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俊霞 李光亮 張建峰 乞淑楠 孫宇軒 魏雅楠


摘? 要? 野外實踐教學是高校地理專業(yè)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重點。依托微信公眾號,以秦皇島柳江盆地為例,在地貌實踐教學的準備、設計、實施、評價等過程中應用探討,旨在增強學生地理實踐能力和實習效果,為高校野外實踐活動提供借鑒。
關鍵詞? 高校;微信公眾號;野外實踐教學;地貌學
中圖分類號:G642.45?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2)16-0052-03
0? 引言
野外實踐教學是培養(yǎng)高校地理學生實踐力的主要方式,是課堂內(nèi)容的深化和加強,通過對學生野外實踐教學指導,可以幫其鞏固地理專業(yè)基礎知識,有效提高地理實踐力。微信公眾號包含信息推送、群發(fā)管理、留言互動等功能,具有信息傳播時效性高等優(yōu)點,已成為移動學習的有效方式。野外地理實踐教學不能展示漫長地貌形成過程,微信公眾號可將地貌形成過程動態(tài)圖片通過共享發(fā)給學生,在發(fā)揮傳統(tǒng)野外實踐教學優(yōu)勢的基礎上增強學生實習參與度,使野外實習更具趣味性、豐富性、層次性[1]。目前,關于微信公眾平臺在野外地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尚未完全展開,本研究以此為切入點,設計地貌學微信號功能輔助地理野外實踐教學內(nèi)容,為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提供思路。
1? 地貌學公眾號研究背景
地理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新時期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地理人才,不僅要重視知識學習,更要加強能力培養(yǎng);既要重視理論講解,又要完善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2]。在實習前,教師可利用地貌學微信公眾號向學生發(fā)送推文,讓學生提前了解實習點和相關內(nèi)容,通過微信公眾號查看實踐學習相關要求,閱讀地貌文獻,豐富實踐技能知識。在實習中,教師可利用地貌學微信公眾號給學生布置任務,得到學生反饋以調整教學進度。實習后,教師可通過學生提交的相關數(shù)據(jù)和報告進行教學評價。在地貌學實踐教學中,利用微信公眾號,教師可以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需求,引導并鼓勵其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運用本體性知識把握實習內(nèi)容和微信公眾號推文的科學性,有利于地理野外實踐教學高效、有序、安全地實施。
2? 地貌學微信公眾號結構設計
根據(jù)野外實習需求、利用微信公眾號的優(yōu)勢,設計地貌公眾號野外實習框架,用于提高學生實踐技能。一級維度框架包括野外實習、實習擴展、實習風采三個模塊。其中野外實習模塊二級維度包括實習地圖、實習地點、實習路線、實習內(nèi)容、實習成果五個欄目;實習擴展模塊二級維度包括典型地貌、地貌文獻、地貌名家三個欄目;實習風采模塊二級維度包括獲獎案例、小組照片、拍攝視頻三個欄目。地貌學公眾號界面如圖1所示。
實習地圖欄目提供實習基地遙感地圖、道路地圖等多種類型電子地圖,相較紙質地圖,電子地圖成本低、易攜帶、更新快。教師規(guī)劃好實習路線,以電子地圖的形式或發(fā)送鏈接傳至地貌學微信公眾號,學生可以查詢自己所在位置經(jīng)緯度、海拔高度、實習路線等,培養(yǎng)野外觀測、羅盤使用、讀圖填圖能力,為完成實驗報告和實習匯報提供基礎條件。實習基地為秦皇島柳江盆地,實習期間正值當?shù)赜昙荆摰氐刭|環(huán)境復雜,易誘發(fā)地質災害。學生可以通過微信公眾號發(fā)送位置共享,方便教師管理,確保學生實習安全。
3? 地貌學微信公眾號教學實施
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野外實習模式中,學生被動參與每天實習任務,實習完成后學到的專業(yè)知識有限,弱化了野外實踐效果。微信公眾號可以實現(xiàn)資料共享、資料存儲,學生通過實習地圖、實習內(nèi)容等欄目,可以提前知曉實習任務,提高參與度,取得更佳實習效果。
3.1? 野外實習準備
實習地點是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具有“天然地質博物館”稱號。野外實習前需要讓學生系統(tǒng)地了解秦皇島柳江盆地概況,熟悉地層、地貌、水系、巖石、礦產(chǎn)等地學信息,掌握野外實習基本要領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人地協(xié)調觀[3]。教師通過微信公眾號的實習內(nèi)容欄目向學生推送河谷地貌、離堆山、牛軛湖、倒石堆等觀察點的觀察內(nèi)容、任務與習題,如表1所示。
3.2? 野外實習任務
教師在實習內(nèi)容模塊向學生發(fā)送實習線路及對應觀測點等信息,讓學生提前知曉每個觀測點基本情況、小組任務、思考問題等。學生可以通過此欄目實時查看教師發(fā)送的任務并隨時上傳實習反饋。學生可以拍攝照片、短視頻上傳至地貌學公眾號中共享,教師或學生在實習路程中觀察到特殊地貌也可傳至公眾號討論。此方式可加強學生實習參與度,拓展地貌學知識點,同時激發(fā)學生學習地貌學的興趣。學生還可以通過地貌學微信公眾號實習擴展模塊,閱讀河谷地貌、離堆山、牛軛湖、倒石堆等文獻資料,對有疑惑的地方可在留言欄隨時留言,等待教師回復[4]。
3.3? 野外實習過程
