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榮 孫曉婷


摘要:地域文化在城市發展中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文章深入探究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園的關系,將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公園景觀中,延續城市的特色文化,使城市煥發生機。
關鍵詞:地域文化;城市公園景觀;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TU98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5-0-03
1 相關概念闡述
1.1 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區經過長時間發展形成的獨特文化,由地域內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政治經濟等因素在與外界的交流和生產生活中形成,不同地區的文化存在顯著的區別,具有獨特性[1]。
地域文化反映了當地的自然環境、經濟水平和風土人情等,它是社會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著人文文化和景觀文化。地域文化是特定空間區域的活力和靈魂之源,它不僅是當地人民的精神支柱,也是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同時,通過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可以吸引更多人來此地旅游,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例如,在湖北地區,一些城市公共空間體現出的荊楚文化,在提高城市魅力、樹立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地域文化作為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不容忽視。
1.2 城市公園
公園是指面向大眾,以休閑娛樂為主,設施完善,具有生態性、科普教育功能、防災避險功能的多功能場所。在城市建設中,城市公園的存在非常必要。城市公園是城市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的各種需求。比如老年人可以在清晨時到公園鍛煉身體或是與朋友們演奏樂器、唱地方戲曲,年輕人可以在晴朗的天氣去公園野餐,放松心情;再如家長可以帶著小孩去公園游玩,小孩在游玩的同時家長們可以相互交流。由此可見,城市公園具有綠色生態性、公共開放性、休閑游憩性的特征。
城市公園的發展是影響城市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它反映所處城市的生態文明程度與現代化水平。城市公園有別于其他城市灰色空間,如高架橋下空間或城市邊緣地帶,它以綠色植物景觀為主體,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是多功能的公共開放空間,在美化城市環境、維護城市生態功能等方面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3 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園的關系
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園景觀的關系相輔相成。城市公園的建設作為城市發展中的重要內容,它不僅可以滿足城市居民的各種需求,也可以充分體現該城市的特色文化。城市公園作為延續文化的重要載體,可以以創新性的方式體現該城市的文化和特色[2]。
由于地域因素的影響各城市呈現不同的特征,而這些因素決定了城市的歷史、發展方向,因此地域文化是城市公園景觀設計的重要基礎。對城市發展的各個階段給予充分重視,通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并對其進行合理利用,才能促進現代城市的健康發展。同時,城市公園景觀設計要保護悠久的歷史文化,充分尊重歷史,將歷史文化與人文環境融為一體,使地域文化作為一種設計元素融入景觀之中。
2 城市公園景觀應用地域文化的重要性
2.1 城市公園發展現狀及現存問題
目前城市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使得人們對城市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但是,現在很多城市沒有將地域文化很好地展現給公眾,公眾參與度不高,城市公園逐漸失去吸引力。
在城市公園景觀建設中,要考慮如何通過城市公園這一開放綠地空間進一步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現階段大部分城市公園景觀在設計上過度追求形式美,強調視覺效果,忽略了景觀的實用價值,空間內功能單一且空間布局不合理,不僅造成了一定的資源浪費,也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實際需求[3]。同時,與地域文化結合得不夠好,缺乏深層次內涵。城市公園服務于社會大眾,服務于不同人群,如果功能過于單一,只滿足某些特定群體的需求,就無法充分利用城市公園的公共資源,讓設計難以實現面面俱到。
2.2 城市公園景觀中應用地域文化的意義
以城市公園景觀為載體,融入地域文化,創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人文景觀。通過建設地域文化主題公園,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能達到高度的融合與協調,使其具有文化性和自然性,從而更好地滿足公眾的需求。
以地域文化為主題的城市公園為傳承歷史文化提供了一種長久的途徑,簡而言之,通過創新的方式使城市煥發生機。通過對城市歷史文化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利用本土文化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園,增強大眾保護文化的意識,能夠延續城市特有的文化,同時為城市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注入活力,從而使得城市各方面都得到發展。
3 地域文化應用于城市公園景觀中的設計策略
3.1 尊重自然資源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旨在拉近人與自然的距離,為城市居民提供一個親近自然的機會,在人文景觀設計中充分體現自然之美。在景觀設計總體規劃中,應對設計場地所在的城市文化進行準確分析和總結,并對設計風格的定位、本土植物的保留、原有設施的取舍進行系統研究[4]。保證全新的景觀與場地及場地所在城市的最大融合,在解決現有問題的同時不能對場地進行二次破壞,注意城市公園與周邊環境的融合,有效協調地域文化元素與周邊環境。
3.2 融合本土文化
城市公園景觀設計需要從城市公園整體入手,在設計中盡可能保留原生態地域文化,保護本土動植物,讓園區內的每一部分都能成為地域文化的載體。從使用功能、形象屬性、風格等方面,結合人群的使用需求,對設計場所進行整體定位。根據場所環境、地域文化以及相關理念,對地域文化進行整理和整合,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并將其創新性地運用到設計方案中。例如,位于湖北省武漢市的華中小龜山金融文化公園(見圖1),其充分挖掘老廠區的歷史和文化,將武漢金融發展的歷史進程以藝術的形式呈現金融文化的特性。通過老廠區留下的工業設施、設備等充分體現出歷史變遷帶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
