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穎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事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進步,而語文教學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涯中最基礎的知識。本文以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與雙減政策為例,分析了我國當前小學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建議來促進教師進行有效的課堂管理,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培養學生良好素質,同時還能對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提供一定幫助,進而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實現自身和家庭共同進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雙減政策融合;教學方式改革
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經濟不斷地提升,教育在人們生活中所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小學語文教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最基礎也是最具特色和作用最大的話題之一。目前中學語文課堂模式存在問題及相應對策建議;并在此基礎上從學生、老師以及社會三個方面提出了相關策略,以期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雙減政策在小學教育中所扮演角色及其重要意義,從而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與雙減政策的融合,使學生在未來發展道路上走得更遠。
一、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與雙減政策融合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與雙減政策融合存在的不足
(1)教學模式的轉變是一個動態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地自我學習和反思。只有在課堂上積極探究,才能實現學生知識與能力目標的有機結合。教師要學會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同時也應該主動關注生活變化中新事物對教育產生的影響,進行有目的性的改變來達到更好更快地發展水平。
(2)雙減政策融合教學模式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并結合時代背景和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進行合理運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與雙減政策融合存在問題的原因
(1)教師自身理解不透徹
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老師認為自己對于學生的影響比較大。總結而言,目前大多數教師首先是對教學模式理解不夠透徹、不明白什么才適合雙減政策;其次就是有些語文教師只是將課本中的內容生搬硬套的對學生進行講解,別沒有進行融會貫通的去給學生進行講解;最后一點也很有可能是因為學校和家庭等原因不能及時給孩子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教育環境,這些都導致小學語文的改革沒有辦法更加順利的進行。
(2)教師對雙減教學模式的不重視
“學高為師,身正為重”這句話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但是有些老師卻忽略了這一點,他們認為自己是一名教師就應該承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去進行學生們學習上的指導工作;而不是一味的將雙減政策融入與課程改革中作為預期目標:即讓教師完成教案設計和課前準備,讓學生們在課堂上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以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
(三)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與雙減政策融合應遵循的必要性
語文教學模式和雙減政策融合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第一是小學語文教育要適應新課程改革。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傳統知識傳授方式。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我國一直是以“應試化”為中心進行課堂教學管理,這種模式下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明顯等問題日益凸顯;第二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復雜多樣、難度較大;第三是部分地區的學校基礎建設薄弱導致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不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和培養。
二、雙減政策融合的教學模式改革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雙減政策的實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和技能;還能夠有效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與主動性。首先要加強對教育理念、課程目標及評價標準上進行更新與完善:其次應該注重培養全面發展型人才:最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校本教研活動,讓老師參與其中并及時反饋學生的意見,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同時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可以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此外,學校還應該重視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完善:第一、優化課程結構;第二是加強課堂互動;第三是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從多方面入手來改變傳統單一化教學模式和方法以適應新課改理念的要求;最后還要從多方面提升雙減政策融合實施效果及水平等方面著手,讓小學語文課程更加合理高效地發展并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以及實踐平臺,以達到雙減政策的順利實施。
(一)雙減政策融合的具體形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學模式的選擇需要根據不同類型學生進行合理調整。比如說有一些是對小學生學習能力和基礎水平要求較高。對于這部分同學來說他們一般都具有較強的自控力。所以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特點來改變授課方式:首先要讓這類學生會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活動當中去;其次通過這種形式能夠使老師在上課過程之中更加得心應手,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最后就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資源共享,比如說視頻、音頻等多種手段實現資源交流與分享。
(二)教學模式的操作流程
第一,以學生為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情、結合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來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課堂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同時還要注意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以及師生之間共同協作完成任務要求等。
第二.因材施教原則。根據每個人不同層次需求和自身發展狀況制定符合自己特點教育方式及學習風格,使學生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不同學習成果,從而提高他們對教學內容理解能力、記憶力、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水平;教師要結合課程標準、教學內容,因材施教,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針對性教育。
第三.師生關系。在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是一種合作式的人際關系。這種和諧融洽、互相理解和信任為前提條件下進行溝通互動;教師應以身作則表現出其自身人格魅力及良好師德修養等綜合素質;小學生也可通過參與教學活動來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問題并主動提出疑問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以及促進師生關系改善,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生動。
總結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模式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而要想真正將雙減政策融入到課堂上就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其次老師應該能夠靈活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指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培養他們創新能力、實踐操作等綜合素質;最后還可以通過多媒體等方式幫助老師進行授課,讓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從而提高小學生對語文課程的興趣。
參考文獻
[1]焦一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成功:中下》,2018:75-75.BA32997D-38FB-4DAC-BB2E-58EF793C0E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