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玲
摘要:小學生正處于懵懂無知的發展階段,這一時期是其成長的關鍵期。班主任作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管理班級的負責人,要將自身的教育職責落到實處。教育管理工作是否有效,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極大的影響,新教育時代下,班主任要將立德樹人理念貫穿于班級管理的始終,及時調整好教育方案與策略,實現育人目的。而本文將就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成效展開相關論述,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幾點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班主任;管理藝術
作為班級工作的管理引導者,班主任在促進學生成長與發展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除了基礎的文化課知識講授外,還要密切關注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說班主任是學生前進方向的指路燈,其影響非常大。因此,若要管理好一個班級,落實好立德樹人的目的,班主任就需要采取多元教育管理方式和手段,方才可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新課改中明確指出中小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整體性發展,立足學生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機會,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可實際班級管理過程中卻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缺少科學性與合理性,部分教師往往憑借著經驗主義來施行教學管理,而且更多只關注學生的成績狀況,比如在選班級干部時,往往會偏向于那些學習成績較為突出的學生,但實際上其他學生雖然成績一般,管理能力上卻優于學業成績好的學生。如此管理行徑,顯然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誤導性作用,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其易產生自卑心理,認為學習成績可以代表著一切,而成績好的學生可能還會產生優越感,表現得高傲,目中無人等,這些均會對學生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
管理應體現人文關懷,小學班級管理缺少一定的人文性,有些班主任更傾向于剛性化管理,在班級中設置各種條條框框的管理制度,并用某些數據來約束學生的各種行為,企圖讓學生成長為自己“理想”中的“好學生”。可這種管理形式明顯會限制學生的自由成長,更與學生的認知、心理規律相悖,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可能會受到阻礙,與素質教育下遵循學生自然天性發展理念明顯不吻合。
小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時常會組織開展班級主題活動,在豐富學生生活的同時,也能更好地實現德育教育。可有些班集體活動的開展帶有很強的形式主義感,班主任很少帶領學生就某個主題而展開豐富的活動,基本都是局限于課堂中的言語德育教育,更不用說參加校外活動了。因此,學生大都只能從班主任或是文本中的只言片語感受所謂的德育教育,未能在具體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增加生活經驗。
二、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藝術
(一)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小學生年紀雖小,但對身邊事物仍具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外界環境的變化、他人的看法態度等都會引起小學生的注意,甚至對一些敏感的學生而言,影響更甚。為了讓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幼小的心靈得到守護,班主任就必須充分給予學生人文關懷,關注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動態。班主任與學生不僅是師生關系,更是互相合作的關系,有些教師將自己的身份位置擺放太高,認為要以“威嚴”鎮壓學生,將學生牢牢控制、束縛住,才能使學生“聽話”,認真學習,與學生的溝通往往帶有不近人情或是命令的語氣,顯然會引起學生的叛逆情緒,不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建立。
班主任在與每個學生溝通,評價學生時,應當秉承尊重、平等公眾的態度,要懂得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取得情感上的共鳴,溝通才會有成效。尊重應當體現在各個細節方面,例如,讓學生來回答問題時,要平視學生,眼神里透露出鼓勵與肯定;需要學生幫助管理班級時,可以加上“請”的字眼,用詢問、征詢等語氣,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真誠。
(二)關注學生的成長動態
為了強化師生間的良好合作關系,班主任需要及時更新自身的管理方法與理念,學會站在學生角度思索問題,了解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和想法,才能制定出更為契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德育教育方法,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道路方向前進。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個性等方面都呈現出差異性,因此,班主任就需要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成長動態,才能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讓學生能發現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用愉悅的心情去參與德育教育活動,完成立德樹人目標。
理解的前提是班主任具備海納百川的寬容之心,如有的學生犯錯了,而這個學生恰巧又是平時比較調皮的,有的班主任會直接帶入“壞學生”的刻板印象,怒氣沖沖斥責。實際上,班主任首要做的是平息怒火,用平和的態度與學生溝通,了解事件起因,去思考產生這種行為的根源在哪,才能對癥下藥,否則,怒火只會澆滅學生的希望,讓學生更加抗拒。
(三)加強班會德育教育
班主任設計主題班會要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結合,就學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某一德育內容結合,具體展開延伸探究,在師生共同探討過程中,深化學生對德育內容的理解。例如,針對小學生沉迷網絡電子游戲這一話題,讓學生思考并講述關于此事件的看法,不同學生對待同件事的看法明顯有差,每個學生在表達自己的見解時,班主任的適時引導,也能讓其他學生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而明白如何去準確運用好網絡,改正自己的不良上網習慣。在班會課討論結束后,班主任再進行歸納總結,整理出學生們的觀點,通過直接語言表達或是舉例說明等來點評其觀點,進一步升華班會主題。借以多元的主題班會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圍,學生也能最大限度接受德育訊息,將德育烙印至內心深處。此外,班主任也可以大膽放權給學生,讓班干部帶領班集體開設多元主題班會,班主任從旁輔導,如此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更大,通過身體力行,才能更為深刻感受德育的重要性。
(四)實現家校良好互動
學校和家庭是小學生主要活動區域,這兩個環境對學生成長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孩子的第一教育課堂是家庭,而家長便是其教育啟蒙,更對其中深發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與家長的溝通是否及時有效,將會影響著學生整體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方向。班主任應當與家長保持良好的平等合作的和諧關系,將德育作為德育目標,針對學生在校、在家的整體動態,制定相應的德育教育計劃。
在與家長溝通過程,班主任切忌勿要過多談論其他家長或是學生的動態,而應就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表現來客觀、公正的描述,既要肯定學生的特長優勢,更要指出其不足之處,讓家長能全面掌握孩子的成長動態。班主任應指導家長為學生制作發展動態表,將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狀況記錄下來,這樣既能看到孩子的進步,又能與班主任一同探討如何幫助孩子度過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家校合作真正落到實處,后續德育工作會開展得更為順利。
結束語
班主任作為班級核心人物,理應在教育管理過程中滲透立德樹人理念,以達到培育人的教學目的。實際管理過程,班主任要尊重學生個性差異,學會換位思考,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關心每一個學生,立足生本理念,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聯系,建設和諧師生關系,還要注重德育班會課的開展,讓德育不再成為形式化,更要加強與家長的互動交流,形成良好家校合作。如此,才能真正達到德育教育目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暢娟,立德樹人春風化雨育芳華———小學班主任教育管理藝術初探[J].讀與寫:上旬,2022.
[2]汪宗強,立德樹人理念下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創新[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
[3]鄒富珍,以生為本,立德樹人——小學班主任教育和管理的有效策略[J].讀天下(綜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