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璞 胡瑞年
【摘要】荊楚文化是我國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荊楚名鎮”的動漫化展現是傳播地域文化最直觀的方式,對實現鄉村振興,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通過鄉村振興戰略視角,挖掘“荊楚名鎮”的地域文化特色,對“荊楚名鎮”進行多視角動漫化創意設計,及“荊楚名鎮”動漫化的靜態、動態、交互三種形式進行展現,并融合新技術進行數字化和交互式傳播,呈現大眾化、流行化的推廣效果,以期實現“荊楚名鎮”動漫化創新發展的初衷。
【關鍵詞】鄉村振興;荊楚名鎮;動漫化;創新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4-0068-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4.021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荊楚名鎮”動漫化的創新發展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G069)。
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將“保護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這一概念列入方針政策中。同時,黨的十九大提出《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和《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方針政策,是對傳承名鎮文脈,凸顯名鎮特色,保護和開發傳統文化的總指導。
鄉鎮承載著豐富生動的傳統文化和歷史記憶,傳承著中華文明血脈。經查證,已收錄至“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錄的國內名鎮達200多個,如烏鎮、周莊、西塘、同里、甪直等知名古鎮。而荊楚文化作為地域文化的代表,目前進入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錄的“荊楚名鎮”有20余個,這些名鎮的文化名人、文物古跡、文化遺產特色鮮明,呈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為新時代動漫化展現的創新發展提供了“硬支撐”和“軟實力”。對凸顯名鎮地域文化,服務鄉村振興規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荊楚名鎮”的地域文化特色
荊楚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文物古跡、文化遺產數不勝數,悠遠厚重的歷史底蘊為湖北發展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其中,湖北古鎮是一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古鎮和古鎮民居為特定的地域文化載體,無處不體現出荊楚文化的印記。
(一)“荊楚名鎮”的發展態勢
荊楚名鎮因地域特點而形成不同的古鎮發展態勢。或因水而興、因地而興、因驛而興、因族而興、因集而興,如因驛而興的孝昌小河鎮,因河而生、因驛而興,明清時期是鄂東北人流、物流、信息流匯集之地,同時也成為湖北至河南并直通京都的驛鋪腰站,特殊的地位更是促進了小河的繁榮昌盛,鎮南仍留有驛站及與驛站配套的馬號和放馬場遺址。還有因橋而興的崇陽白霓古鎮,橋以人名,鎮以橋彰,故命名為“白霓”,白霓橋與居民日常生活緊密相連,有晾曬、橋邊交易、集市和游憩等功,古鎮、人與“橋”存在不解之緣,在“橋”文化的影響下繁衍生息。作為古鎮文化深深地影響了鎮區的形態風貌和空間特色,造就了“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霞”的地理格局。
(二)“荊楚名鎮”的非遺特色
