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依爾江·力提甫
【摘要】 為了使博物館文創文化得到有效的發展,本文首先從博物館開展文創的價值出發,其次針對博物館目前文創發展中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最后對博物館文創的功能特性進行詳細分析,希望可以為博物館文創文化長期良好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博物館文創;價值;功能特性
【中圖分類號】G26?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23-006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23.022
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的人對博物館慢慢地開始關注起來,并且在公眾的日常文化當中,博物館也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使得在博物館方面的文化創意進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隨著社會快速的發展,多個地區的博物館運用博物館里珍藏的文物資源進行設計和改善或者通過其他方法來進行文創產品的開發,使得博物館文創被人們熟知,并且慢慢也進入了市場。但是對于“博物館文創”這個概念,無論是對于行內的實施[1],還是大眾的認識,基本關注點都是放在“實物”上面,甚至還存在許多雜亂的假冒藝術品以及紀念品。像這樣以實物為主的想法,體現出了博物館的文化創意已經被單一的當作博物館長期發展的附帶品,并且,圍繞在重點博物館發展以外,并沒有成為博物館系統工作真正的構成部分[2]。
另外就是,現在很多博物館已經成為各大網紅的打卡地點,并且多種表演行為以及文創的熱潮也在不斷地提升大眾對博物館的關注度。公眾對于博物館文創發展的期待越來越高,但是對于文創工作的重要程度明顯認識是不夠的,該如何長期發展也是各抒己見的。
在此基礎上,本文重點對博物館文創價值以及擁有的功能特性進行重點分析,希望為博物館文創長期良好的發展做出貢獻。
一、博物館開展文創的價值分析
(一)能夠促使博物館長期良好發展
在2016年的時候,我國《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里面就表明[3],需要為博物館以及相關單位的文化創意做出較好的開發環境。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使文物有生機”,比如,在我國文博企業文化創意聯展以及第7屆博物館和有關產品和技術的博覽會、第2屆廣州國際文物博物館及版權交易博覽會等活動在我國的成功召開,使得人們對我國的博物館文創文化更加關注。而且對于文創產品的研發,不但可以使宣傳工作和藏品的研究工作以及策展陳列工作各方面的活動得到加強,還能夠大大增加博物館的名氣,從而增加更多的關注度,最后對博物館的長期發展起到推動作用[4]。
(二)使文創產業得到長期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當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就是我國的文創產業,因為它是用博物館的資源作為基礎,然后積極針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度開發和產品的創意,對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博物館文創文化和別的文創產品相比較會更加具有濃厚的文化感和歷史感以及民俗底蘊感,因為其里面包含著多樣的文物珍藏品,這也是別的文化組織不能相比較的。如果對其文物珍藏品開展文創的開發,那么就會讓其展示出全方位的文化價值以及歷史價值。博物館文化創意走向流行文化,最后不但加強了民族的團結力,另外還可以使國內的文化產業得到健康長期的發展。
(三)有助于鄉村文化振興
比如在新疆阿勒泰地區的布爾津縣,很多生產文創產品的地方都選擇在村莊里面,有的甚至直接設立到村民的家里面。這樣不但可以使運輸的成本大大地減少,還可以讓文創產品的價格降低,從而打通了銷售渠道;其次,對民眾的專業技術進行培訓,這樣就可以給民眾更多就業機會的選擇,從而使人民的收入得到提升,對布爾津鄉村的富裕振興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同時,在生產文創產品的過程中,能夠發現許多文化知識人才,這樣可以使鄉村的文化氛圍更濃,并且促使民眾互幫互助,更加團結。
(四)滿足公眾需求
博物館的出現曾和精英主義是分不開的,過去的很長時間里主要就是收藏和保存珍貴物品為重要目的,并且給很多專家以及學者提供了專研依據和參考,以及教學方面的服務。但是近些年來,很多不同的思想使得博物館在社會上的地位慢慢地發生了變化,從而對博物館以及社會民眾兩者之間的聯系開始關注起來。
現階段我國博物館的重要工作職責就是“教育”代替“專研”,這也是博物館對社會責任的重點,主要的中心就是完成從關注“物”到關注“人”的轉變[5]。從這就可以體現出社會的生產力在慢慢地發展起來,民眾對博物館已經有了嶄新的需求以及新的標準。目前,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地提升,主要原因就是現代社會經濟不斷地增長,民眾的收入也在大大提升;并且平時空閑的時間也比較多,隨之,可以自由地安排時間也成了一種生活財富。另外,很多人也受到過高等教育,所以對于審美以及消費有了更高的標準。通過上述多種轉變可以看出“對于文化的需要則代表了精神上消費的需要以及生活方式的審美感和放松感”,這種對于精神上消費的向往自然促使博物館存在的文化服務在種類以及形式與品質等都需要打破以往的工作方式的約束,所以,就需要對文化服務有著高要求以及多方位的文化抉擇 [6]。
