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國勇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教育走進課堂,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法,還變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高中生物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學科,教師積極應用新技術,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結合具體教學案例,簡要論述了信息技術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策略,希望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
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對高中生物教學進行優化和創新,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發展現代化教育的趨勢。現代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打造直觀、多元化的學習環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投入到生物知識的主題探究之中,從而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的重難點,構建良好的知識體系?,F代信息技術的創新運用,能夠推進教學改革的進程,是打造活力、高效課堂的關鍵。
一、信息化背景下高中生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信息化素養不高
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少使用信息技術,主要原因是這些教師的教學思想較為落后,不夠重視信息化資源的使用,在課堂上依舊以單一的知識講解為主,并未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導致教學效果難以提升,學生的生物學學科素養也難以進一步發展。
(二)課堂效果不明顯
當前雖然部分教師開始重視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應用,但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明顯。這主要是因為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價值,僅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沒有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能力發展需求,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三)學生的能力得不到發展
現代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思維等綜合素養的發展。一些生物學教師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仍以自身為主體,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知識。在這樣的課堂上,不僅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被激發,其探究能力及創新思維也難以發展,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效課堂構建目標更是難以實現。
二、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策略探究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由于高中生物學習難度較大,學生可能在剛開始接觸時無法快速適應,而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也沒有收獲良好的學習效果,從而漸漸喪失了對生物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考慮到這一點,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先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讓學生對生物課堂有所改觀,轉變消極的學習態度。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來豐富課堂的內容和形式,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生態環境的保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與學生展開交流,讓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首先,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了解“生態環境”的變化,并讓學生找出發生變化的原因。播放視頻的形式能夠在短時間內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靜下心來認真聽講。緊接著,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并對教材中的“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講解,就如何“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提出意見和建議。這樣一來,通過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師將學生擺在了課堂的主體地位,有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借助微課,開展高效教學活動
微課可以將教學內容以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觀看微課,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相關知識,并在此過程中養成自主學習意識,進而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講解“物質跨膜運輸”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借助微課,遵循課程共享原則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基礎。本節內容是整個高中生物學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開展生物學教學的關鍵。但相關的知識較為抽象,單憑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深刻理解與掌握。基于此,教師可以使用微課,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自主參與整個學習過程。首先,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錄制水分子在洋蔥細胞中的運輸過程,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細胞結構,掌握物質跨膜運輸的內涵。其次,教師可以在微課中展示顯微鏡下紫色洋蔥的細胞結構,重點講解淺紫色的細胞結構及液泡,讓學生掌握原生質層和細胞壁等概念;也可以在視頻中加入實驗,在洋蔥切片中加入蒸餾水,讓學生發現細胞的顏色逐漸變淺,液泡逐漸變大。這一內容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出質壁分離的相關知識。這樣,借助微課可以深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促使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探究能力的發展,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搭建信息平臺,使學生學習更加便捷
當離開了教師、離開了學校后,學生就會出現松懈、懶散的狀態。信息時代,教師可以在云端進行信息平臺的搭建,與學生進行更加密切的溝通,讓學生隨時都能擁有學習的機會。因此,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在網絡上與學生展開溝通和交流,給學生講解生物知識與理念,讓學生利用好零碎時間,從而達到“積少成多”的效果。
例如,在教學“細胞的生命歷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平臺向學生分享資料,如可以通過釘釘、騰訊會議等軟件來進行網課錄制,或者給學生分享一些優質教學資源,供學生在空余時間學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在QQ群、微信群內給學生分享學習資料,并為學生答疑解惑。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普及生物小知識的微信公眾號,讓學生在動動手指的同時讀取到有益信息,對細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及癌變過程有更加全面的認識。這樣一來,教師通過信息平臺的搭建,能夠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便捷,而且打破了傳統課堂的局限性。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生物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想緊跟上新課改的前進步伐,就一定要充分地重視信息技術在生物教學中的合理運用,對目前信息化教學中的不足進行認真反思,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改善,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優質的生物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更高質量地消化生物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以此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推動高中生物教學更高效地開展。
參考文獻
[1] 尚寧. 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研究[J]. 今天, 2021.
[2] 馬文海.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探究[J]. 中學生作文指導, 2021(14):1.
[3] 李京. 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生物信息化教學分析[J]. 科學咨詢,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