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霄逸 叢培發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號丹丘生,臺州仙居(今浙江仙居縣)人。是元文宗時期的奎章閣鑒書博士,其人博學善書,素有詩、書、畫三絕之稱。他的生平、創作研究是元代收藏史、書畫史的重要部分,但令人苦惱的是,柯九思的卒年眾說紛紜,未有定論。今發現一部筆記小說《稗史集傳》,為元末至正年間人士徐顯所編,由十三篇人物小傳組成,柯九思即為其中之一。徐顯自述此書為其交游所聞見,文中保留了一些不見于史志的人物事跡,多為后世修撰史志者沿用或與史志互補,如《元史新編》《新元史》記柯九思事。現將其中《柯九思傳》一文與其他材料進行對比,還原柯九思卒年事實。
據《稗史集傳》記載,徐顯居平江,而從柯九思與友人的贈答之作、書畫題跋等可知,柯九思在至順三年束裝南歸后亦長住平江,并往來吳浙間,徐顯得以“獲從公游”。小傳記敘了柯九思在徐顯面前沉痛地思念先帝,“誦其所為詩”“嗚咽流涕”,如此強烈的情緒是不會對交往淺薄之人流露出來的,所以徐顯應該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因此小傳中詳細記載了柯九思去世前的出游和去世時間。
至正癸未冬十月壬寅夜,夢有炳靈公招之者,旦請予筮其吉兇,發蓍得“履之乾”,其辭曰:“履虎尾,不咥人,兇。”謂公曰:“虎者,公之生肖也,‘履虎尾者,寅之末運也。夫子無用于時,不能咥人,而為命所困,殆將有憂乎?如應之,則申亥之辰也。”公曰:“申,寅之沖也,吾畏之;亥,寅之合也,無所忌。”乙巳,公與臨川饒旭及予出游于上方,移舟陸庵,暨臨海陳基、吳人錢逵皆會。丙午過靈巖,遂次天平,拜文正祠,宿留六日始歸,蓋欲厭其夢也。辛亥丙夜,暴得風疾,越六日丁巳卒,年五十四。
小傳明確記載,柯九思卒于至正三年(1343年),這里提到一個重要信息:“虎者,公之生肖也。”《鐵網珊瑚·書品卷五》記載柯九思為虞集《雍公誅蚊賦》所作題跋,有“惟庚寅吾以降”鈐印,與《離騷》表明出生之日的原意不同,此處“庚寅”指生年,與小傳互相印證,為柯九思生年的判定提供了一大證據。矛盾的是,現存柯九思書畫題跋中多次出現至正三年以后的時間,如《盧鴻嵩山草堂十景圖》“至正丁亥(1347年)七月十四日丹邱柯九思拜手題”,《錢玉潭諸夷職貢圖》“至正丁亥四月下浣九思并記”,《王羲之感懷帖》“至正丙戌(1346年)九月晦日……丹邱柯九思記”,等等,皆與其卒于至正三年的說法相悖,這也是其卒年難定的一大原因。
關于柯九思的卒年,歷史上主要有三種說法:一是明代張?《吳中人物志》卷十云:“至正乙巳(1365年)得暴疾卒,年五十四。”推其生年為皇慶元年(1312年)。后顧嗣立《元詩選》《(嘉慶)松江府志》、錢大昕《疑年錄》及吳榮光《歷代名人年譜》等書皆從之。此說被普遍否定。首先,皇慶元年為壬子年,并非虎年。其次,朱德潤《祭柯敬仲博士文》言“當延祐之六祀,予挾冊而觀光,同君游于京國”“際天歷之景運,侍清宴于奎章”,遼寧省博物館藏《晉人書度尚曹娥碑墨跡》卷后歐陽玄跋亦云:“天歷三年正月二十五日丁丑同觀。是日賀敬仲有鑒書博士之命。”說明柯九思延祐六年(1319年)與朱德潤游京師、天歷三年(1330年)入奎章閣,如其生于皇慶元年,則其八歲即與朱德潤同游、十八歲入奎章閣,這是絕不可能成立的,因此張?至正乙巳卒年說不可信。
