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良, 武金才, 陳家誠, 羅相相, 唐 榮, 覃漢德, 周開倫
1 海南省人民醫院 肝膽胰外科, ???570311; 2 海南省腫瘤醫院 肝膽胰外科, ???570311;3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 普通介入診療病區, 南寧 530021
患者女性,51歲,因“右上腹隱痛3 d”于2016年1月21日入住海南省人民醫院。患者于3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右上腹隱痛,無腹脹腹瀉,無畏寒發熱,無惡心嘔吐。于當地醫院醫院查腹部彩超提示:右肝前葉占位,考慮原發性肝癌。
入院查體:鞏膜無黃染,無肝掌和蜘蛛痣。腹平坦,無壓痛,肝脾未及,移動性濁音陰性。肝功能分級Child A級。血AFP 0.67 ng/mL,CA19-9 38.91 U/mL,β-HCG 16.22 IU/L。彩超提示:右肝實性腫塊、回聲不均勻。病灶中心低回聲,血流信號豐富(圖1)。CT示:肝右前葉見不規則團片狀低密度灶,密度不均,邊界欠清,較大截面積約10.3 cm×5.6 cm(圖2a),增強掃描動脈期邊緣明顯不均勻強化(圖2b),靜脈期及延遲期強化有所減退(圖2c、d),延遲期病灶內部似略填充。考慮肝右葉占位,肝癌(混合型)不除外(合并)膿腫。

注:a,實性腫塊、回聲不均勻;b,病灶中心低回聲,血流信號豐富。

注:a,平掃期,不規則低密度病灶,病灶中心更低密度影;b,動脈期,腫瘤動脈期邊緣明顯不均勻強化,中心間葉組織呈現壞死液化形似膿腫征象;c,門靜脈期,門靜脈期腫瘤內部呈更低密度影;d,靜脈期及延遲期強化有所減退,延遲期病灶內部少許強化似略填充。
入院后第5天全麻下剖腹探查,術中未見明顯肝硬化及腹水情況,于右肝Ⅴ、Ⅵ和Ⅷ段見一大小約10 cm×8 cm腫塊,質地中等,表面凹凸不平,呈灰白色。阻斷第一肝門血流后,超聲刀配合滴水雙極電凝行右半肝切除。術后恢復順利,術后第8天出院。
術后病理示:右半肝癌肉瘤,腫物由長梭形細胞和局部上皮細胞構成,伴有大片壞死。免疫組化示:SMA(梭形細胞局部+),CK19(上皮細胞+),CK7(上皮細胞局部+),Vim(+),Hepa(-),AFP(-),CD34(-)(圖3)。腫瘤切緣干凈。


注:a,常規HE染色 (×20);b,Vim免疫組化(×40);c,CK免疫組化(×40)。
術后1個月復查未見明顯復發轉移。術后5個月因腰痛復查CT提示:肝內多發異常強化灶,腹膜后多發淋巴結腫大,右側腹膜下結節,腰1、3椎體低密度影,雙肺多發結節,雙側腎上腺區結節灶,考慮肝腫瘤復發并全身多發轉移。術后7個月患者因腫瘤性消耗,多臟器功能衰竭去世。
腫瘤來源于肝內上皮組織者稱為原發性肝癌,通常包括肝細胞癌和膽管細胞癌;來源于間葉組織者稱為原發性肝肉瘤,癌肉瘤指在一個腫瘤中既有癌成分,又有肯定的肉瘤成分。世界衛生組織將肝癌肉瘤定義為由癌樣成分和肉瘤樣成分緊密混雜在一起的惡性腫瘤,癌的成分可以是肝細胞源性或膽管細胞源性,也可以是混合型[1]。本病例上皮癌成分考慮膽管細胞來源,因為其癌性成分與肉瘤成分常存在移行區域,其發生機制目前多被認為是肝癌細胞轉化為多潛能的未成熟細胞,重新分化成為肉瘤成分。癌肉瘤極其罕見,文獻陸續有報道,國內報道至今不足百例。該疾病臨床癥狀不典型,影像缺乏特異性但有一定的特點,易被漏診和誤診。本病例CT表現呈現出動脈期早期腫瘤周圍強化,腫瘤內部間葉成分多而不強化或腫塊中央大片壞死呈現壞死液化征象,可被誤診為肝膿腫[2]。延遲期腫瘤內逐漸強化的索條狀、條片狀間隔等征象為腫瘤間質成分強化表現。
肝癌肉瘤惡性程度高,病情發展快,轉移早,預后差。對于該病發病機制、起源及治療深入研究不多,有研究者[3]通過靶向測序技術檢測8例病例,發現肝癌肉瘤一些基因方面的共性:TP53、NF1/2突變及VEGFA擴增,與腫瘤發生密切相關,從而為肝癌肉瘤提供可能治療靶點。雖有VEGFA擴增發現,但另有報道[4]稱包括索拉非尼、伊馬替尼、氟尿嘧啶、順鉑、卡鉑、吡柔比星、依托泊苷和絲裂霉素等化療或靶向等治療,對肝癌肉瘤患者生存沒有獲益。Yamamoto等[5]通過36例肝癌肉瘤回顧分析認為放化療均無助于預后,手術切除可改善預后。原發性根治性切除被認為是治療肝癌肉瘤的唯一方法,但即使手術治療,大多數患者仍在1年內死亡,中位生存時間僅為6個月。大部分肝癌肉瘤患者,包括早期患者,均出現早期復發,預后極差。且平均復發時間只有4.9個月。Kurita等[6]提到了肝癌肉瘤綜合治療手段,對其中1例孤立性淋巴結復發患者進行了4次手術切除,然而,每次復發都發生在上一次手術后不久。利用阿霉素聯合異環磷酰胺治療為1例患者提供了12個月的無進展生存期,并認為這種方案可延長無法切除病灶患者的生存期。因病例罕見,針對肝癌肉瘤治療的相關報道無法形成統一的共識,亦無相關診療規范。
但借鑒肝癌的診療模式,相比以往單純的手術切除,目前針對肝癌的多手段、多種治療模式的個體化綜合治療能明顯改善肝癌患者的預后。同樣,肝癌肉瘤的治療,手術切除可能是唯一治愈的方法??稍谌コ≡钔瑫r尋求更多包括靶向免疫、放化療在內,以局部到整體、整體到局部為治療原則的個體化治療。而肝癌肉瘤早期轉移,可能更需要側重針對全身的腫瘤治療。本例患者已行R0手術切除,但術后5個月即復發并全身多處轉移,同既往文獻報道的復發和總生存期類似,大多數患者不超過1年,由此筆者建議,一旦術后病理明確診斷肝癌肉瘤,在患者肝功能恢復好的情況下,再探索其他的系統治療,以期對肝癌肉瘤的診斷和治療有所突破。
倫理學聲明:本例報告已獲得患者家屬知情同意。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陳良負責收集資料,撰寫論文;周開倫、羅相相、唐榮和覃漢德參與修改論文;武金才、陳家誠指導撰寫文章并最后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