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平,周貴生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附屬人民醫院,重慶 404008)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亢)是指因甲狀腺產生的甲狀腺激素過多,導致機體代謝活動加快及神經、循環、消化等系統興奮性增高和代謝亢進的一種臨床綜合征。此病患者可出現多食、消瘦、心悸、出汗等癥狀,部分病情嚴重者可出現甲亢危象,威脅其生命安全。臨床上治療甲亢的關鍵是控制患者甲狀腺激素的分泌,減輕其臨床癥狀,預防其病情進展[1]。甲巰咪唑是臨床上治療甲亢的常用藥,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甲狀腺內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阻礙甲狀腺素(T4)和三碘甲狀腺原氨酸(T3)的合成。甲亢屬于中醫學中“心悸”“震顫”等范疇,中醫治療甲亢歷史悠久且優勢明顯[2]。本文主要是探討用養陰清熱消癭方聯合甲巰咪唑治療陰虛火旺型甲亢的效果及對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影響。
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及批準,選擇我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收治的60例陰虛火旺型甲亢患者作為試驗對象。其納入標準是:病情符合西醫關于甲亢的診斷標準;病情符合中醫關于“心悸”“震顫”的診斷標準,且中醫證型為陰虛火旺型;首次發病;已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其排除標準是:近期接受過針對甲亢的系統治療;合并有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或皮質醇增多綜合征;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有嚴重的內科疾病;對本研究中所用的藥物過敏或對治療的依從性差。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常模組和中西醫結合組,每組各有患者30 例。中西醫結合組患者的年齡為24 ~45 歲,平均年齡為(36.71±6.43)歲;其中,男性患者有19 例,女性患者有11 例。常模組患者的年齡為24 ~45 歲,平均年齡為(36.64±6.41)歲;其中,男性患者有17 例,女性患者有13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
用甲巰咪唑對常模組30 例患者進行治療,其用法是:口服,10 mg/ 次,2 次/d,待患者甲狀腺激素的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后,適當減少其用量,持續治療3 個月。用養陰清熱消癭方聯合甲巰咪唑對中西醫結合組30 例患者進行治療。甲巰咪唑的用法同上,養陰清熱消癭方的組方是:熟地黃10 g、山萸肉10 g、懷山藥12 g、麥冬10 g、白芍10 g、五味子6 g、夏枯草12 g、白蒺藜10 g、枸杞12 g、牡丹皮12 g、甘草6 g。腰膝酸軟者于方中加入杜仲、續斷,汗多者于方中加入浮小麥,氣短者于方中加入太子參。水煎服,每天服1 劑,分早晚2 次服用,持續治療3 個月。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血清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FT3)、游離甲狀腺素(FT4)、T3和促甲狀腺激素(TSH)的水平。用顯效、有效、無效評估患者的療效。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多食、消瘦、心悸、出汗等)基本消失,其甲狀腺激素的水平較治療前明顯改善。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減輕,其甲狀腺激素的水平較治療前有所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療效未達到有效和顯效的標準。總有效率=(顯效例數+ 有效例數)/ 總例數×100%。治療前后,比較兩組患者腰椎L2-L4、髖部及橈骨的骨密度。
用SPSS 20.0 軟件處理本研究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 表示,用χ2 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西醫結合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6.7%(29/30),常模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3.3%(22/30),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FT3、FT4、T3、TSH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中西醫結合組患者血清FT3、FT4、T3的水平均低于常模組患者,其血清TSH 的水平高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比較(±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清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比較(±s)
組別 血清FT3(pmol/L) FT4(pmol/L) T3(nmol/L) TSH(m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西醫結合組(n=30) 17.38±4.25 11.14±3.13 44.48±10.62 31.52±9.10 5.61±2.13 3.11±1.16 0.05±0.01 1.56±0.07常模組(n=30) 17.36±4.21 14.15±3.29 44.43±10.52 37.32±9.12 5.60±2.10 4.30±1.62 0.06±0.03 1.30±0.05 t 值 0.018 3.631 0.018 2.466 0.018 3.271 1.732 18.699 P 值 0.986 0.001 0.985 0.017 0.986 0.002 0.089 <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腰椎L2-L4、髖部、橈骨的骨密度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中西醫結合組患者腰椎L2-L4、髖部、橈骨的骨密度均高于常模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詳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骨密度的比較(g/cm2,±s)

表4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骨密度的比較(g/cm2,±s)
組別 腰椎L2-L4 髖部 橈骨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中西醫結合組(n=30) 0.93±0.04 1.04±0.05 0.38±0.01 0.52±0.04 0.70±0.04 0.82±0.05常模組(n=30) 0.92±0.05 0.93±0.02 0.39±0.03 0.44±0.05 0.71±0.03 0.75±0.02 t 值 0.855 11.188 1.732 6.843 1.095 7.120 P 值 0.396 <0.001 0.089 <0.001 0.278 <0.001
甲亢的發病原因主要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量及分泌量增多,造成機體代謝亢進及交感神經興奮,進而引起心悸、出汗、多食等一系列癥狀[3]。臨床上治療甲亢的關鍵是改善患者甲狀腺激素的水平[4]。目前西醫多采用甲巰咪唑治療甲亢。此藥屬于硫脲類抗甲狀腺藥物,可對甲狀腺內氧化物酶的活性產生抑制,降低血液中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刺激性抗體的水平,進而可有效改善甲狀腺激素的水平[5]。但長期服用甲巰咪唑會損傷患者的腎功能,導致其血液中的白細胞減少[6]。中醫學認為,甲亢屬于“心悸”“震顫”等范疇,其病因主要是先天稟賦不足、情志內傷、飲食不當等[7]。甲亢常見的中醫證型有陰虛火旺型、肝郁氣滯型、陽氣虧虛型、腎陰虧虛型、精明失養型等,應以辨證論治、標本兼治為基本原則治療本病,從而達到補虛泄實、調整陰陽的目的[8]。本研究中收治的甲亢患者其中醫證型均為陰虛火旺型,故應以滋陰清熱為主要原則進行治療。本研究所用的養陰清熱消癭方中,山萸肉可補益肝腎,懷山藥可補腎澀精,麥冬可滋腎除熱,夏枯草可軟堅散結,白蒺藜可平肝解郁,枸杞可補腎益氣,牡丹皮可活血散瘀,五味子可斂肺滋腎、收澀津液,白芍可養血調經、斂陰止汗,熟地黃可補血養陰、益精填髓,甘草可調節諸藥[9]。諸藥合用,可共奏滋腎除熱、補血養陰之功。魯陽俠等[10]研究表明,甲亢患者在使用養陰清熱消癭方聯合甲巰咪唑進行治療后,其骨密度和甲狀腺激素的水平得到明顯改善。這與本研究的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用養陰清熱消癭方聯合甲巰咪唑治療陰虛火旺型甲亢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甲狀腺激素的水平,減輕其臨床癥狀,增加其骨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