因傳統文化而形成的古鎮非遺特色,種類豐富,有古建筑與古民居、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表演藝術這幾類。其中,荊州程集古鎮的古民居、如鄖西上津古鎮的民間戲曲、咸寧汀泗橋鎮的剪紙、紅安七里坪鎮的紅安大布、潛江熊口鎮的皮影戲以及赤壁羊樓洞的制茶工藝等。主要有古建筑與古民居、民間美術、傳統手工藝、表演藝術這幾類。如汀泗橋鎮剪紙藝術,源于汀泗傳統村落古樸風貌,形式以窗花為主,品種繁多,不僅有《比翼雙飛》《丹鳳朝陽》《龍鳳呈祥》等傳統婚慶剪紙的作品,還創作了許多反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題材作品《春耕》《花好月圓》《晨曲》等。又如紅安七里坪鎮的紅安大布,是當地人世代流傳的一種手工紡織技藝,布匹質地柔軟、爽身、手感好、透氣性強、無靜電現象,經久耐用,花色呈現出一種樸實、格律美,還有清新的明快之美,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荊楚名鎮”動漫化創意設計
“荊楚名鎮”動漫化設計,不僅要承載地方文化內涵和遵循審美法則,還要符合動漫化的基本特征。必須展現出獨具“特”色的名鎮文化。從“荊楚名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挖掘動漫元素,將其融入動漫作品的主題思想、故事情節、人物設定、配音配樂中。古鎮的非遺各有特色,有的以建筑和雕刻著稱,有的以民間傳說、民間故事聞名,還有的以古樂揚名,因此要充分運用這些非遺文化元素,進行動漫化創意設計。
(一)將“荊楚名鎮”的民間文學、民間戲曲嵌入動漫劇本創作
“荊楚名鎮”不乏優秀的民間文學,如故事、傳說、敘事詩以及民間戲曲,都是非常好的動漫劇本創作元素。如咸寧汀泗橋鎮關于汀泗橋的傳說,相傳在唐朝末年,有一個名叫丁四的汀泗人,在西河邊打草鞋為生,見行人過河不便,就以終生積蓄建橋,為紀念丁四老人的無私之舉,此橋名丁四橋。再經文人墨客助興,在“丁”和“四”兩字前加了三點水,遂成現在的“汀泗橋”。見證了此地淳樸的民風與崇尚公益事業的精神。又如崇陽白霓鎮提琴戲,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是崇陽縣白霓鎮獨具地方特色的戲曲劇種,傳播廣泛。它是在湘北地區流傳的梁山調與崇陽地方小調、民間音樂結合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形成,因以提琴為主奏樂器而得名。提琴戲因曲調優美,旋律明快,表演內容貼切生活而受當地民眾喜愛。因此,在劇本創作中,不僅要突出主題,還必須結合市場的需求進行挖掘和創意,開發原創劇本。
(二)將“荊楚名鎮”地域文化特色融入動漫作品的形式與風格
“荊楚名鎮”地域文化的形式種類繁多,如剪紙、皮影、版畫、水墨、玩偶等。以地域文化特色形式創新的動漫,20世紀便出現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如水墨形式的《山水情》,剪紙形式的《人參娃娃》、折紙形式的《小鴨嘎嘎》、木偶形式的《阿凡提》等,可見在數字動畫沒出現的年代,我國動漫就能與地方特色文化形式完美融合。所以,“荊楚名鎮”的動漫化可以用剪紙的形式表現古橋、古塔、古建筑、古街道的結構,用版畫形式表現革命戰爭場面,用皮影的形式制作皮影戲動畫效果,用豐富的形式演繹荊楚古鎮的韻味。
動漫作品的美術風格有多種,除了常見的卡通風格、寫實風格,還有抽象風格、裝飾風格。美術風格要符合名鎮的地域特色。如福州永泰“嵩口古鎮”的卡通風格動畫宣傳片,通過角色穿越到古代親歷勞作、生活的場景,展現了一幅幅嵩口民俗風情的畫面,見證了嵩口古鎮繁華昌盛的歷史,作品刻畫生動而細膩。又如湖南常德桃花源古鎮動畫宣傳片,融入東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意境,以裝飾風格,采用精致手繪逐幀的形式展現古鎮美麗風光,是一部數字技術與動畫藝術相結合的佳作。這些動畫宣傳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和精湛手法打造名鎮的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
(三)將“荊楚名鎮”的非遺元素融入動漫造型設計
“荊楚名鎮”非遺造型元素有很多,有古民居、街巷、橋、塔、戲樓這些建筑元素,還有石像、石刻、木雕等立體形象,以及手工藝品的造型與圖案等。從這些非遺造型元素中挖掘和提煉出動畫造型元素。如鐘祥市石牌鎮古戲樓,紅墻青瓦、斗拱飛檐,上面用琉璃瓦覆蓋樓頂,下面用石柱子頂托樓身,走廊四周為斗拱式,雕巧玲瓏。這些結構嚴謹的造型元素,適合制作三維動畫的場景。烏鎮的動畫宣傳片《相聚烏鎮》,完美地將烏篷船、茶、藍印花布、水閣等這些非遺元素完美融合在動畫作品中,展示了烏鎮居民充滿傳統特色的生活方式。
