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樂


在東北人的傳統記憶中,酸菜代表了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在近半年的寒冷季節里,腌菜缸中散發出令人愉悅的酸香味,那是鐫刻在人們心中不變的“幸福味”。
如今,白菜、大缸、石頭等腌酸菜的“標配”逐漸在樓宇間消失,但在樺川縣蘇家店鎮蘇家店村,這些普通的器物卻迎來了轉型與升級——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籌建了新園醬菜廠,所生產的“黑農科”牌酸菜成為“爆款”,也成了蘇家店村的特色招牌。
“有孫書記帶著我們干,日子越來越有奔頭!”眼見村子大變樣,蘇家店人將掏心窩的話說給省政府辦公廳駐蘇家店村第一書記孫世杰。
“為鄉親們干點兒實事”
2020年9月,孫世杰赴蘇家店村擔任第一書記。“既然來了,就得多為鄉親們干點兒實事。”帶著這個念頭,孫世杰開始挨家挨戶細致走訪,很快便對這個不起眼的村子有了初步認識。
蘇家店村是蘇家店鎮政府所在地,土壤肥沃,水質優越,產出的白菜乳白汁多、清脆甘美,在當地小有名氣。長時間以來,盡管村民勤勞肯干,村里“省吃儉用”也攢下一點兒集體積累,可日子還是過得緊巴巴的。眼見周邊一些村屯陸續富了起來,大家摩拳擦掌,卻找不到門路。
“‘看天吃飯’很難走遠。只有在精細加工上做文章,才能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孫世杰的話一石激起千層浪:“咱可以從腌制傳統大缸酸菜干起!”
孫世杰與鎮、村干部圍坐在一起,深入分析了資源條件、市場需求,并帶領他們走出去考察調研、拓寬視野。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牽頭下,由村集體出資,孫世杰與大家一起籌建酸菜廠。注冊公司、申請商標、維修廠房、購買設備、辦理手續……聽說村里要辦廠,村民們既高興又好奇,紛紛趕過來幫著忙東忙西。
兩個多月后,第一批大缸酸菜腌好了。隨著一鍋熱氣騰騰的酸菜汆白肉擺上桌,孫世杰感到有種迎接新生兒的激動。“酸、香、脆、嫩,這味道絕了!”大家紛紛叫好,孫世杰心里懸著的石頭也終于落了地。經過努力,蘇家店村的酸菜順利通過食品質量相關標準認定,一上市就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小試牛刀”生產的幾千斤酸菜很快銷售一空。
不知不覺間,孫世杰迎來了駐村后的第一個春節。在他外出聯系項目期間,村民李秀云托人送來一兜親手做的豆包,言語間滿是感激。兜子不算大,孫世杰卻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對我而言這是最珍貴的禮物。”
“得有自己的品牌”
轉過年,蘇家店酸菜的名氣不脛而走。
2021年,在樺川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酸菜廠完成近1000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建設,購置了現代化生產設備,年產能提升到10萬公斤。酸菜廠如何找準新階段的發展方向,成了亟待解決的新問題。
經過充分的市場調研,孫世杰召集村民代表,圍繞酸菜廠今后的發展問題展開了討論。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打起了“退堂鼓”:“攤子鋪得太大,賠了可咋整?”
“搞‘小作坊’不是長久之計,咱的酸菜得有自己的品牌,擺上商超貨架……要走出佳木斯、走出黑龍江!”孫世杰從包里掏出事先準備好的厚厚資料,將自己的構想娓娓道來,“先辦食品生產許可證,我已經和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接好了;至于生產設備,生產廠家也聯系上了……”最終,大家被孫世杰描繪的美好前景打動了。
于是,孫世杰帶著鎮、村干部“再次出征”,與省農科院在技術、品牌、白菜品種等方面尋求深度合作。在溝通過程中,省農科院科技推廣處處長馬冬君深受觸動:“能看出,孫書記是真心想為老百姓干實事,我們以科技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更是義不容辭。”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下,蘇家店村酸菜廠牢固樹立“品質第一”的理念,生產的“黑農科”牌酸菜深受消費者好評。2021年年底,孫世杰與村“兩委”成員認真算了一筆賬:待酸菜廠現有產能完全釋放后,通過訂單收購白菜,至少能帶動50余戶村民發展庭院經濟,每戶可從中獲益3000元左右;吸納村民短期務工就業40余人,人均增收1500元左右;村集體每年可增收30余萬元。
更讓孫世杰欣喜的是,酸菜廠還吸引了在縣城居住的村民回流務工。年輕人多了,帶回來的孩子自然多了。夕陽西下,歡笑聲不時傳來,整個村子也有了不一樣的“精氣神”。
“老百姓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
“這才是心心念念的家鄉味!”
為進一步擴大品牌知名度,孫世杰主動參加了哈爾濱廣播電視臺“走近第一書記,尋找龍江味道”主持人直播帶貨專場節目,僅半個小時,就帶來一萬多元的銷售額。節目播出后,他成功推動酸菜廠與“黑龍江省青年人才電商培訓基地”等平臺建立銷售合作關系,探索開展“廠播”、慢直播……
看著孫世杰忙碌的身影,妻子劉敬媛有些心疼:“他好幾周才回家一趟,可即便回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忙村里的事兒,真怕他身體吃不消。”事實上,妻子的擔心不無道理。駐村后第一個春節,孫世杰突患面癱。在醫院治療期間,醫生叮囑道:“長期工作勞累導致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風寒出現面神經損傷等問題。村里條件艱苦,要注意防止復發。”
也正是在駐村期間,孫世杰的父親腦梗后遺癥加重,母親又查出肺部患有重病。孫世杰不能經常回家,每次與父母通電話時,兩位老人總是叮囑:“要珍惜駐村的機會,多給老百姓辦好事。”
父母的話是鞭策也是激勵,孫世杰始終堅持“將老百姓的事兒當作自己的事兒”:數九寒天,他自掏腰包買來棉大衣,為卡口執勤人員披上;中秋、國慶雙節回哈爾濱時,他和妻子帶上月餅、餃子,去看望村里考出來的大學生;協調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14名專家開展“醫療下鄉”活動,為村里150多名老人進行現場診治;向社會募集價值7萬余元的教學用品,給村里小學生每人送上一件嶄新的羽絨服……
一件件“小事兒”,暖到了蘇家店人的心坎里;從無到有的建廠歷程,更是讓村民看到了增收致富的希望。如今,蘇家店的酸菜已成功走進了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食堂,建立了穩定的供銷關系;走出了黑龍江,成為北京、山東、江蘇等地百姓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在佳木斯市和樺川縣本地,“黑農科”酸菜更是“刷屏”微信朋友圈——品嘗蘇家店的酸菜儼然成為一種新的飲食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