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平圓 鄒惠琴 王莉 彭紅云 朱愛軍 柴江晨
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腎內科,廣東深圳 518000
慢性腎臟病患者均存在腎單位受損、健康腎單位不斷減少的問題。 作為腎功能的核心部分,健康腎單位減少將導致患者腎功能下降,初期患者通過功能代償多數不表現出顯著臨床癥狀,隨著患者腎功能受損越發嚴重,腎臟代償功能將無法滿足正常需求,此時患者開始表現出各種水液及毒素代謝障礙癥狀[1]。 慢性腎臟病患者若不及時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將發展為尿毒癥。 慢性腎臟病患者年齡分布較為分散,各年齡段均可因不同誘因導致慢性腎臟病,而多數患者確診后心理狀態不佳, 存在比較明顯的焦慮抑郁情緒,更為重要的是,從當前我國慢性腎病患者實際情況上來看,絕大多數患者對該病缺乏必要的認識,導致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常出現種種對于疾病不利的行為,這是降低治療效果、進一步縮短患者預期生存年限的重要影響因素[2-3]。健康教育是提升慢性腎臟病患者疾病認知、強化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措施[4]。為進一步分析健康教育對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本研究選取在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治療的80 例慢性腎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健康教育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選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治療的80 例慢性腎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 例。 對照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4~79 歲,平均(51.7±4.7)歲。 試驗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23~77 歲,平均(51.4±4.9)歲。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對本研究知情且同意。 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慢性腎臟病的診斷標準[5];②患者及家屬了同意提供相關數據用于分組對照研究, 妥善全程參與。 排除標準:①已失去自理能力者;②無法配合醫務人員正常獲取相關數據者; ③其他臟器功能不全者。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患者入院后完善相關檢查,由護士全程陪同,錄入基礎信息,完成口頭入院宣教,并簽署相關入院須知、知情同意書等。根據病情和醫囑進行常規臨床二級護理和用藥護理。對患者進行為期30 d 的護理干預。
試驗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采取全方位健康教育。首先組建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小組,由護士長及高年資護理人員牽頭, 健康教育護理小組共計5 名護理人員,均為有兩年以上臨床護理經驗的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詳細為患者講述慢性腎臟病形成的原因以及病情可能對患者身體帶來的不利影響,在講解過程中重點強調現代臨床醫學在慢性腎臟病治療中的有效性,采取舉例說明的方式,以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例來讓患者明確遵醫囑治療的重要性。為患者講述飲食控制和運動調節對于慢性腎臟病治療的重要意義,使患者明確當前患者生理狀態下正確飲食控制方式以及適宜的運動項目。 結合患者社會地位、文化程度等相關因素,直接講述播放影音視頻、舉行健康教育宣講會等形式,進一步加深患者對病情的認識。 針對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 為患者講述治療過程中的具體注意事項,并明確堅持治療能夠達到的良好生活狀態,強化患者治療信心,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 本組患者同樣予以30 d 的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患者的醫囑依從率、 指標控制達標率、自我管理評分以及護理滿意率。 ①醫囑依從率:發放醫囑執行評價表[6],患者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在各項上選擇“是”或“否”,最終得分在0~10 分,>7 分代表能夠遵醫囑,≤7 分代表不能遵醫囑。 ②指標控制達標率:根據患者血壓、血糖、血脂、尿蛋白基礎評價參數分析患者指標達標率, 參照各項指標正常參數范圍,所有參數均在正常范圍內即為達標。 ③自我管理評分:采用官計等[7]編制的《慢性腎臟疾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 分析患者自我管理情況, 量表總Cronbach′s α系數為0.912,重測信度為0.863,內容效度為0.954。共5 個維度,55 個條目,其中健康行為20 個條目,總分80 分;疾病認知10 個條目,總分40 分;生活質量9 個條目,總分36 分;健康狀態及自我效能均為8 個條目,總分32 分。 各條目評分最低為0,評分越高代表效果越好。 ④護理滿意率:護理滿意率采用自制調查表進行分析,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98,所有測評條目內容效度均值達到0.902。 根據調查表得分將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以及不滿意四個等級,包括服務態度、專業操作等,共100分,>75 分為非常滿意,60~75 分為滿意,40~<60 分為一般,<40 分為不滿意。 護理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4.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的醫囑遵從率、指標控制達標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醫囑依從率、指標控制達標率的比較(例)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健康狀態、疾病認知、生活質量、自我效能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健康狀態、疾病認知、生活質量、自我效能各項評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患者的健康行為、健康狀態、疾病認知、生活質量、自我效能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評分的比較(分,±s)