二、博物館文創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分析
(一)博物館文創沒有完善的激勵制度
在近幾年,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得到了我國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可是對于激勵體系的創新仍然比較欠缺。其主要發布的是一些有關文創產品稅務以及貸款和行政審批等相關的優惠制度,其重要目的是主觀上對文創產業進行支持。
不過,在事業單位里面博物館的性質主要以公益為主,所以這些主觀上的制度對于博物館來講并不合適,博物館在這方面也沒有方法用這類制度來促進經濟效益。所以對于博物館本身來講主要是缺少對創意產品開發的有效激勵方案,所以導致研發工作人員沒有創新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7]。所以,以上的這些問題就致使博物館的文創產品無論是在種類上或者數量上和其他產品相比較就會比較稀缺,從而阻礙了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長期發展。
(二)博物館沉浸感較低
博物館在場館的設計上主要是依據場館的面積以及場館的布局來開展規劃,其主要的規劃是按照歷史文物的時間來開展排序的,這樣不僅使參觀者參觀起來更加便捷,還可以使參觀者對歷史的變遷更加了解。但是,流線型的布局也只是讓參觀者能夠從第一排參觀到最后面一排。很多參觀者也只是按照流程參觀一遍,并不會過多地去了解文創文化。
這個時候就應該以沉浸式的方式對博物館中各個時期的事件展開講解,比如,在之前某個地區的博物館中,就發現了一部分泥人以及場景布局,這時就可以詳細表述一下那時候的民眾所穿的衣服以及日常的生活形式,并且現在很多的博物館主要體現沉浸感的方式就是運用3D投影的相關技術來開展講解[8]。在我國博物館里面沉浸感做得比較好的,比如在有些地質博物館,他們在模擬地質變化造成的地震情況,所采用的就是現場演示,這樣使參觀者在參觀的過程中可以深深地體會到地震帶來的后果,從而使參觀者的體驗感加強。
(三)政策以及資金支持力度不夠
近些年,文創產業的發展得到了我國政策上的大力扶持,可是在博物館文創發展的過程中專用款項還是比較欠缺的,很多博物館在研發文創產品的時候投入的資金都是不足的。由于以上原因,就致使博物館沒有辦法獲得較完整的硬件設備和信息化的設施[9]。
其次,人員安排上也是不夠合理,從而導致博物館文創無法和整個文創產業的發展同步進行,并且因為博物館的屬性為公益屬性,所以沒有辦法使社會各界來進行資金的引入。
(四)商業與手工藝結合較低
傳統的手工藝術發展到現代,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很多傳統的工藝丟失、無人來繼承等問題。所以為了使我國傳統的手工藝術可以長期地發揚下去,我國也針對傳統手工藝術的長期發展制定了相應的一些制度。而制度的實施主要就是使傳統的手工藝術和博物館的文創文化相互結合,這樣就可以促使我國傳統手工藝術的商業價值得到提高,最后確保傳統手工藝術可以長期地發揚下去。
三、博物館文創的功能特性分析
博物館事業長期發展的基本保障就是靠博物館的文創工作和傳統的工作相結合而成,對于外界來講可以使社會大眾更好地認識到文物的歷史文化內涵,對于內部來講可以起到保護以及研發的目的。并且博物館在進行文創文化的這些年以來,已經誕生的文創產品遠遠超過想象中的部分文化產品,并且觸及博物館日常工作的多個方面,不僅具有有形有色的實體文創產品,還有一些虛擬的文創服務以及文創行動等活動,其主要目的就是聯合展示博物館文創文化對社會民眾進行服務。
(一)起到更加長久的“推廣以及傳播”功能
首先,依據博物館文創文化工作的功能和作用,可以看出主要的作用特點就是推廣以及傳播,這就能夠很好地把博物館內珍藏的資源和文物本身具備的智力資源發揚出去。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的部分工作人員就指出了“博物館需要把文物所含的知識以及信息保存起來”,到目前為止,很多的博物館對普通的三維空間的實物理念進行了創新,并且影像以及聲音,乃至虛擬感受等一些虛擬的保存與展現也已經不是科學館獨有的了,而博物館主要的是對藝術以及歷史和人類發展的文化進行重點的關注。所以,隨著現在社會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博物館目前主要的工作就是向大眾“推廣以及傳播”,比如,博物館里面所有的珍藏品就是為了給 “推廣以及傳播”而去做的前期工作。
另外,基本博物館文物展示以及展覽就是博物館推廣以及傳播功能的首要工作,但是其缺點在于有著時間以及空間的約束,導致很多信息傳播結果并不是很好,恰好文化的創意工作就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陷,展示出獨特的推廣以及傳播作用。
(二)了解用戶的需求功能
針對博物館的文創規劃工作人員來說,如果想讓文創文化得到有效的宣傳,首先肯定需要對大眾的需求進行全面掌握。在目前的信息時代,博物館可以運用許多的信息手段,來對大眾的需求進行全方位的采集和整理,并且及時了解大眾所提出的問題和意見,這樣才能為文創產品的研發提供有用的參考價值。