第二種說法出自清代王棻《臺學統》、王舟瑤《臺州府志》,謂柯九思卒于至正十三年(1353年),年六十四,推其生年為前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其后曹元忠《丹丘生集》、柯逢時等均持此說。前至元二十七年正是庚寅年,說明生年時間無誤,后世研究也都認可這一生年,爭議集中在卒年上。倪瓚《清閟閣遺稿》云:“至正十三年三月四日……壁見柯敬仲墨竹,因懷其人。”說明柯九思卒于至正十三年三月之前。結合小傳記載,柯九思卒于“冬十月”,須知即使時間記錄有誤,季節特征也是輕易不會出錯的,則柯九思最晚卒于至正十二年十月,與至正十三年著實不符。
再以柯九思參加玉山雅集的活動為來說明,其與顧瑛于元統二年(1334年)元夕結識于姚文奐宴上。之后柯九思多次參與顧瑛的玉山雅集,顧嗣立《柯九思丹丘生稿》序曰:“主人(顧瑛)愛其詩,類編《草堂雅集》,以敬仲壓卷,稱其宮詞尤為得體。”有《漁莊記》《釣月軒題詩》等詩文存于《玉山名勝集》。至正八年(1348年)有慶祝玉山草堂正式落成的集會,“至正戊子二月十有九日之會,為諸集之最盛。”同年春,顧瑛得知好友張南渠居所亦名“小桃源”,遂更名“浣花館”,但《玉山名勝集》中柯九思題詩仍作“青林望極有桃花”,未扣“浣花”之名,與袁華“只在浣花溪”、黃玠“錦官城外浣花溪”等不同,說明柯詩作于至正八年之前,且未參加草堂落成的集會。此后十余年雅集活動頻繁,亦不見柯九思的身影。是與顧瑛發生不快而絕交,還是柯九思的身體狀況不能支撐他前來雅集,甚至其時柯九思已經逝世?
這里引入顧瑛《題柯敬仲畫梅花竹枝》一詩為證,該詩作于至正十五(1355年)年,有“死別丹丘老,于今二十年”句,從顧瑛與柯九思結交的時間算起,二人結識于元統二年,至正十五年距此二十一年,與“二十年”相近,說明顧瑛與柯九思的友誼深厚,以致顧瑛在柯九思逝后仍懷念不已,故此可以排除二人斷交說。若柯九思只是病臥,友人也可上門探望,如此音訊全無只能說明他早已逝世,且逝世時間不會晚于至正八年,其卒于至正十三年說不能成立。
第三種說法就是徐顯《稗史集傳》中所言至正三年卒(1343年),年五十四歲,其生年同為前至元二十七年。宗典《柯九思史料》和汪宗衍《柯九思疑年及其偽畫》均依此說,徐三見《柯九思卒年質疑》、王力春《柯九思卒于至正七年說》另提新說,三者就柯九思生年達成一致。徐文分析其卒年在至正十七年到至正十九年之間,上文已考證得出柯九思卒年不會晚于至正八年,因此徐三見結論不可信。王文年代靠后,從柯九思所撰《漁莊記》入手,以顧瑛于至正八年前后開始建造玉山草堂,故此認為文中所言“今禮部白野兼善公隸書‘漁莊二字”,指的是泰不華至正七年升任禮部尚書后,以此證實柯九思卒年不早于至正七年。再結合小傳中十月有“壬寅”“丁巳”做年份排除,將卒年鎖定在至正七年、八年,與柯九思于至正八年之后退出玉山雅集活動結合,最終得出結論,柯九思卒于至正七年。16B1DBF8-F564-4B4B-822E-959D5224088F
王文有兩大紕漏,《漁莊記》創作時間,以官職稱人并不嚴格受對方時任官職的限制,如庾信曾先后任開府儀同三司、洛州刺史,杜甫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仍以“開府”稱之。以泰不花任職時間為判斷依據并不合理。再者,一座園林的營建并非一日之功,至正八年其實是玉山草堂的集中建造期,早在至元四年(1338年),顧瑛得奇石,泰不華題篆書“拜石”二字,又隸書“寒翠”為名,此處即設“寒翠所”,此后成為玉山一景;虞集卒于至正八年五月,他有《釣月軒題詩》和《小蓬萊步虛詞》四章,說明這些區域的營造在至正八年五月前都已完成。如此,《漁莊記》的創作時間不能確定為至正七年后。
以排除法鎖定至正七年、八年,但余考證發現,符合王文篩選條件的實為至正二年、三年、九年、十三年、十四年、二十三年、二十四年,與文中所得結果大相徑庭,說明其接下來的考證都建立在錯誤的基礎上,實在沒有可信性。其實,小傳中時間起點雖然明確為“十月壬寅”,但并不代表之后的記錄都在十月之內,還有可能橫跨十月、十一月,因此王文設定的排除條件并不完善。重新設置條件為十月有“壬寅”,且該日之后十月或十一月之內有“丁巳”,將排除范圍縮小到至正元年到八年間,再去掉有閏十月的至正六年,符合條件的年份為至正二年(1342年)、三年(1343年)。
