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 林國明 吳偉瑤
佛山市三水區位于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端。因西江、北江、綏江3江在境內匯流而得名,所以三水又別稱“淼城”。三水區總面積827.69平方千米,下轄5個鎮,71個行政村(社區),774個自然村。
自從2018年1月中共廣東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將佛山市三水區列為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以來,三水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落實新發展理念,突出“推動產業振興和建設全域美麗鄉村精品路線”兩大抓手,統領“五大振興”深入推進,共促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今年4月,三水區正式發布鄉村振興“美麗指數”,此舉營造了三水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作為廣東省唯一鄉村振興綜合改革縣區級試點,三水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第一場硬仗抓緊抓實,著力推進以“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和美麗廊道”為主要內容的全域環境整治,努力建設一批與粵港澳大灣區、世界一流城市群建設相匹配的美麗鄉村。截至目前,全區自然村總體上達到干凈整潔標準,超額完成了廣東省、佛山市創建目標要求。
“美麗指數”的分數是如何計算的?記者從三水區農業農村局獲悉,“美麗指數”分為“季度農村人居環境美麗指數”和“年度鄉村振興綜合美麗指數”,均按照鎮(街)和自然村兩類別分別發布。其中,“季度農村人居環境美麗指數”主要根據干凈整潔、美麗宜居、特色精品、精品標桿四類自然村的長效管理實績考核指標,重點評價各自然村環衛保潔質量、公共設施管理、村容村貌保持、綠化管護水平等方面內容,每季度隨機抽取25%左右的自然村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作為分數。而“年度鄉村振興綜合美麗指數”則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由第三方獨立機構開展考核與評估,將考核結果作為依據。

云東海街道打造“一湖兩岸四區八景”鄉村振興精品路線。李東/ 攝
鄉村振興光靠政府來推動是遠遠不夠的,還要發動居民的積極性和參與度。今年5月,三水區鄉村振興辦開展“人居環境問題隨手拍”系統宣傳活動,標志著“隨手拍”在三水全區深入推廣使用,今后村民只要動動手指,就可以輕松反映問題,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三水區鄉村振興辦工作人員介紹,每個村都有一個獨立的二維碼,村民如果發現違反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村民行為規范的行為現象,如亂堆亂放、污水亂倒等,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上傳問題照片,便可跟蹤整改情況。
此外,村民也可以通過該系統的“我來改”功能,選擇自己能夠完成整改的問題,按要求完成整改并上傳整改后的照片,獲取相應積分獎勵。今年5月底,宣傳活動將覆蓋所有自然村,在全區深入推廣使用該系統。記者獲悉,該系統以數字賦能農村人居環境長效管理,實現全域覆蓋、全程可視、全民參與,旨在破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傳統監管中存在的難監管、易反彈等薄弱環節。
在三水區中心城區北面的云東海街道,鄉村振興又是另一番圖景。這里山花絢麗多彩,湖泊煙波浩瀚,鷺鳥翩翩群飛……云東海街道打造三水區標志性文旅招牌,讓鄉村遇見繁榮,讓城市留住鄉愁。
那么,云東海街道的生態優勢如何轉化為發展勝勢呢?今年以來,云東海街道堅持黨建引領,將臨近云東海國家濕地公園的楊梅福田村、上九沙頭村等鄉村規劃為臨湖核心區,在環境提升的基礎上,引入叢林越野、水上運動等項目,打造“一湖兩岸四區八景”云東海鄉村振興精品路線。
據介紹,“一湖”指云東海北湖,“兩岸”指水軸東、西兩岸,“四區”指臨湖核心區、伏戶片區、石湖洲片區、水庭片區,“八景”指歐南村、小明星藝術館、福田村、沙頭村、長崗村、樟山村、鄧培故居、三水區文化活動中心。
其中,云東海街道在提升沙頭村等鄉村人居環境的基礎上,將以國資開發和社會資本相結合的方式,在臨湖核心區中加速引入各項產業項目,提升公園周邊的吃喝玩樂配套設施。同時,云東海街道將進一步提高景村融合度,并讓村民參與部分項目的運營等,共享鄉村振興發展成果。
芙蕖耐夏復宜秋,在南國的夏日時節,粉脆紅荷迎風搖曳的景象令人賞心悅目。記者了解到,云東海街道積極挖掘“荷花”元素,打造了荷香湖、荷香湖公園等。除“荷文化”外,云東海街道立足當下,做好鄉村文化傳承,還挖掘福文化、粵曲星腔文化等,讓生態優勢與嶺南特色文化碰撞出火花,在個性化發展中形成獨有的文旅招牌,從而帶動鄉村振興精品路線全面發展。
接下來,佛山市三水區將立足資源稟賦,發揮鄉村振興排頭兵作用,探索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打造“全省鄉村全域振興標桿”。
編輯/胡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