動畫角色設計還可以源于民間文學中的人物,如赤壁羊樓洞的動畫宣傳片,主要的特色是凸顯青磚茶,可以將民間傳說中的人物融合青磚茶的造型,用擬人化茶葉進行角色造型設計。又如崇陽白霓鎮的動畫宣傳片,圍繞橋展開故事,以小女孩視角,成長過程為線索,展開小女孩和古橋的故事。因此,在進行角色造型設計時,首先要證實角色所處的歷史背景,角色的經歷和性格特征,同時塑造的人物一定要突出鮮明的個性,具備“符號化”特征。
(四)將“荊楚名鎮”的戲曲、方言融入動漫作品的聲音設計
在進行動漫化創意時,將古鎮的方言、戲曲唱段、說書片段等作為聲音元素融入動漫創作中。如果角色能與配音完美結合,會使角色塑造更加生動和更具感染力,所以說聲音元素在賦予角色生命中占據絕對優勢。在動畫片《大理寺日志》中,主角陳拾是河南鄉村少年,一登場就是一口流利的河南話,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太乙真人,說著一口流利的四川口音普通話,讓人忍俊不禁。動畫中的方言文化讓作品錦上添花,尤其是在創作“荊楚名鎮”動漫作品時,可融入少量的方言語調或方言特色詞匯。在創作汀泗橋鎮動畫宣傳片時,將本地方言的特色語句融和普通話中,使作品配音充滿較濃的贛語味道。如果是創作戲曲動畫,則可將整段戲曲作為動畫作品的配音。
三、“荊楚名鎮”動漫化展現
“荊楚名鎮”動漫化展現方式,主要是靜態、動態、交互三大類別,除了動畫、漫畫基本形式以外,還有卡通形象、插圖、表情包,動態交互等展現形式,都需要使用最新數字技術輔助以呈現多維視覺效果。
(一)動漫角色、插畫設計的靜態展現
動漫角色可以是融入動畫中,也可以是脫離于故事情節的靜態作品,獨立人物形象或人物組合皆可。插畫一般是角色形象與背景的組合,有一定的故事背景設計,要求構圖完整,造型嚴謹,設定清晰,層次豐富。這些靜態作品的呈現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在電子屏幕上顯示,作為電子產品的桌面和屏幕保護,并可設置切換的模式。一種是制作成衍生產品,紀念品、裝飾品、日常用品等,可以以平面裝飾的形式出現在常見的書簽、布貼、臺歷、扇面、文化衫、水杯等日用品上,也可以做成立體實物,如扭蛋、玩偶等玩具。
(二)動漫角色、插畫的動態展現
1.動態插圖
在閱讀過程中,動態插圖的數字性、便捷性與互動性特征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視覺感受與體驗。從角色、場景、文字的視覺設計,到聲音的聽覺設計,再到時間與節奏的互動設計,動態插圖為傳統插圖設計注入了新的活力。如動態插圖中小動物走路的設計,增加角色身體各關節的擺動、五官以及隨身配飾在走路時位置的變化表達它們的行為特點,通過一系列動作的設計讓讀者感受角色性格。場景的動態設計能輔助角色更好地進行敘事,如插圖中利用水面的運動,增加了風的直觀感受,以及水面運動的視覺感,使讀者在觀看過程中感覺生動性,達到提升插圖環境氛圍的作用。因此,動態插圖是用連續的變化去直觀表達插畫的內容。
2.角色動態表情包
角色的動態表情包設計要把握住四個特征,即設計元素的地域化特征、造型設計Q化特征、色彩設計時尚化特征、動態設計的“趣味化”特征。如“皮影戲”的動態表情包設計,以潛江熊口鎮的江漢皮影為例,它造型夸張,人物身形細長,色彩透明,給人很強的視覺體驗感,搭配民間美術的五行色,紅、黃、綠、白、黑。皮影表情的動態設計要求銜接流暢,還要有一定的節奏變化,最后用文字的形式加上有趣的擬聲詞。通過元素提煉、形象設計、色彩搭配、面部設計、肢體語言、動態設計、視覺呈現這七個步驟的設計,最終呈現出個性十足的動態表情包。
(三)動漫作品的交互式設計與展現
使用計算機軟件或手機APP進行動漫作品的交互呈現設計,實現作品的藝術性和交互性高度融合,并在移動設備上進行展現,以達到效果和用戶的體驗感官滿意度。交互設計是多媒體技術和人機交互技術的結合,動漫化交互設計作品更多的是基于移動終端等進行推廣。動漫作品交互設計特征是元素多、形式強、傳播快。整合了動畫、視頻、游戲、聲音等制作元素,呈現出多元化元素。將各類視聽元素與交互性相融合,形式感更強,觀眾用移動端的手機、平板電腦觀看,傳播效果更快。
在互動時,除保持動漫作品的主題,還要在互動內容的趣味性、互動的方式、與游戲相結合等方面進行創意,如屏幕點、按、手抓放、劃開,雙語發聲、手寫等動作,感受身臨其境節奏和速度,以及參與性極強的形式,充分利用互動激發使用者的興趣點。使設計不僅有數字互動的效果,還有藝術審美的效果,將科技與藝術融為一體,最終實現提升用戶的體驗滿意度。