按照實習路線到達指定觀察點后,教師先進行知識講解,學生依托公眾號布置任務分小組完成實習內(nèi)容與問題作答,師生可利用公眾號實時交流探討[5]。如到達觀察點“傍水崖離堆山”時,學生發(fā)送“問題”就可以收到教師發(fā)布的任務。學生跟隨教師的引導觀察描述髫髻山組安山巖巖性特征,觀察北票組與髫髻山組的接觸關系,也可提出創(chuàng)新的想法發(fā)送至微信公眾號問題欄中。
3.4? 實習結果評價
學生將當天小組報告提交至“地貌實習”微信公眾號,教師通過學生提交報告情況,調整教學進度和野外觀測方法。當學生向公眾號中發(fā)送消息時,教師打開“近期消息”可以看到學生發(fā)送的消息,點擊“快捷回復”可以點評學生發(fā)送的留言。地貌學公眾號“實習成果”欄目內(nèi)容包括小組報告題目、匯報方式等內(nèi)容,實習匯報方式有實踐PPT、視頻剪輯、圖片拼接、微課制作等。例如:大石河——視頻拍攝并講解河谷地貌及沖積物特點;大石河——PPT講解河谷地貌及沖積物特點;雞冠山——PPT講解雞冠山地貌特征。
4? 地貌學微信公眾號培養(yǎng)綜合思維能力
地貌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涉及領域寬、跨度大,涵蓋內(nèi)容多,教學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綜合思維能力,確保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夠從多維度、多方面去思考,全面認識、分析、解決問題。
4.1? 提升思維廣度
地貌學微信公眾號的實習擴展欄目中介紹了地貌學相關知識,并在不斷地進行補充完善,現(xiàn)有地貌學公眾號包括各種地貌類型的背景、來源、形成原因及分布區(qū)域等內(nèi)容,提供海量知識,使得學生在眾多信息中提取自己需要的內(nèi)容,并且通過大量地貌信息幫助學生拓寬知識視野、提升思維廣度,形成多維度、結構化思維能力。
4.2? 提升思維高度
地貌學微信公眾號設置有地貌文獻欄目,向學生推送地貌文獻等相關知識,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也能夠更加清楚地了解地貌學的學科背景,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地貌知識。文獻閱讀中涵蓋了地貌學的新進展和趨勢、回顧與展望以及與地貌學有關的深入研究,這些內(nèi)容設置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掌握地貌學研究背景、發(fā)展過程、理論應用等,提升學生的思維高度,鍛煉學生在思考時從更高的角度去解決地理問題。
4.3? 提升思維深度
地貌學微信公眾號不僅具有學習時空自由選擇的特征,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學習進度和方法反饋至微信公眾號上。教師將地理相關知識點的思維導圖發(fā)送至公眾號,引導學生根據(jù)公眾號中思維導圖內(nèi)容進行分析,然后進行實踐練習,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對新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幫助學生建立地理實踐內(nèi)容知識結構體系,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思維深度。
5? 結束語
利用微信公眾號對學生學習需求、方式、效果等方面進行分析,可得到學生野外實習效果方面評價,對于地貌學實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可從實習內(nèi)容、實習路線、實習擴展等欄目進行切實可行的內(nèi)容調整,結合地貌學課程實踐性特色,不斷對微信公眾號學習模塊內(nèi)容進行調整與完善,提高野外實習的教學質量,增強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秦耀辰,彭劍峰,張廣花.基于實踐力培養(yǎng)的高校地理學野外實習改革與實踐[J].地理教學,2020(20):31-33,49.
[2] 劉曉東.善用微信公眾號,精準備課協(xié)同教研[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20(14):75-77.
[3] 史甜甜,曾麗,靳文敏,等.5A級旅游景區(qū)微信公眾號對客服務功能及其建設水平研究[J].旅游學刊,2021,36(10):85-97.
[4] 葛小平,王鑫浩,楊勝飛,等.基于Google Maps API的野外地理綜合實習平臺[J].中國地質教育,2015,24(1):114-118.
[5] 曹昀,朱悅,祁闖,等.廬山植物地理野外實習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31(7):166-168,175.
*項目來源:邯鄲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項目編號:2019XJJG007)。
作者:閆俊霞,邯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應用;李光亮,邯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應用;張建峰,邯鄲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地理教學與理論;乞淑楠,邯鄲學院,研究方向為地理教學與理論;孫宇軒、魏雅楠,邯鄲學院,研究方向為地理信息技術(05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