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子新
摘? 要: 在教育部已全面啟動“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應進一步優化。教師要積極引入新的教育理念及授課方式。本文針對1+X證書制度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展開分析,提出可行的課證融通改革策略,以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1+X證書制度; 高職; 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 課證融通
中圖分類號:TP393? ? ?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6-8228(2022)06-97-03
Analysis on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1+X certificate system
Shi Zixin
(Wuwei Occupational College, Wuwei, Gansu 7330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launched the system of "academic certificate+several vocational skill certificates" (1+X certificate for short),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should be further optimized, and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introduce new educational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a feasible reform strateg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ertificates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major; course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0 引言
1+X證書制度,“1”為學歷證書,全面反映學校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X”為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1+X證書制度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專業技能及多項技能,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德才兼備的復合型人才。1+證書制度的深入,標志著我國高職院校教育人才培養方向正朝向“證書”時代邁進。
探索“1+X”證書制度下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生的就業,提升職業教育的價值。
1 1+X證書制度解讀
1+X證書制度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程被賦予了新的教育職能,弱化了其理論教育性,注重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突破專業發展的桎梏,掌握多方面的專業知識,促進其多元化發展。
1+X證書制度中,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兩者是相互融合、互為補充、可以置換的關系。
一般來說,1+X證書制度主要圍繞兩個部分的內容展開,即“1”和“X”。其中,“1”指的是學生在職業教育引領下,經過專業學習以及考核所獲得到職業教育文憑[1]。“X”指的是學生通過某一專業性崗位技能學習及考核而獲得的技能等級證書。在這一制度當中,“1”與“X”有著極強的關聯性。“1”是一種全民化、普及化以及系統化的證書獲取路徑,其屬于“X”的主體。而“X”則屬于一種多樣化、靈活化以及適應化的證書獲取路徑,屬于“1”的延伸與補充。這種延伸與補充主要體現在職業知識、職業技能以及職業素養等多個方面。同時,該制度的落實不但能豐富高職教育的內涵與形式,還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職業發展路徑,增強其就業以及發展能力,為職業教育的現代化改革奠定基礎。
2 1+X證書制度優勢
2.1 資源配置合理化
現階段,很多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非常有限,導致教師在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授課時受到限制,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了學習效率,影響了授課質量。通過實施1+X制度課證融通,能將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社會教育資源、政府資源融合起來,拓展教育資源,明確教育目標,從而全面提升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質量,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術綜合能力,為步入就業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2.2 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
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學歷是對一個人能力高低進行判斷的主要依據,這種方式存在很強的片面性,對優質人才選拔、企業發展也有負面影響。通過實施1+X制度課證融通,將學生的學歷和其實際職業技能水平相結合,能讓用人企業更為直觀、具體地了解學生對專業技能的掌握情況,這與以往的人才評價方式有著本質的區別[2]。因此,在同樣的條件下,一個學生若能擁有多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在招聘時將更具優勢,幫助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畢業生更快地融入社會,提升核心競爭力。
2.3 積累創新改革的經驗
結合我國現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各高職院校的高度重視1+X制度課程融通,但由于各學校的發展情況、基礎設施、資金配置、人員數量有一定差異,在實際實施教學改革時所用的策略也不同。在此背景下,學校通過積極引入1+X制度課證融通教學改革,能夠提升本校專業教學的綜合水平,也能為其他學校提供教學改革經驗,彌補了傳統高職院校教育的不足,提升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效率,促使高職院校更穩定、高效的發展。
3 1+X證書制度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證融通限制因素
3.1 學校教育理念、教學管理滯后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先進的教學理念是提升教學質量、促進課證融通的關鍵。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其教學管理水平、教學理念先進程度,會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現階段,大部分高職教師并未重視1+X證書制度,對課證融通教學改革的關注不夠,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技能、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忽視了教學理念的更新[3]。
在實際授課中,很多教師仍秉承傳統的教學理念,未能結合計算機行業的發展趨勢對教學內容、授課形式及時優化,單純地認為學生只需考過相應的等級考試即可。在此理念的指引下,很可能會出現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知識和理論,但在實際工作崗位中,需要花很長時間才能適應工作內容,既影響了學生的發展,也對學校的就業率產生一定的影響,阻礙了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3.2 教學改革不徹底、人才機制不成熟
