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全穎
摘 要:“以學定教”指的是老師根據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實施有效的教學方法與培養方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以學定教理論,能夠摒棄以往數學教學“滿堂灌”的方法,讓學生有時間去思考,做課堂的主人,進而構建高效數學課堂。
關鍵詞:小學數學;以學定教;教學策略
前言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老師需要不斷完善教學策略,積極改進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以學定教”理念是一種新的教學觀念,老師需要按照教育指導原則進行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都貫徹“以學定教”原則,可以改變傳統以老師為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在學習中充分發揮自身主觀性,減少學生學習之間的差異化,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實施的要點
要想將數學教學和“以學定教”理念融合在一起,小學數學老師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關心學生。數學老師在教學時需要看到學生身上的優勢與閃光點,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減少對學生的苛責與挑剔。這樣能夠更好的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活躍課堂氛圍,促進“以學定教”教學理念的實施。(2)采用“因材施教”教學方法,這樣不但可以滿足學生學習的不同需求,而且還能提高教學的效率,拉近師生的關系[1]。(3)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在不斷的學習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可以不斷進步,提高自身思維能力與分析問題的能力。(4)在評定學生數學成績的時候,需要改變唯“分數”論理念,綜合評價學生,特別是注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橫向評價學生,讓學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
三、小學數學課堂中以學定教的實施策略
(一)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老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獲得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讓學生可以在互相交流中提高合作意識和能力。在數學教學中,老師需要起到的是引導作用,要想構建高效課堂就需要讓學生“學”,所以,老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時,需要以學生的興趣、學習能力等為基礎,開展“以學定教”的教學方法[2]。
在備課時,數學老師需要熟悉教學流程,檢查教學設計是否存在失誤。此外,數學老師還需要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生活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可以在生活化的環境中學習數學知識。比如,在進行“多邊形”教學中,老師可以提供道具,把抽象的多邊形知識和生活聯系在一起,設置相關問題:“同學們在生活中有沒有見過多邊形的物體?”。通過課前準備工作,讓學生了解多邊形的意義、特征、特性等。數學老師通過生活常識導入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和表達自己的觀點,通過良好的互動來構建學習氛圍,改善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
(二)讓學生自主探究
小學生在學習方面對老師比較依賴,通過“以學定教”方法能夠培養學生形成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意識。在數學自學課中,老師需要列出自學內容、確定學習目標、提供自學材料,然后讓學生進行數學自學。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需要引導學生自己想出答案,引導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比如,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教學中,老師提供相關數據,讓學生準備好紙和筆,自學教材中的內容,讓學生根據教材中的圖表結構,畫出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學生如果不理解怎樣進行數據分配,老師可以適當的講解。圖表數據要準確,統計圖要干凈、整潔,讓學生掌握正確使用學習工具的方法。在自習課中老師為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去思考、探究,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提高觀察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三)優化教學方案
傳統數學教學中,學生只能跟著老師的學習與思考,很難發揮主觀性。而“以學定教”理念要求數學老師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教學方案,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進而不斷完善自身數學知識體系,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發展。
例如,在進行“圓”部分知識教學中,老師可以先讓學生在課下進行自學,讓學生可以在自學中初步認識圓形;然后設置問題,如圓的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圓周長公式?等等。讓學生可以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分析與總結;最后老師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與記憶能力。另外,老師也可以讓學生用格尺測量圓的周長,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得到答案,充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學生動手實踐得到知識結論。進而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結語
在新課標背景下,傳統數學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小學數學教學,“以學定教”是新的一種教學方法,能夠改變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情況,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學定教”教學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與交流,老師再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制定教學計劃,這樣才能保證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尹文明.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以學定教”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4): 95.
[2]梁淑軍.探討“以學定教”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0) :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