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高速穩步發展,市場也需要越來越多財務管理高素質的專業人才。為了適應市場的需要,高校培養模式就需要進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農業類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并不是特色專業,各方面的教育教學結構不夠完善,學生實踐性不強,課程設置存在漏洞等等,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作為農業類院校,應根據本校特點找出自己的培養方法,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出適應市場發展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農業類院校;財務管理;人才培養
1、引言
財務管理在公司中的核心作用是不容忽視的,而高校本專業的開設為此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儲備,許多非財經類院校亦在相關學院下開設本專業。但是由于全球市場環境以及互聯網科技的發展變化,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對于非財經院校來說,需要根據本校特點培養出高素質的財務管理專業人才。本文就農業類高等院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進行模式探討。
2、當前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與問題
財務管理專業融合了會計學,金融學和管理學等學科。但是隨著該專業在各高校的不斷開設,很多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也持續顯現出一些問題,特別是一些非財經類院校,人才素質與市場需求之間仍存在一定的脫節,就農業類院校來說,需要在培養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同時,結合本校優勢培養高素質人才。
2.1人才培養與市場脫離
(1)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的缺乏
財務管理這種管理類學科也一直強調實踐性,從財務管理專業的開設到其不斷發展進步的方向來看,財務管理的許多課堂理論已經可以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于企業的財務管理實際工作中,為公司運行提供更加實際可行的操作,但是高校對這方面的重視較為缺乏。
(2)培養目標的不明確
財務管理專業強調綜合能力全面發展,培養的專業人才能夠適應社會的進步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色,專業能力特別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知識轉化的技能,而且財務管理、會計、法律等方面知識素養也是不可缺少的,并且其企事業的單位人才是復合型和應用型的。[1]但是農業類院校過于強調會計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忽視了農業類高等院校本身的特點,與財經類、師范類等院校的目標有所不同,農業類院校在根據總的培養目標的同時要圍繞學校建設方案和專業的課程設置進行人才培養計劃,體現農業類院校自身所具有的優勢,來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
3、對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分析與建議
3.1開展校外實習,提供交流新舉措
很多高校都強調實踐教學,同樣財務管理專業各方面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不過目前大多數高校進行的實踐教學是不能體現實踐的教育作用,它是不能滿足于市場的人才需要的。對于這一情況,學校應從各方面進行考慮,例如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真正了解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和財務運作過程,鼓勵建立長期有效合作的實習體系,讓學生有機會在實際工作中培養能力,將校企聯合、“產—學—研—創”真正落到實處,為企業培養優秀的管理人才。[2]
3.2實踐與創新課程
(1)理論課程的社會實踐性
實踐性,應用性,實際操作技能等都是合格的專業人員必須掌握的,此項要求學校開設相關必修和選修課程。此項具體實施就是開展一些仿真實踐課程及現場觀摩企業財務管理具體實施步驟。課程強調社會實踐,將學生的財務專業知識與實務相聯系,能夠有效的培育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同時指導學生畢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相聯系,兩者的結合最大程度的培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2)課程教學體系與教材建設的優化
課程教學體系有效引導學生畢業所要達到的要求,根據學生畢業所要達到的軟性和硬性要求,學校可以反向制定相關的具體課程教學大綱,學校和教師明確學生所要達到的要求,并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學體系相聯系,將規定的大學畢業生能力適當融入計劃之中。[3]
3.3人才培養專業定位與模式探索
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指導著培養目標的建立,教育教學活動應以培養目標為宗旨。可以進行實地的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和市場是哪方面的需求,可以通過獲取第一手資料對本專業學生進行專業理論、綜合素質等方面的培養,并且為專業建設規劃提供改革依據。同時,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定位還可以借鑒像醫學類等學校類型的做法,思考財經類院校和非財經類院校的培養模式和目標,通過實地觀察、師生交流等方式,為本校相關領域提供參考。
3.4完善教師隊伍,培養高端人才
(1)完善教師結構,提高教師質量和加強教師考核
為了培養應用型和復合型人才,教師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對教師的要求也會增加。首先,學校要對教師的學歷、職稱、學科等進行篩選和完善,聘請專業領域內優秀的教師,并組建專業教師團隊,逐漸完善學校教育體系;其次,鼓勵大部分教師到企業進行實地調查研究和參加比較專業的資格考試,以提高教師的工作能力。
(2)緊跟時代潮流,培養高端人才
近年來大數據技術不斷進步,有些企業開始引進擁有智能的財務機器人,它們的高科技可以代替人類進行一些簡單基礎的會計工作,所以機器人可以代替人類進行一些基礎的會計核算工作,但是對于財務人員來說,更重要的也就是財務分析及財務預測等思想的運用,這樣也節省了人力方面的成本,會計人員也可以從事更多具有技術含量的工作。高校也可以利用智能技術,往這方面培育財務人員,培養學生與機器人的有效互動,人工與智能的有機結合,實現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的現代化。
4、結束語
本文從農業高校人才培養的現狀開始分析,提出了一些高校對財務人員的培養問題,從教師、市場、教學模式等方面列出了當今人才培養缺點,并通過借鑒他人特點、提高學生專業和實踐等方面的能力來進行改善如今現狀,以充分發揮農業院校特色培育出適應市場的專門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杰.我國財務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4.
[2]楊麗娟 霍振芳.職業能力視角下財務管理人才綜合培養體系研究[J],財會,2012(2).
[3]蘇波.論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創新的必要性[J],當代經濟,2016(37).
作者簡介:方倩倩(1997-),女,河南駐馬店人,學科教學(數學)專業2020級在讀研究生,學科教學。EC946567-1829-4153-BDFE-78667CA7AF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