很多高職院校在實施1+X制度課證融通改革時,其教學內容、授課過程并未徹底改革,主要原因是在改革過程中,高職院校沒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只是生搬硬套理論知識,導致學生水平和教學內容出現了斷層,極大的影響了教學改革綜合水平提升。另外,學校本身的人才培養機制不夠成熟。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1+X制度課證融通教學改革時,未能對改革內容產生正確的認知,在實際教學中容易出現形式主義,未重視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學內容和社會實際需求脫節,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降低,影響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水平提升。此外,教師未能給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意識,導致他們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對學生的未來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4 1+X證書制度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改革策略
4.1 樹立理性、客觀的教學改革意識
為更好地將1+X制度課證融通改革落到實處,要不斷革新自身的教學理念,樹立理性、客觀的教學改革意識,不斷優化教學改革工作。首先,教師學習1+X證書制度的內涵,再結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內容,將兩者有機融合,保證教學方式與教學改革理念保持一致,避免教學過程中資源浪費,對提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大有裨益[4]。
其次,摒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樹立以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為中心,拉近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從而構建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更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知識的學習中。
最后,秉承與時俱進的發展理念,不斷革新教學方式,促進理論與實踐教學融合,為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服務。
4.2 拓展改革道路,創新改革方式
在以往的教學體系中,高職院校教師通常會過于重視對理論知識的講授,未能帶領學生實現對知識的綜合利用,不符合1+X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要求,并阻礙課證融合教學改革的效率。因此,在實施1+X課證融通教學改革時,打破傳統授課理念、教學方法的桎梏,主動引入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新媒體技術等輔助手段,拓寬改革深度和廣度。
另外,教師要重視對教學方法的改革,設置更多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相關專業的實踐課程,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學生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習慣。高職院校要深入落實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將企業和學校的教學資源進行充分整合,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訓機會,以提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的綜合水平。
4.3 深化校企合作路線與課程模式
很多學生進入工作崗位后,通常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適應工作內容和方式,對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造成一定影響。事實上,這是高職生職業能力欠缺的表現。在高職教學中,很多教師會將主要精力放在對學生講授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知識上,很少重視培養他們的職業能力[5]。高職院校需結合自身資源,與相應的計算機企業合作。通過校企合作,高職生可將所學的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提升他們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升學生職業水平。
對于企業來說,為高職生提供實踐平臺能為自己儲備人才。部分地區的政策會對接收學生的企業進行一定程度的稅務減免,這對提升企業經營效益有很大益處。但在實際校企合作過程中,很多企業并不愿意接受學生。原因在于,這些企業認為學生并不具備相應的崗位能力,在面對很多實際的問題時常常手足無措,甚至會給企業經營帶來一定風險。基于此,教師可在高職生進入企業實習前,對他們進行一些針對性的訓練,聘請企業的優秀員工為學生分享工作經驗。讓學生了解步入企業后可能遇到的問題,提前做好準備工作,能提升企業與學生的對接效率。
在校企合作中,高職生要注意總結平時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克服心理障礙,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學生進入企業時,學校可派幾名教師一起到企業跟崗實訓。當學生在工作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可及時給予幫助,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在跟崗實踐過程中,不斷提升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能力,并對并深入了解當前的市場情況,從而提升教學質量。由此可見,1+X證書制度下,通過深化校企合作路線與課程模式能在無形中促使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大幅發展[6]。
4.4 優化與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1+X證書制度下,教師要持續優化與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堅持以就業為目標。在人才培養中,對課程內容適當增減,以此滿足社會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優化教學管理制度,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打通校內外的信息溝通渠道,讓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計算機行業發展現狀,明確其未來發展方向。
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教師除了對學生的考試分數進行評價外,還需對其實踐能力、職業素養等進行綜合評價,并結合他們的日常表現、自我認知能力完善評價標準,讓學生更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從而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為后續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1+X證書制度下,提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證融通水平,教師可以從樹立理性、客觀的教學改革意識;拓展改革道路,創新改革方式;深化校企合作路線與課程模式[7];優化與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機制等方面進行,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潘祿生.1+X證書制度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1(2):155-157
[2] 李豐.1+X證書制度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29(2):36-40
[3] 吳鵑.基于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1+X”證書制度的探索[J].中外企業家,2020(7):166
[4] 徐芳.基于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1+X”證書制度的探索[J].科技與創新,2021(19):42-43
[5]曹玉嬋,石蕓,李英.基于1+X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1):117-118,127
[6] 付光.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1,18:172-173
[7] 安軍,楊謙.1+X證書制度背景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建設[J].西部素質教育,2020,2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