四、“荊楚名鎮”動漫作品的數字化傳播
堅持“數據先行、內容為王、渠道制勝”的要求,通過新媒體拓展傳播途徑,探尋“荊楚古鎮”動漫化展現創新與發展模式,借助數字技術,并通過多渠道實現深層次、立體化的推廣和傳播,一是進行數字化多維載體進行傳播,二是進行交互式雙向傳播。
(一)數字化多維載體傳播
動漫產業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在社會發展中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廣播、電視等傳統的媒介,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移動網絡、互聯網、物聯網等傳播平臺的涌現及高速發展,使新聞傳播的數據化、智能化及移動化趨勢更加凸顯。應遵循媒體傳播規律,利用網絡技術、數字技術、智能化及大數據技術等技術手段,以技術去助力新的傳播渠道。要進行數字化多維滲透式傳播,綜合利用網絡電視傳播,高效運用大數據新媒體傳播,同時借助云計算、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媒體,強化對動漫化作品進行傳播與推廣,凸顯作品的“創新性、吸引力、感染力”。不僅滿足居家人群的需要,以滿足上班族、大中學生等社會人群的需要。
(二)交互式雙向傳播
動漫作品的數字傳播離不開交互技術的助力,交互傳播的交互對等、雙向傳播的交互技術可控制互動形式、互動程度、互動內容。動漫作品的傳播通過智能手機、電子書、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推廣。移動端的傳播渠道最常見的有微信小程序、手機APP設計,要獲得良好的傳播效果,在傳播渠道的內容設計時就一定要先考慮APP、微信的社交屬性,社交需求的滿足是使用社交程序進行內容分享的主要動因之一。還可以以H5交互產品的形式出現,由于H5分享傳播更快捷,同時借助動態網頁技術可以顯示實時內容。用戶在打開傳播渠道后,或是直接參與到內容創作當中,這種體驗使用戶在滿足需求的過程中完成內容的傳播。與數字技術緊密聯系,通過新媒體拓展數字傳播途徑,探尋“荊楚古鎮”動漫化創新發展模式,呈現最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五、結語
“荊楚名鎮”的動漫化展現,是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符合國家政策方針。高校是培養動漫化及其傳播的重要場地,培養的學生可以助推“荊楚名鎮”動漫化的發展。“荊楚名鎮”的動漫化創新發展,可以帶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形成產業化經濟,可以營造濃厚的人文氛圍,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參考文獻:
[1]楊成錦.湖北古鎮文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
2010.
[2]李國英.荊楚文化的傳播價值與傳播策略[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2017,37(03).
[3]陳少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動漫化傳承與傳播研究[D].山東大學,2014.
[4]孔蘇顏.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路徑選擇[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1,(22).
[5]徐欣.數字媒體背景下的移動端交互性動畫設計[J].現代交際,2020,(03).
作者簡介:
劉璞,女,漢族,湖北咸寧人,武漢東湖學院傳媒與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動漫設計。
胡瑞年,男,漢族,湖北黃岡人,武昌理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與高校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