袋、水壺、工作服等,以設計語義學的視角對其進行功能轉化。例如,可以將書包和放生產工具用的工具袋,進行色彩、圖形、樣式上的提煉,然后再加以融合創新設計,從而實現產品功能上的革新。還可將當時反映職工們業余文化生活的經典實物——黑白電視,進行外觀縮小設計,并置于家里當作擺件或是裝飾品。這一類可以進行原型縮放設計的產品,一般面向年齡較大的消費者,當他們見到了具有時代氣息的物件時,就能回憶起當時投身于生產中的工作場景。
6.2.4 精神內涵的轉化
工業類文創商品,需要深入發掘武鋼集團代表性的產業文化及底蘊,并通過產品設計,使制造業精神文化這一經過歷史洗滌的傳統文化底蘊重新綻放新的光彩,進而使工業類文創商品成為中國新文化潮流中的又一個重要文化符號,從而形成在新社會時代背景下的產業文化精神傳播渠道。而武漢市作為中國老制造業城市,在當代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發展過程中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由于制造業產出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加工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革新,許多反映近現代武鋼集團產業發展歷程的制造業機械產品和設施被淘汰、廠址被搬遷[6]。武鋼集團制造業精神文化元素和其他的文創產品相比,并不是單純生硬的文字拼貼,而是需要更加重視文化元素內容和商品之間的高度結合,讓制造業文化精神元素符號和文創商品在主體、材料、形狀、顏色、裝潢等產品設計基本要素領域方面彼此融通、相得益彰。
7 結語
工業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還處于萌芽階段,與歷史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相比還有很遠的道路要走。要使工業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在市場上擁有一席之地,離不開對歷史博物館文創產品的借鑒與參考,但是更重要的是走自身特色發展道路。立足于工業博物館本身的文化,打造出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文創產品。選擇強強聯合的聯名文創或者抱團取暖的資源整合都是為了減輕工業博物館文化產品設計的阻力。當然,文創設計最重要的就是將現實生活和文化傳承相結合,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樣才能創造出更有生命力的文創產品。
參考文獻:
[1] 呂建昌,李舒桐.工業文物闡釋與工業文化傳播的思考:以工業博物館為視角[J].東南文化,2021(1):174-180.
[2] 孫立新,呂鋒,唐書民.沈陽工業文化遺跡旅游文創伴手禮開發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2019(1):106-108.
[3] 高陽,王沙,鄭仁華,等.工業遺產題材的文創旅游紀念品設計[J].包裝工程,2019,40(18):264-268.
[4] 岳涵,徐靖涵.基于工業遺產景觀的文創產品設計方法[J].中國冶金教育,2018(5):119-121.
[5] 楊猛,郭繪華.注入沈陽老工業區意象元素的文創產品設計[J].設計,2018(6):124-125.
[6] 楊猛,郭繪華.體現沈陽工業文化特色的城市文創商品設計對策[J].品牌研究,2021(24):48-50.
作者簡介:周承君(1968—),男,湖北武漢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創產品設計。
裴雪瑩(1997—),女,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工業主題文創產品設計。
薛山梅子(1996—),女,湖北荊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紅色文旅文創產品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