注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 健康行為干預前 干預后健康狀態干預前 干預后疾病認知干預前 干預后生活質量干預前 干預后自我效能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n=40)對照組(n=40)t 值P 值38.35±5.21 39.49±6.07 0.901 0.370 62.55±5.47a 47.15±4.95a 13.203<0.001 17.77±4.52 18.05±4.39 0.281 0.779 29.52±4.14a 24.79±4.29a 5.108<0.001 22.54±3.67 23.18±3.19 0.727 0.470 36.36±4.31a 30.42±4.81a 5.817<0.001 20.18±3.27 20.39±3.43 0.280 0.780 31.25±4.14a 26.19±3.32a 6.030<0.001 20.07±4.78 19.84±4.69 0.217 0.829 28.02±4.73a 24.42±4.16a 3.615<0.001
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高于對照組,且試驗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患者護理滿意率(例)
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數量相對較多,且近年來,慢性腎臟病發病率有一定的升高趨勢,研究認為,這可能與當前我國高血壓、糖尿病等容易繼發腎臟損害的基礎性疾病發病率較高有關[8]。 慢性腎臟病患者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在此階段,患者雖已出現一定程度的腎功能損害, 但由于腎臟較為強大的代償功能,早期患者一般不表現出顯著臨床癥狀,當患者腎小球濾過率持續下降并降至剩余腎功能無法代償滿足人體正常生理需求時,患者才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腎功能損害癥狀[9]。 從世界范圍來看不同國家慢性病患病率有較大差異,其中美國醫療系統調查數據顯示其慢性腎臟病發病率在6.7%左右,而加拿大為5%,我國進行該類疾病綜合統計調查時間相對較晚,據目前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慢性腎臟病患病率約為1.7%,但由于我國人口基數相對較大,因而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數量相對較多[10]。
慢性腎臟病患者根據其分期不同,所采取的治療措施也不相同,而且,由于該病與患者自身飲食生活習慣有較大關系,因此患者是否能夠在治療過程中嚴格遵照醫囑注意生活中的各種事項,同樣是影響整體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11-12]。 目前我國慢性腎臟病患者整體治療效果亟待加強, 相當一部分慢性腎臟病患者,由于自身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因而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很好地結合自身身體狀況妥善安排生活事項,這大大增加了整體治療難度[13]。 另外,很多慢性腎臟病患者由于不能正確認識疾病,在患病后長時間存在不利心理情緒,使得患者難以長期遵照醫囑進行科學治療,且患者心理壓力相對較大,這同樣是影響病情的不利因素[14]。 故針對慢性腎臟病患者,不僅要積極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措施,同時應在治療過程中充分進行相應的健康教育工作,以多方面手段來保障患者能夠正確認識疾病,在健康教育過程中使患者了解一系列日常生活中應注意的相關內容,使患者明確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模式[15-16]。
為進一步明確健康教育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具體影響情況,本研究采取分組對照分析的形式進行研究,結果提示對慢性腎臟病患者進行科學有效的健康教育宣講指導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醫囑遵從率,患者各項指標控制達標率明顯升高,且患者在健康行為、健康狀態等方面具有更強的自我管理能力,除此之外接受健康教育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由于其對自身病情有更加清晰的認識,因此其不利心理情緒相對較少,心理狀態更優,加之健康教育宣講指導工作推動了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交流,有效提升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率。
對于慢性腎臟病患者而言,健康教育相關措施對其生活質量有顯著影響,妥善的健康教育措施能夠加深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程度,了解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模式。 同時,健康教育工作也能為患者帶來更多積極信息,這也從側面給予患者更多的治療動力,經過健康教育宣講指導后,患者治療態度更加積極,日常生活中也更加注意飲食運動等因素對于病情的影響[17]。 劉燕等[18-19]在針對健康教育與慢性腎病患者整體治療情況的研究中也得出相似結論。在未來慢性腎臟病患者臨床治療護理工作中應針對性開展相應的健康教育活動,通過多角度不同模式的健康宣教和生活指導,來使患者以更為科學健康的方式來接受治療,最大限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強化患者的病情控制能力。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的應用可有效提高醫囑依從率,顯著改善臨床指標,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加強自我管理,提高生活質量,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