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燕紅
[案例背景]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是以定向培養專業技能人才為主的搖籃。在中職的學前教育專業工作中,注重對學生開展普通話教育,嚴格把控學生的普通話學習質量,是強化學生專業素養,塑造學生專業能力的必修學科,更是學生順利考取普通話證書,持證上崗的前提。
“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型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作為每一個中國人,都應當講好普通話。尤其處于求學階段,將來需要通過口語交際,來實施專業技能,發揮自己個人價值的幼教人才來講。說好普通話,對自己的發展至關重要,是踏入教育工作崗位的前提,更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借助語言與幼兒進行語言交流和互動的必備前提。講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不僅可以幫助幼兒教師塑造自己教育工作的專業性,更可以在教育工作中,去體現自己的專業性,以有效的影響,來促進幼兒的轉變,讓幼兒也能夠準確發音,講好普通話。
[案例描述]
在開展普通話教學活動時,我深刻的知道,教材是鏈接師生教育活動的載體,用好教材,將會讓普通話學習事半功倍。于是,我在對教師教學方法探究時,融合了學生學習方法,在兩者之間找到了有效的平衡,從而來提高教育活動開展的質量。
在課堂中我先自己示范教材中練習普通話的句子和內容,為學生們示范如何正確的發音。接著,我會讓學生以自動開火車的方式一個接一個的朗讀教材上的內容,從而徹底的對學生的朗讀能力進行摸底。
盡管武漢屬于北方方言,但是在傾聽學生們練習普通話的過程中,我發現很多學生武漢鄉音太重,對普通話表達咬字不清,要么說話太快,最后一個字的發音不準確。要么,學生的鄉音太重,有濃厚武漢味兒的普通話表達方法。仔細分析一想,很多學生在成長中,并沒有良好的普通話交流環境,且自己講普通話的機會局限在課堂學習,沒有打好基本功,語文學習功底不扎實。綜合來看,因長久生活習慣所導致的普通話問題和薄弱的語言功底,要想得到快速的改正,不是一兩天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是需要在持久的教學活動中,運用四位一體教學法,來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提高。
當我意識到教育問題的嚴重性時候,我明確的告知學生,不論你們選擇幼教是出于就業,還是愛好。但凡要踏上幼教行業,必須要具備普通話二甲證書,考得過證書,就需要學習,練習,從而達到普通話要求的標準。
雖然當前你們覺得自己的普通話講的還不錯,但應該也有同學發現了,鄉音味道太重。從教師層面來講,只能給你們打65%,未來可期,需要努力。那么,要想學好普通話,則是需要搭乘普通話學習快車,也就是掌握正確的方法,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讓老師運用方法,帶領你們快速彎道超車,最終成功考取證書,減輕學習負擔。這是,我在課堂上對同學們講的話。接下來我將實施的時,從教師和學生學習達成一致性,共同有效的教學法,既“四位一體教學法”。
接著,我為了熱場,從同學們日常的口頭語進行交流,來探索普通話之間的差異,我先以同學們常說的一個詞“咦額”為例,帶領學生分析,我對同學們講,這個用詞不正確,既不是詞語,也不是成語,并沒有被收錄到新華字典中,它只是地方方音,像這種不規范的語言如果運用到幼教工作中,會影響幼兒規范用語,違反普通話學習原則。那么,請同學們跟著老師一起學習標準普通話吧!
環節一:普通話教學的第一步,則是從改正發音為主,我對同學們講武漢話是在古代漢陽府官話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語言。所以具有一些漢腔。例如,我們經常會把“綠”讀成“6”,這是改變聲母改變韻母改變聲調的不正確發音,自己是覺察不到,“綠色”讀成“6色”,還有“熱干面”說成“樂干咩”,改變字詞原有的聲、韻、調,那么,我們如何糾正方音,講好普通話,成為一個很酷的“武漢”人呢?跟著老師一起動起來吧。此時,我開始對同學們官宣我的普通話教學計劃,也就是“四位一體教學法”。
第二步,從武漢味道的普通話問題改進,將常用詞中的實實在在的問題解決入手,來打破限制學生普通話學習的盲區和困境。我開始模仿學生們日常的語言發音,說出最常見的一些句子,讓學生來判斷。如,老師(si)好!老師(shi)好!M明(min)天見!明(ming)天見!等我說出這些常見的語言時候,大家才打破了“自戀”的評價,才知道自己的普通話講的并不好,這時班級內的氛圍頓時安靜了下來,才開始重視自己的普通話問題,我對同學們說,大家如果對普通話學習不重視,則會在發音中貽笑大方,所以要想成為更好的自己,則需要先講好普通話對不對?同學們開始點頭。
環節二:
將普通話學習活動由普通話誤區引入到正式接受教育訓練的階段。進入課堂正式教學之后,我是以教材為主,抓住教材中的知識結構和內容,我先從讓學生了解發音身體結構入手,從了解發音器官,明確發音的部位,可以掌握正確、科學化的發音方法。
