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春,陳景洲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江南分院 1.婦產科;2.兒科,浙江 蒼南 325800)
分娩后產褥期是成年女性發生精神障礙的高危時期,近年來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呈增高趨勢,逐步成為婦產科常見病患[1]。產后抑郁存在較大危害,一方面會給產婦自身及其家屬帶來一定傷害,另一方面對嬰兒早期認知功能和社會情感發展會有不利影響。產后抑郁癥病因復雜,臨床普遍認為和社會心理、產科、神經內分泌等因素有關,其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2]。當前,臨床關于產后抑郁生物學方面的病因研究較少,且尚未形成統一定論[3]。近年研究發現,血清生物學因子改變會影響腦組織神經細胞功能,進而引發異常電生理現象發生[4]。本研究以足月待產初產婦為研究對象,通過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篩查產后抑郁癥,測定產后抑郁和無抑郁產婦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雌二醇(estradiol,E2)、5-羥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催乳素表達變化,探討上述指標水平和產后抑郁癥相關性,進一步明確相關因素,現報告如下。
選取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產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待產的120例足月妊娠初產婦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孕周≥39周;②年齡22~39歲;③均在本院建卡、常規產前檢查及分娩;④既往無抑郁、精神障礙史;⑤具有良好理解和閱讀能力;⑥本研究得到產婦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①伴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心臟病等;②合并惡性腫瘤疾病;③既往精神疾病史、認知障礙;④藥物濫用史;⑤新生兒伴出生缺陷;⑥伴產后出血;⑦近1個月內產婦家庭出現負性事件。產婦年齡22~39歲,平均(30.96±1.60)歲;孕周39~41周,平均(39.71±0.54)周;剖宮產32例,順產88例;新生兒性別男62例,女58例。本研究得到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和批準。
1.2.1 量表評測
產前EPDS量表排除抑郁,產后3d用該量表評測篩查出產后抑郁產婦納入研究組,無抑郁產婦納入對照組。ESDS量表包括心境、樂趣、自責、焦慮、恐懼、失眠等10項,每項設為從未、偶爾、經常、總是,分別賦分0分、1分、2分、3分,總分為0~30分,評分≥10分為陽性,<10分為陰性[5]。
1.2.2 血清學檢測
所有孕產婦在產前3d、產后3d分別抽取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mL,室溫靜置后離心處理取上層血清貯存待檢。應用Maglumi全自動化學發光檢測儀,采取放射免疫法、酶聯免疫吸附劑法測定血清Hcy、E2、5-HT、催乳素水平。

120例產婦在產前3d接受EPDS量表評測排除抑郁癥,在產后3d用該量表評測篩查出產后抑郁產婦37例(30.83%),無抑郁產婦83例(66.17%),EPDS評分分別為(13.25±2.08)分、(6.36±0.55)分,抑郁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066,P<0.05)。兩組產婦的年齡、文化水平、夫妻關系、分娩方式、新生兒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通過測定,兩組產婦產前血清Hcy、E2、5-HT、催乳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產后3d研究組血清E2、5-HT、催乳素水平低于對照組,而Hcy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值分別為8.039、14.038、10.062、5.133,P<0.05,見表2。
對EPDS評分和產婦分娩后血清相關指標進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表明EPDS評分與Hcy水平呈正相關(r=0.610,P<0.05),與E2、5-HT、催乳素水平呈負相關(r值分別為-0.642、-0.753、-0.621,P<0.05),見表3。

表1 兩組產婦臨床基本情況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basic condi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表2 兩組產前及產后相關血清指標水平比較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index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表3 血清Hcy、E2、5-HT、催乳素與產后EPDS評分相關性Table 3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Hcy,E2,5-HT,prolactin and postpartum EPDS score
產后抑郁癥一般在產后6周內首次發病,通常表現為抑郁、悲傷、沮喪、哭泣、易怒等,甚至出現幻覺或自我傷害等情況,是產婦分娩后較常見的一種心理行為障礙,對產婦身心健康和嬰幼兒生長發育有極其不利的影響,逐漸受到人們關注,但對于其病因病機尚未形成統一認識和一致結論[6]。因此,有必要對其發生相關因素進行研究。
當前,因研究設計、測評工具、樣本大小、診斷標準、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產后抑郁癥的臨床發生率報道存在較大差異。當前大多數研究是應用EPDS量表評定,西方發達國家的產后抑郁癥發生率在20.00%以上,國內為7.30%~22.00%不等。本研究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為30.83%,相對高于國內大多數報道[7]。國內諸多研究發現產后抑郁癥和產婦的社會支持、文化背景、經濟狀況、胎兒性別、分娩方式等有關。但從本研究看,產后抑郁癥產婦和無抑郁產婦間的臨床一般情況無顯著差異,有待提高樣本量進一步觀察。
本研究基于生物學角度對產后抑郁發生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Hcy是一種甲硫氨酸中間產物,通常情況下健康人群的血清Hcy表達水平較低,可很快被體內維生素B與葉酸代謝掉,進而合成為甲硫氨酸。研究報道,Hcy在抑郁癥發生中有重要作用,其表達水平增高會致機體甲基供體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減少,甲基化代謝下降,進而引起單胺類遞質代謝受阻,此過程可能會促使抑郁癥發生[8]。從本研究結果看,產前兩組產婦Hcy水平無明顯差異,產后3d測定時抑郁產婦的血清Hcy水平顯著高于無抑郁產婦;Pearson相關性分析表明,EPDS評分與Hcy水平呈正相關。由此表明,產后高Hcy可能是產后抑郁發生的一個危險因素。在分娩之后對產婦進行血清Hcy水平檢測有助于早期發現產后抑郁,進而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以減少產后抑郁癥的發生。
臨床研究發現E2有多種神經調節功能,包括直接作用和介導調節,能夠增強腦內腦源性神經生長因子及其受體表達,還可通過增加5-HT、去甲腎上腺素而發揮抗抑郁效用。E2、催乳素和產后抑郁癥間有無相關性,臨床研究結果有所差異。有研究表明產后抑郁癥發生與E2高表達有關[9-10];有研究認為E2和EPDS評分為負相關[11];還有研究報道產后抑郁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比無抑郁患者低[12]。本研究發現,產后抑郁癥與E2、5-HT、催乳素水平呈負相關,考慮產后抑郁癥發生可能與雌激素、孕激素急劇降低有關。E2對腦中樞調節情緒、習慣及認知功能有多重作用和影響,能增強單胺類物質活性與突觸后5-HT能效應,增加5-HT受體數量和神經遞質轉運與吸收。女性在妊娠后體內E2水平會逐步升高,到孕晚期達到頂峰,產后又急速下降至基礎水平,因E2水平下降過快,腦內多巴胺D2受體表現出超敏狀態,多巴胺轉運蛋白表達增加,進而引起相應抑郁情緒和行為改變[13]。由此看出,對產后抑郁癥干預可考慮補充E2來緩解抑郁癥狀。部分研究顯示催乳素水平與抑郁癥相關性不大,與本研究結論不一,分析是由于催乳素水平與產后是否哺乳、胎次、睡眠、飲食等有關,且催乳素能通過影響卵巢分泌E2,可能正因為上述因素的混雜,致催乳素與產后抑郁癥相關性研究不盡相同。
綜上而言,分娩后產婦血清Hcy水平明顯增高,E2、5-HT、催乳素水平下降,與產后抑郁的發生呈現相關性,可用于產后抑郁早期監測和防治,有助于提高產后抑郁篩查效率,更快更好地進行治療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