其次,需要以大眾的需要為主要目的,慢慢地進行博物館文創的探究。比如,像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創機構推選的“正大光明移動電源”商品為例子[10]。產品在設計初期,文創的設計規劃工作人員運用了互聯網等有關的電子技術手段,收集了購買者的相關資料,最后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從而對消費者的愛好進行全面了解。經過對大眾日常的網購平臺購物的詳細分析,熟知到現在很多大眾外出的時候隨身攜帶的物品當中,就會有移動電源。所以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就會了解到,如果要使文創產品的設計更加的完善,首先需要大眾對歷史的文化方面進行全面了解,其次就是需要達到大眾本身的需求,只有這樣才能把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重要價值以及功能良好地展示出來。
(三)更直觀的“審美以及記憶”功能
目前,博物館的文創產品很多樣式都是源于文物的仿制品,主要就是作為藝術品的觀賞以及紀念品,比如在1958年,上海博物館建立的文物修復工廠,其主要工作就是長時間的以青銅和陶器以及古畫仿真的藝術發揚以及產銷的融合,尤其是在仿真珂羅版書畫的藝術產業,目前我國這類藝術產業是少之又少。因為對于文創產品而言一直是具備這樣純自然的“審美以及記憶”作用特點,這些作用特點主要來自以前古人對于規劃文物自身具備的智慧和藝術感,對于現代社會的人們來講也是非常期待古人留下的這種智慧和藝術,這也是文創文化產業和其他商業產業功能特點不一樣的地方。而這一方面的功能特點剛好是現如今大眾對審美思想的提升,使大眾的審美觀邁向了更高的階梯,并且用更為多樣以及樸素的形式進入民眾平時的生活和工作中,這就是被譽為 “日常生活審美觀”,意思就是在所有選擇中都可以以多種品位的表述或者某種生活形式的特征。由于能夠購買,并且能夠被個人所擁有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才越發受到民眾的喜愛和追捧,這樣就可以使審美效果得到大大的提升。
和以上功能相比較,文創產品的“審美以及記憶”功能是最開始吸引民眾感受的重要原因,同樣也是最容易被民眾接納和記得的內容。其次,在藝術殿堂里面多種行為自身也屬于一方面的審美行為,民眾很多的期望主要來源于博物館所帶來的文化服務以及藝術的享受,所以在今后推進文創發展期間,博物館文創的“審美以及記憶”功能也需要吻合“民眾需要的變化”,為民眾做出“要求更高的文化服務”。
四、結語
博物館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博物館文創文化,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對文創文化的發揚和保護,設計規劃人員應該在設計規劃文創產品的同時,吸引民眾主動積極地加入文創產品的設計創作中來。所以,這更需要博物館對民眾的融入感以及感受開展更深的探究。和其他方面的文創相比較,有民眾融入的文創針對民眾的感受來講,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所以,只有通過越來越多的民眾進行融入以及體會博物館的文化,才可以真正認識到文創文化,并且長期地發揚下去。
參考文獻:
[1]鄧沖,張爾寧.博物館文創產業的守正與創新——以中小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為例[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40(05):64-67.
[2]張立南,賀卓.革命紀念館文創產業發展概況及現實啟示——基于安源路礦工人運動紀念館的實踐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09):72-74.
[3]姚婷.本土文創產業背景下藝術設計專業“整合式”工作室建設探討[J].美與時代(上),2021,(05):118-120.
[4]陳靜.淺析中國當下博物館文創的設計要點[J].大眾文藝,2021,(9):62-63.
[5]蘇陽.新時期博物館文創發展思路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0,(24):212-214.
[6]黃麗娟.探析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J].傳媒論壇,2020,(9):130+132.
[7]劉敏.論美術館文創產品的時代內涵和自身特色[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17):89-91.
[8]聶影.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新思路[J].設計,2021,34(18):112-115.
[9]王偉,何丹.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應如何找準創意切入點——以武漢科技大學文創設計教學課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1,(17):87-88+91.
[10]沈婷,鄭依.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開發策略研究與實踐[J].綠色包裝,2021,(9):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