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郝文中
近年來,日益增長的生態文化旅游康養需求,為文旅康養產業創造了空前的發展機遇和無限的市場空間。
五指山資源十分豐富,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和民族文化積淀,以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為先導,實現“一業帶多業”、“多業并舉”, 有利于自然生態的保護;有利于資源的科學開發與合理利用;有利于經濟轉型升級和新農村建設;有利于促進海南中部地區繁榮與發展。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五指山位于海南島中部,和夏威夷群島同在北緯18度線,空氣質量全國第一,也是海南省山地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方。
無以倫比的資源優勢。海南主要江河都從五指山發源,這里群峰競翠、百鳥爭鳴。空氣潔凈無霧霾,全年優良天數近365天,森林覆蓋率高達83%,人均壽命高出國家平均年齡近3歲。
獨特的民族文化優勢。五指山有獨具特色的少數民族文化風情,生活在這里的黎苗族百姓保持著十分傳統淳樸的原始風俗。五指山是海南黎苗族遠祖的聚集地,黎祖大殿是黎族人民的精神家園,也是海南的“文化符號”。
特殊的政策優勢。海南島是全國唯一的省級經濟特區。2020年4月1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適用有關法律規定的決定,意味著為海南“自由港”立法。
隨著海南高速公路、高鐵的開通,濱海旅游迅猛發展,民族風情在全島遍地開花。身處中部山區的五指山,由于交通設施建設滯后,缺少富有吸引力的項目,國內外大批游客選擇環海南島游,很少深入五指山旅游,使五指山旅游和康養業多年停止不前。
主要有六個原因: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目前海南島南、北、東、西都有機場,中部沒有機場,不管從哪個機場來五指山都要近2小時左右的車程。
旅游文化產品模式單一,缺少文化內涵設計,尚未形成特色化、多樣化的旅游品牌。目前,僅依靠森林景觀優勢吸引游客,大多數景區沒有開發游客參與互動的項目,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產品不豐富。“來費時、玩不爽、吃不好、住不長”等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許多學校、醫院相繼離開五指山,使人口密度下降,五指山的影響也在逐年下降。
項目引進及開發建設速度慢、品質低、精品少、效果差。
服務質量和檔次有待進一步提高。
人才匱乏。五指山環境偏、待遇低,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遠遠滿足不了五指山未來發展的客觀需要。
科學規劃,突出特色,創造杰作。
按照“高定位、高起點、高水平,大手筆、大產業、大發展”的發展目標,重新修訂五指山文化旅游、城市建設、農業、康養等總體規劃。堅持“系統性規劃,多元化投入,分區域建設,品牌化經營,積累式發展”的方針,系統研究制定出科學、嚴謹、可操性強的近、中、遠期總體發展戰略和規劃綱要。
進行科學論證,把五指山各風景區劃分為絕對保護區、一類保護區、二類保護區和生態旅游區。堅持規劃在先的原則,按規劃管理、按規劃控制、按規劃建設、按規劃發展。做到高層次領導、高起點規劃、高水平設計、大手筆開發、高質量招商、高品質建設,為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產業長足發展奠定基石。正確處理環境與發展、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實現資源共享,融合發展。實行優惠政策,引進資金,徹底改造“老、舊、破”棚戶區,建設“新、大、高”高檔商住區。加強道路建設,更新人行步道板,加強城市公園建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升城市形象。增加游客項目,實現“拜黎祖、游雨林、登仙山、觀群峰、賞云海、聞百鳥、購特產、品山珍、住草堂。”統籌推進。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特色經營,創造品牌。發揮群體優勢,提高綜合競爭力,逐步培育形成結構合理,山水互補,獨具特色的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發展結構。
加強設施環境建設,不斷提升產業檔次。
我們要堅持環境是第一競爭力的理念,舉全市之力優化發展環境。要貫徹“以山為軀,以水為脈,以綠為蘊,以文為魂,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彰顯生態特色,促進山、水、綠、文、人的和諧共生。提升文化品質。要使五指山名揚四海、千古不朽,須在完善基礎設施的同時,因地、因勢建造“當代精品,后世文物”。打造紅色文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民族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盡力恢復歷史文化古跡建設,讓人們在游覽參觀中了解五指山的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
加強交通設施建設,突破發展瓶頸。建設“一場一路”(機場、高鐵)。開通三亞——五指山輕軌,將五指山納入三亞半小時經濟圈,打通五指山對外大動脈。
建設重點項目,打造精品工程。本著“科學規劃,巧妙布局,提升檔次,塑造精品”的原則,下大工夫定位、定向、定規模、定檔次招商。制定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入,用一流的政策、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吸引投資者,在全國及世界范圍內引進具有牽動作用的大項目,迅速拉升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產業檔次和品位。
發展優質項目。堅持“多元素植入,多元化發展,整體化運營”方針。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多種渠道融資,重點建設“三區四地一中心”(即:國家級生態保護區、國家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示范區、特色經濟發展示范區,森林康養基地、高端醫療基地、國家體育訓練基地、紅色教育基地,高檔商務國際會展中心),舉辦世界性的政治、經濟會議、文化體育活動、學術論壇等,提高五指山在世界的知名度。
開展高中檔游樂項目、低空飛行、賽馬運動,探索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依托山地、峽谷等地勢資源,建設滑翔、索道(纜車)等項目。實現差異化發展,打出原生態品牌。依托空氣絕對優勢發展文化、體育、旅游、康養、醫療及相關產業,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熱帶雨林為特色的康復療養、農業田園綜合體等產業發展,推動醫、藥、游、健、養、會、文、體、賽、食、宿等業態與新一代互聯網深度融合發展。解決好人們的看、玩、購、吃、住、行,建設世界領先的智慧健康生態示范區、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雨林文化體驗區。開展雨林健身休閑運動、養生運動,建設一批球場、健身步道、體育公園、沿河(湖)健身帶等。
依托“美麗海南百鎮千村”工程,以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為載體,將健康農業發展融入鄉村振興戰略。
加大宣傳力度,拓展發展空間。
加強隊伍建設,積蓄人才力量。建設一支廉潔、務實、高效、高標準、精英型的產業發展隊伍,是發展的根本。發展五指山,政策是基礎,人才是關鍵。因此,要實施人才戰略,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思想,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提高人才待遇,每年召開外地人才座談會,聽取意見,解決困難。讓各類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讓他們安心愉快地參加建設美麗的五指山,使五指山成為人才薈萃之地。讓各類人才在這里盡展才華,盡顯風流。
加強制度建設,保障健康發展。加快制定出臺《五指山市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綱要》及《控詳規劃》、《五指山市生態文化旅游康養資源利用與保護辦法》等,促進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加強領導,保障發展。組建“五指山市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發展委員會”。做到高層次決策,高層次指揮,高層次克難;在全市選調精兵強將,組建素質高、效率高的辦事機構,統一指揮協調招商引資、規劃建設、服務企業、依法管理,保證生態文化旅游康養產業的順暢發展。
組建“四會一院”(即:中國五指山生態文化旅游康養聯合會、五指山產品流通聯合會、五指山中藥材發展聯合會、五指山外來人才聯合會,中國五指山健康長壽科學研究院)等社團組織,發揮溝通協調政府與企業、政府與百姓的紐帶和橋梁作用,為五指山繁榮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