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杰
摘要:德育故事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就可以收獲人生道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們發現很多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的理解并不深刻,也沒有很大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們應該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領域來輔導學生德育教育方面的知識,教師可以將原本書本上的內容轉化成學生喜歡聽的小故事,將富有哲理的小故事生動形象地為學生講述,讓學生對德育教育有新的理解,從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德育故事;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
道德與法治的課程設定是為了讓小學生有基礎的法律觀念,培養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這門課程并不是單一的理論知識,而是與實踐相結合的人生課程。教師要善于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能合理的運用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德育教育與小學道德與法治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能夠促使小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從而促進小學生的身心發展。
一、研究現狀
1、《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教學現狀
在小學教育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一直處于不受重視的地位。首先,由于課程改革導致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有提高文化課知識,還要培養小學生的興趣愛好,所以,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方面的知識接觸的并不多。而且家長們都認為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只不過是一門靠背誦就可以提分的課程,不需要學生花費太多的時間去研究,這就導致學生們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也不高,忽視了對道德與法治的學習。
2、小學生的認知現狀
目前,我國對小學生的素質培養越來越重視,不僅加大了教學力度還擴大了教育領域,促使小學生提高認知水平,使得他們全方面發展。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還不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小學生面對他們好奇的方面會有很強的學習心理,教師應該時刻掌握小學生的學習動向,并適當的改變教學方法與教學方式,使小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引下,將需要學習的知識掌握熟練。
例如,教師在講述《依法維權有途徑》這節課時,想必小學生對維權的了解并不多,如果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直接向學生們講述依法維權的途徑,讓同學們熟知并能做到張口就說。這樣會使同學們學習這節課的難度急劇增加,還可能會誘發同學們對學習的厭惡心理。但教師如果運用引導的教學方法,結果或許截然相反。不僅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還能讓他們在生活方面知道基礎的法律知識,并能熟練的列舉、掌握。
教師的教學方法對于小學生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適合的教學方式會讓學生漸漸的愛上學習,合適的調整教學方案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充滿興趣。適當融入德育故事會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思考方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提升課程效率的實現途徑
1、寓德育故事與活動中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發育不成熟,所以他們的注意力和感知能力都很容易受到影響,一旦小學生沒有接受正確的教學觀念,他們就很容易誤入歧途。小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也很弱,大部分的小學生都很熱愛于玩游戲,不能做到及時的完成學習任務,這樣就導致了小學生的學習效率低。因此教師要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心理,積極改變教學方式,用德育故事總結活動的目的,發揮教育作用。
例如,教師在講授《知法守法,依法維權》這節課時,在課前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表演,為學生播放電影或電視劇中的片段,讓學生進行模仿刻畫。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語言交流,還能讓學生身臨其境的體驗到法律的重要性。讓學生們更加愿意學習,懂得法律的作用,知道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2、用德育故事導入課程
德育故事來源于生活,小學生雖然年紀尚小,但他們依舊有適當的生活經驗。教師在講新課之前,可以先給同學們講述一個德育小故事,讓學生們可以快速的進入課堂,進而從這個小故事中粗略地理解到本節課所講述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前就做到心中有數。小學生從德育故事中所提煉出來的德育道理,不僅能夠讓他們的思維上有所提升,而且還會讓他們學會理論聯系實際,讓他們懂得他們在學校所學的知識和生活是分不開的,更加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開學第一課時講述的《法律是什么》,就可以在上課時給同學們講一個小故事。一天小凱在坐公交車上學,有一位老爺爺上車了,然后小凱旁邊的叔叔讓坐在座位上的一個哥哥給爺爺讓座,但哥哥不想讓座,小凱旁邊那叔叔就非常的生氣,想要去打座位上的哥哥。這個時候,小凱就攔住了叔叔,并對叔叔講,如果你打了哥哥,您就犯法了。所以說什么是法律呢?講完這個故事后,教師就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們積極的思考到底什么是法律。通過學生們的討論,想必他們心中會對法律已經有一個正確而全面的認識。
3、精心設計德育故事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能夠做到根據學生的生活、結合學生的心理活動,精心的安排教學課程,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有一個鮮活的學習思維,從而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教師通過講故事,看故事,演故事的方法,讓同學們積極的參與,踴躍的思考。
同學們不僅對故事本身有興趣,而且小學生對教師講故事時動聽的聲音是無法抗拒的。教師們激情的閱讀、動聽的聲音,會激發同學們對語言的好奇,讓同學們對文章閱讀充滿學習的渴望。通過教師的配音,讓學生們在聆聽中做到大膽想象,從中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學生的感官能力是極強的,他們善于發現、善于思考。教師可以安排同學在自習課時觀看動畫、視頻等,讓他們在觀看故事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道德熏陶,引發情感上的共鳴。德育教學不僅可以通過講故事,看故事的方法來表現,還可以通過讓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出演故事中的角色的方法來實施教學。表演故事的形式不僅能讓學生與故事的內容進行雙向交流,而且能促使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體會到角色的情感,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故事所蘊含的道理。
例如:教師在講授《學習尊重》這節課時,讓同學們表演故事,既可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做到德育故事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充分融合。
結語
道德與法治課程在小學的教育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德育故事的融入會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有更深層次的見解。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理論的理解,提高教學效率。并且在德育故事的融入后,學生會更加感受到老師的親切,促進師生關系。進而提升學生的德育功能,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欲望。
參考文獻:
[1]劉妤瀟.小學德育中尊重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20年04期
[2]吳科.淺談小學德育中的優秀傳統文化及其滲透[A];社會發展論叢(第一卷)[C];2018年
[3]曾曉寧.讓德育之花燦爛綻放[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2018(一)[C];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