接著,我帶領在理論之下,以教材中帶拼音的讀音和漢字相結合,來實踐練習聲母、韻母的發音,讓學生能夠掌握正確的調值,可以通過課堂中我所掌握的方法,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在課下進行訓練。如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遇到知識難點,我會停下來反復講,然學生做好筆記,便于課下翻看,鞏固,從而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效果。
在整體的課堂教學設計中,除了教材上的理論知識之外,我還采取了多項有效的教學法:1.對發音不當的學生單個字訓練,指導;2.指導個別學習困難,普通話中的學困生提升3.對課堂中出現的發音不當等問題及時指正,確保課堂發音0失誤出現。4.注重對示范性普通話教學資源的運用,如《新聞聯播》,訪談類等節目,讓學生能夠在教科書級別的教學資源中,來有效的提升自己的普通話學習水平。5.充分利用網絡,要求學生下載普通話測試app,學生定期測試,隨時了解自己的語音變化。
環節二,
字詞準確發音是學生學習普通話知識的基礎,更多的還是要培養學生對字詞的組合能力,講字詞學習過渡到篇章朗讀和學習中來,以篇章性的朗讀活動,來訓練學生快速朗讀、正確朗讀的學習能力,高效朗讀的能力。這一個環節的難度較大,要求較高,考察學生語言發音的快、準、穩。為了能夠讓我的教學方法,順應新課標所要求的“生本教育”“情感教育”等多種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進一步讓學生喜歡普通話課,我則是以學生感興趣的名篇散文如畢淑敏的《提醒幸福》,來對學生實施長篇朗誦能力訓練,讓學生在停頓、節奏、重音、語速等知識中,可以掌握知識學習的技巧。
環節三:
重視普通話練習,對學習內容分層,形成螺旋階梯效果。
學生的普通話基礎不同,課堂教學訓練也要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對于字詞學習不錯,發音練習突出的,可以進入到口語交際階段,以分層來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
對于優生,我會鼓勵參加實踐類的比賽,以賽促學,以學促專,以賽促普通話學習氛圍的構建。每年一次的技能節我會組織語言專場比賽,如配樂朗誦、命題演講比賽、幼兒故事講述、主持人比賽、語言口述案例分析、幼兒情景劇表演等,鼓勵學生講標準普通話,評選明星學生,挑選優秀學生以點帶面,擴大影響,形成階梯式的學習,普通話考證學習→口語交際訓練→幼兒教師口語實戰,從而強化學生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為其他學生做好學習示范。
環節四:
注重點滴積累。課堂教學時間短促,學生長遠的發展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蹩腳;生澀的普通話中,得到提升,我組建了“普通話興趣小組”讓學生自愿參加,帶領學生晨起上早課,一起在學校樹林里練習普通話,如果學生有問題隨時向我請教。另外,我發揮了信息化的優勢,向學生告知我的微信號,電話,如果學生遇到普通話練習中的問題,我隨時為大家暢通教育的通道,助力學生的普通話學習騰飛。
環節五:
普通話教、學、評一體化教學活動的組建。
1.我會根據四位一體化教學理念,對照自己的教學方法,來自我糾察問題。更以我自設的普通話教學目標,將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學互動、教學反饋進行對照,查找學生學習問題。
2.并采取與學生互動、溝通、交流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普通話課程的想法、看法和建議,整合進行優化。
3.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中不斷優化,以評促學,以學促教,力爭在普通話“四位一體化”教學活動中,形成自己一套獨有的教學法,惠及更多學生。
[案例反思]
學生在普通話學習中,對于幼教專業的學生來講,普通話的學習是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儲備人才的必備技能,也是發展,走向工作崗位的基礎。學生要想成為一名教師,必須要要具備教師資格證、畢業證以及普通話二級甲等證書。作為教師重視普通話學習至關重要。
基于此,我非常清楚的知道,普通話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從字詞到篇章,再到隨機化的口語交際訓練,更需要日常的交際訓練活動。所以我圍繞普通話二級甲等考試目標,制定了四個步驟的普通話學習和練習步驟。
另外,活動是有效促進教育工作開展的良好機會,我需要在教育實踐中采取以下措施。1.從影響普通話學習能力提升的根本因素,武漢味普通話入手逐步改進,糾正發音。
2.從普通話規范的四位一體法運用進行教學滲透,培養學生連詞成句、口語交際等能力,循序漸進,提升學習能力。
3.重視學校活動機會,鼓勵學生以講好普通話為優勢和特長,在學校賽事中,綻放光芒。促學生個體化發展時,帶動學校普通話學習發展。
4.注重實踐活動組建,組織“普通話學習興趣小組”由我帶領學生晨讀、練習,在參與、陪伴和互動中,為學生樹立榜樣,為學生做好典范,教學相長。
5.運用信息化優勢,暢通在線答疑通道,為學生普通話學習實時答疑,爭取早日讓學生在輕松獲取證書時,每個人都能講好普通話,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