3.3 人景交互,文化滲透
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下,應充分考慮場地周邊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有些人需要通過休閑娛樂得到放松,有些人可以在園內鍛煉身體或者觀賞植物、風景等。將地域文化融入城市公園景觀中,保證其文化特色和元素符合使用人群的實際生活需求,使人們進入公園內能夠深入感受地域文化。通過景觀空間所提供的文化活動或者主題設施,可以增強人與景觀的互動體驗。實現人與景觀的互動,其關鍵在于如何吸引人群進入場地,讓這些失去活力的空間重新煥發活力。因此,文化元素和互動體驗的結合可以更好地達到人景互動,加強文化活動與景觀空間、人與地域文化之間的互動,以促進文化的滲透。
4 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觀要素中的表達
4.1 地域文化元素在硬質鋪裝中的體現
在硬質鋪裝中,常見方式有雕磚與卵石結合鋪地、嵌草式鋪地、磚或條石鋪面以及以碎石、鵝卵石、石板、瓦片等為主的傳統材料鋪地。不管是碎石、碎瓦、鵝卵石還是青磚等,它們表面上不經任何處理的自然紋理都體現出自然之美。保留了本土材料所具有的自然紋理、表面和形狀,后期不人為改造裝飾雕刻,可以感受到古典園林景觀非常注重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同時也可以體現地域文化的獨特性。
在景觀空間中,人們最直接的感覺來自道路,在道路鋪裝上不同紋樣的選擇或是不同顏色的碰撞都會呈現不同的風格和視覺效果,可以起到美化環境空間的作用。然而在不同場地、不同景觀設計中,對道路鋪裝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在公園景觀中應考慮不同人群在不同空間的需求,如熱愛跑步的人群需要一條舒適且專業的橡膠跑道,在考慮舒適性與合理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其美觀性。在地域文化元素中可提取具有特點的圖案紋樣,將其拆散、演變、重組然后運用到橡膠跑道上指引人們正確的運動方向,既能體現實用性及美觀性,又能烘托園內文化氛圍。若在鋪裝選擇上,對以上的每一點都進行充分的考慮,其空間效果會達到高度和諧統一的效果。
4.2 地域文化元素在植物配置中的體現
植物是在景觀場所中具有生命力的物體,在景觀設計要素中具有生動性的特征。一般來說,根據場地自然條件和對場地的功能要求,以喬灌草組合方式通過各種手法進行植物配置,注重色彩的協調、植物的質感以及植物的氣味等。充分利用各種植物的特點,發揮出植物本身的自然美,創造一個變化的空間,體現層次感和節奏感。
植物在每個季節的生長方式不同,根據它們的生長類型可將它們分為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有些植物還具有象征性意義,一些生長時間較長的樹木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可以成為一種代表地域文化的象征。植物景觀除了能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還應具有生態性,在植物種植中應充分考慮保護本土自然植被,在此基礎上研究開發多樣性植物。
4.3 地域文化元素在水體景觀中的體現
在自然環境中,水是自然界中的重要元素。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水在人類的歷史文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社會發展中,人們在不斷適應、利用和改造水資源的過程中形成水文化。水文化是隨著時代、地域、人們的生活習慣而不斷改變的,人們對水的處理方式也在發生變化。城市公園景觀中對水的運用不僅體現出該地區的文化內涵,也反映了當地人民的審美。
水有兩種存在形態,一種是靜態,一種是動態。動態的水是活潑的有動感的,給人一種歡快、興奮的感覺,人們與水的互動也可以活躍空間氛圍。靜態的水像一面明鏡,能形象地倒映出周圍的環境,給人帶來安靜、溫和、舒適的感受,在寧靜的水面旁邊人們可以沉思、放松。由于水是無形的,人們對水也有很多種處理方法。既可以從上流向下形成跌水體現自然之美,也可以由下向上噴出形成噴泉作為公園景觀的視覺中心。
4.4 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觀小品設施中的體現
在公園景觀設計中,通過一些符合環境的景觀小品和設施可以更直接地表達相應的設計主題及地域文化的內涵。景觀設施包括地面設施、休閑設施、娛樂設施、照明設施、服務設施等。
在景觀空間中,通過對這些設施進行合理適度的美化、裝飾,布置出反映歷史典故或地方風俗的雕塑,是表現文化主題景觀常用的方法。例如,位于武漢漢陽江灘的大禹神話園,以神話故事為主題,園內有大量關于大禹治水的景觀雕塑(見圖2),景觀小品如園內垃圾桶外表的設計采用浮雕的形式,景觀燈具同樣也采用傳統元素進行設計,與周邊的雕塑作品、小品設施等整個環境景觀相融合,毫無違和感。
將這些具有地域文化內涵的小品設施融入整個環境中,給人們直接傳遞出所展現的內容和思想,同時提高了藝術品位和思想境界,是一種文化的體現也是一種精神的傳遞。景觀設施在整個環境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現代景觀設計中,還有一種新的景觀設施——交互設施,通過現代化的數字裝備,在燈光上、小品上設計出和人一起互動的設施,增強自然、場所與人之間的聯系,使得整個場所變得生動有趣。
5 結語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想法及需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創新和追求現代化的同時要保留傳統,不忘初心,尊重、傳承和弘揚地域文化、傳統文化是一種優秀的傳統美德。在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應該有讓人感動的主題,如果一味隨波逐流,那么設計就會缺乏靈魂。設計的首要目的是解決實際問題,設計要針對人的需要,充分考慮人的需求。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同時,對其他方面進行創新和整合。同時,地域文化的內涵仍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點,地域文化需要傳承和傳播,創造性地將地域文化及其元素融入整個景觀設計中。
參考文獻:
[1] 陳瑩.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園景觀中的應用探析:以北海疍家小鎮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12):119-120.
[2] 張小元.基于地域文脈視角的公園景觀改造設計[J].鄉村科技,2021,12(9):94-95.
[3] 王琴.城市公園景觀設計問題及提升措施探析[J].綠色科技,2019(13):48-49.
[4] 李晟.城市公園景觀設計中地域性特色的體現與應用[J].現代園藝,2021,44(7):143-144.
作者簡介:劉斯榮(1971—),女,湖北荊州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生態景觀。
孫曉婷(1997—),女,江蘇鹽城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