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惠儀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是初等教育階段重要且關鍵的一門學科,也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在農村小學教育中,大部分學生都是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家長無法在其學習過程中起到監督和引導作用,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任務就更加兼具。本文主要研究農村小學的語文課教育工作,分析目前現狀探索正確引導農村小學生開展語文課前預習工作的正確手段,以期能對當今農村小學教育提供借鑒作用。
關鍵詞:農村教育;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引導工作
引言:課前預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一個重要準備工作,特別是在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中,由于學生基礎差、教學不完善等因素,導致其語文學習更需要通過課前預習的方式來提升學習效率和聽課效率。如何采用正確的策略開展農村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工作,就是教育者必須要研究的一項重要問題。
一、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工作開展的現狀
(一)家庭環境影響,缺乏對學生預習工作的監督和引導
農村的留守兒童普遍存在,并且由于文化程度、教育程度受限,許多父母陪伴在身邊的學生也無法收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學生的教育輔導工作方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盡到引導和監督的責任,這就導致了農村教育工作沒有一個良好的基礎[1]。
在農村大環境的影響下,家庭教育無法為校園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撐,加上小學生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缺乏自律性、學習缺乏目標等等個人因素,導致了小學語文預習工作難以開展,就算教師布置了預習作業,學生的完成情況也不盡人意,也就導致語文課前預習趨于形式化和表面化,無法真正幫助農村小學生學習知識和了解知識,也無法真正幫助語文教學質量得到改善和提升。
(二)學生預習目標不明確,教師監督工作較為片面
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育中,會有一些教師布置課前預習作業,讓學生們回家自主預習。但是沒有幫助學生設置預習的目標,學生也就不知道預習需要做到哪些方面的工作,通暢會選擇把課文讀幾遍的方式就簡單完成預習,這對之后的課文學習用處并不大。教師對于學生的預習監督工作也比較片面,一般會讓家長監督學生然后簽字的方式,但是由于預習作業不像書面作業那么容易判斷完成程度和正確程度,家長的監督也一般會較為敷衍。
教師、學生、家長都沒有充分認識到語文課前預習的重要性,只是將其作為一個學習任務簡單敷衍地完成,家長也不會去認真監督學生讀課文是否正確,也就導致了學生預習工作越來越敷衍,達不到最基本的預習教學目的。
二、改善農村小學語文課前預習工作的重要意義
(一)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前文提到在大部分農村小學生的家庭中,都缺乏家長的正確引導和監督,也就無法幫助其養成一個正確的學習習慣和預習的目標,大多數學生都無法意識到語文學習以及預習的重要性,也就無法在預習作業中全身心投入。長期的預習工作引導,能夠幫助其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其明白充分的預習能夠為日后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重要作用,讓其能夠真正理解語文學習的技巧和方式,從而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水平和質量[2]。
(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性嗎,培養學習自律性
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能夠督促農村小學生用正確的方式和正確的目標開展語文預習工作,并且讓學生能夠對學習的步驟有所把控,從預習當中了解學習的重點難點,從而能夠有計劃、有節奏地開展之后的學習。語文的課前預習工作,是為語文課堂的開展打好基礎,也能夠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感染下自主完成學習目標,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在預習中為學生設置目標和圈畫重點難點,學生就能夠自主自律得開展學習,長此以往能夠培養其養成自律的好習慣。
三、正確引導農村小學學生做好語文課前預習的策略
(一)為學生創設明確的預習目標
教師需充分為學生規劃預習的內容以及目標,幫助學生能夠正確掌握預習方式。預習內容不能僅僅是讓學生將課文內容朗讀幾遍,還需要將預習作為一種書面的作業,從而能夠起到督促作用[3]。
例如在小學語文三年紀上冊《大青樹下的小學》一顆的預習設計中,教師就可以將預習規劃為朗讀“全文—重點字—重點詞”這樣的順序。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文章大概的意思,然后讓學生對文章中“壩、揚、摔、跤”等重點字的拼音進行練習并且書寫十遍,隨后將“晨、絨、艷、服、孔、雀”等等重點字排列出來,讓學生依次練寫十次,最后列舉“鮮艷、絢麗多彩、飄揚、敬愛”等重點詞匯,讓學生自行查閱字典,翻譯詞語意思。
在這樣的預習過程中,學生有目的、有規劃、有節奏,且需要在書面上完成預習工作,學生就會像完成平時的作業一樣多花費一些心思,教師也能夠通過對學生的作業檢查來督促學生預習的態度。
(二)搭建學校、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梁
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現象嚴重,家長在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中大部分時間都是缺失的,因此,教師就需要擔任更多的教育義務和責任。教師需要搭建與家長聯系的渠道,向學生家長灌輸語文預習的重要性,讓家長在平常的監護工作中要盡最大程度起到督促作用,讓其明白預習學習不是簡單地聽孩子讀兩遍課文就能夠敷衍了事的工作。在日常的監督工作中,家長需要保持對孩子的關心,監督孩子朗讀課文并且按時按量完成預習作業,然后再為孩子的預習作業簽字,這是家長在監督工作當中應盡的責任。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和家長共同努力,在監督下讓孩子認識到語文預習的重要性,從而才能夠真正提升語文學習的水平。
總結語:
農村教育相較于城市教育有諸多不足,需要學校、教師、家長三方努力才能真正改善現階段農村教育的水平。小學語文預習工作作為語文學科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需要為學生制定合理的預習目標和內容,讓學生“學有可依”,家長也需要全力配合教師的工作,做好自己的督促和引導工作,學生真正在預習中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才能夠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牛倩.如何增強農村小學中年級語文課前預習的有效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19(02):74.
[2]黃巧云,李勝維,楊麗華,彭永忠.小組合作學習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智慧,2019(02):64.
[3]曾伯相.淺談農村小學語文課前預習有效策略的實施[J].名師在線,2018(25):22-23.
科教創新與實踐2022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