小傳還記錄了同游的多位友人,除徐顯外,還有饒旭、陳基、錢逵三人。饒旭,字子初,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未見詩文作品傳世。危素《顏一初墓碣銘》云:“余友顏君……至元元年(1335年)六月廾八日卒于家。將葬,其友饒旭子初來屬余銘之墓……而子初溺死黃河,君之沒亦廾年,終不可無述使冺冺也。”可知饒旭與顏善膺(字一初)相友善,而顏君去世后二十年饒旭溺亡,即至正十五年(1355年),則其至正二年、三年均有可能與柯九思同游。陳基,字敬初,臺州臨海(今浙江臺州)人,與柯九思同為玉山雅集的參與者,有不少往來,其《送申屠彥德序》有云:“及來吳門,訪故鑒書博士柯公敬仲,而彥德客于其館,始相識。”陳基的行跡均有文獻可考,《跋張彥輔畫拂郎馬圖》中提到“至正(二年)壬午,予客京師,而拂郎之馬適至”,并無可能與柯九思出游。至正三年,陳基先在大都,其至正二十二年作《程禮部集序》,文中言:“先二十年余哭莆田 (陳旅) 于京師。”陳旅去世后,陳基南歸,教授諸生于吳郡。如此,柯九思卒年為至正三年。
而至正七年,陳基第三次北游京師,途經河南洛陽與陜西行省等地。十月丙子,在洛陽作《范氏復祖塋記》;隨后過河南登封、濟源與陜西階州,沿途有《書故御史鄭公從之嵩山五詩后》《春日邵氏園池》等詩文創作。可以發現,陳基在這年一路北上,并無南下與柯九思同游的可能。這更加證實,王文認為的柯九思卒于至正七年完全不能成立。
小傳中徐顯解卦的內容可做關鍵印證,其辭曰:“履虎尾,不咥人,兇。”謂公曰:“虎者,公之生肖也,‘履虎尾者,寅之末運也。夫子無用于時,不能咥人,而為命所困,殆將有憂乎?如應之,則申亥之辰也。”公曰:“申,寅之沖也,吾畏之;亥,寅之合也,無所忌。”
因對命理方面了解不多,該部分推斷是請教相關老師,并翻閱相關文獻后得出的,闡釋相對簡單,請方家見諒。小傳這一部分年份已經確定,則徐顯解卦是以生肖與地支推算日期。命理有地支會局之說,“冬季地支為亥子丑”“會北方水局”,十月為亥月,亥亦屬水,遇會局則水的力量成倍增加。柯九思提到的“申,寅之沖”指的是地支相沖(見圖4),地盤上處于相對位置的地支相沖,如巳亥相沖,寅申相沖;“亥,寅之合”指地支六合,沿圖4中5-5線(名天五線)將圖折疊,十二地支呈疊合狀態,有子丑合、寅亥合、巳申合等。這兩句是柯九思對徐顯解夢的回應,他認為可以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申寅相沖,是為兇;另一可能則是亥寅相合,他平安度過十月。然而現實卻是第一種可能,“丁巳”日,有地支相沖反映在月令相沖上,被值月的月令所沖的地支,稱為月破,此時亥月與巳沖,則巳為月破;且“丁巳”天干地支皆屬火,水旺克火;另,柯九思生肖寅與“巳”“申”呈“寅巳申恃勢之刑”,沖克加三刑,故寅虎之人必于丁巳日去世。這一日期證明徐顯的推算無誤,他詳細記錄柯九思去世的時間,可能也是出于對自己卜算水平的肯定。
以上一系列考證,證實《稗史集傳》記載屬實,柯九思于至正三年冬十月二十八日得夢,三十一日至十一月六日出游,十一月十二日卒。如此,柯九思卒年得到確定,對其諸多至正三年后書畫題跋和書畫作品的鑒偽都具有較高的價值。
作者單位:1.山東大學;2.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融媒體中心16B1DBF8-F564-4B4B-822E-959D5224088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