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時代已經沒有必要買一臺燃油車了,這是前些日子以為新勢力造車品牌的創始人說的一句話,這句話很快引起了廣泛的討論,的確,電氣化時代的汽車相比傳統燃油車有太多優勢,但是也有明顯的短板,對于消費者來說,汽車的功能正在發生變化,所以原有的優點和缺點衡量標準也在發生變化。以往我們評論一輛車,好不好的標準是基于:動力是否優秀、底盤操控穩定性是否高、內飾品質如何、乘坐舒適性怎樣、質量可靠性如何以及外觀造型設計是否漂亮等等多個維度,這些衡量標準往往因人而異,尤其是10-30 價格區間最寬泛的市場區間內,人與人之間的需求差異很大,每個人對動力的評判標準差異很大,對底盤操控穩定性的體驗也相差巨大,至于外觀和內飾設計更是見仁見智。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我們的消費者規模龐大,比如消費者對駕駛的認知相差很大,有人是經驗豐富的駕駛者,對動力和底盤操穩的要求較高,有些人對駕駛并不重視,對動力和底盤操穩也沒有清晰的認知。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電動車的出現解決了很多初級消費者的需求,電機良好的動力輸出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是動力過剩的。在1.5T 可以解決絕大多數動力需求的時候,電動機的輸出會讓人對電動車有高性能車一般的感受。而更低的出行成本也讓這一價位的電動車擁有更大的成本優勢,此外純電車的零部件主要由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構成,相比燃油車零部件少了很多,這樣故障點也少了很多,所以維修保養的成本都要低很多,但是電池、電機和電控任意一個地方出了問題,相比燃油車的維修和更換成本也會更高。不管怎么說,在相同等級的技術儲備下相比傳統燃油車,電動車的故障點更少。電動車目前最大的短板還是補能和儲能,這也是目前電動車相比燃油車最后的劣勢,但是對于某些出行場景和某些具備便利充電條件的家庭而言,這個短板不是問題,電車的優勢和短板都是相對用車人的用車客觀條件而言的,如果這個短板覆蓋不到你,你就會覺得它都是優點。
汽車的功能正在因為電氣化和智能化的推進在某些方面變得更加復雜,在某些方面更加簡單。電氣化時代的汽車會在智能車機方面擁有更多的資源,車機與屏幕讓車輛的交互性變得更加復雜,車企通過軟件與服務也可以獲取利潤,車輛的結構與造型設計變得簡單,所以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電動車變得具有趨同性。
在30萬元以下的區間,電動車可以解決的問題都是高效的。而這一區間又是最主要的消費市場,所以電車和燃油之間的選擇變得越來越明確,我們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大量電動車普及后,面臨更新換代的電池造成污染與如何回收。3542756C-B667-4DFA-A26B-F9C5828093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