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秀麗
摘 要:我國是一個根植于幾千年農耕傳統的農業文明國家,實現廣大鄉村地區的全面振興,既是一項歷史性的使命和任務,也在國家和社會的未來建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實踐證明,通過農村基層黨組織嵌入方式,能夠有效動員廣大農村地區人民群眾,同時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和黨組織的先進優勢,進一步保證國家相關政策能夠實現上傳下達。在當前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發展背景下,鄉村黨建更應該以新時代“三農”工作為首要任務,進一步實現工農互惠和城鄉融合,將高質量黨建優勢轉化為鄉村全面振興的動力優勢。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困境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優化策略,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高質量黨建;鄉村全面振興;策略研究
從我國改革發展的新階段來看,進一步縮小城鄉差距是實現現代化轉型的關鍵性內容,它要求全社會要形成現代化發展的合力,有關部門也要將鄉村發展工作納入國家和社會建設的全局。目前我國鄉村發展正在進入大調整和大變革階段,但在工作開展中還面臨著資源配置不均衡、基礎設施狀況較差、民生發展矛盾、城鄉要素流動受阻、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等多方面問題。在此背景之下,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加強黨管農村工作,以黨建促振興,要加強黨組織隊伍管理,不斷總結鄉村振興建設經驗,實現人才支撐制度、治理理念、資源保障等多個方面的系統性優化。
一、當前基層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面臨的困境
(一)部分黨員群體缺乏引導鄉村全面振興的基本素養
在農村黨建工作的實踐過程中,基層黨員干部的素質和能力關系到黨建工作的實施效果。尤其是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過程中,農村基層黨組織要不斷吸收優秀青年黨員人才,以保持基層黨組織發展的動力和活力,從而為鄉村全面振興貢獻力量。但在當前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中,黨員領導干部普遍缺乏足夠的政治素養,因此無法在鄉村振興政策貫徹過程中實現工作的有效落實。例如一些基層干部管理思想落后,不具備高質量黨建的學習意識和統領意識,很難提出創新性的發展思路。另外還有部分基層黨員干部缺乏進取心,在黨建工作開展中,對鄉村建設的諸多問題視而不見,同時也無法有效處理人民群眾中的各種矛盾,有的甚至出現貪污腐敗等現象。
(二)部分農村基層黨組織缺乏組織力和領導力
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是一個統籌全局的過程,只有凝聚多方面力量才有可能實現相關工作的穩步推進。但在當前形勢下,許多農民涌入城市,個體農戶組織形式也比較松散,缺乏一定的凝聚力,不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推進。某些黨員干部也并未在鄉村振興建設中認識到黨組織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在許多基層黨員的概念中,黨建工作屬于組織建設中的“軟任務”,無法看到實際性效果。因此,在工作崗位上不認真履職,甚至只注重個人利益,忽視集體利益,存在利己主義現象。還有許多基層黨組織缺乏穩定的經濟來源,無法保證黨建活動的正常開展,缺乏組織凝聚力。
(三)工作機制不健全
隨著從嚴治黨在廣大農村地區基層黨組織的貫徹和落實,要求基層黨建工作與鄉村振興事業更好地協同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也要不斷加強政治學習,進一步將黨日活動、政治體檢、“三會一課”等黨建環節抓嚴抓實。需要加強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職能劃分和作風建設,不斷錘煉其黨性,使其樹立規矩意識。但是,當前許多農村基層黨組織缺乏健全的工作機制和激勵制度,尤其是缺少以從嚴治黨理念為基礎的監督管理體系,出現了部分黨員干部政治意識較為淡薄,甚至貪污瀆職的現象。基層黨建的有效實施往往受人們的思想、行為因素影響較大,因此必須在健全的政治問責和激勵制度保障下才能有效實現高質量黨建,避免鄉村振興與黨建工作相脫離的現象發生。
二、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具體策略
(一)進一步優化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
高質量黨建需要好的群眾基礎和人才基礎,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人才培養的力度,積極從本村村民培養著手,吸引本村退役軍人、大學畢業生、外出發展技術人才回到家鄉,利用所掌握的新知識、新模式和新平臺發揮出自身潛力。同時,還要加強對現有黨員的教育管理,要針對鄉村振興的具體狀況制定出高質量黨員教育的長效實施規劃,不斷提升黨員隊伍的政治素養和科學素養,提升其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滿足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要求。例如山東泰安市各級黨組織就充分發揮黨建驅動作用,利用財政支持、金融扶持和社會參與等多渠道優勢,發揮基層黨組織人才優勢,對農民合作社、供銷社進行引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商業創業人才的建設,緊緊抓住了人才這一“牛鼻子”。
(二)進一步提高鄉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組織力
在高質量黨建工作中,要首先發揮黨員干部的主心骨作用,充分借助基層黨組織的優勢,實現“以點帶面”,使黨員干部成為黨組織聯系廣大群眾的有效橋梁。同時,基層黨員干部要進一步提升自己服務人民的意識,堅定政治立場,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使黨和國家的鄉村振興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另外,要創新農村基層黨組織設置模式,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產業經濟發展特點等探索出適合自身發展的組織模式。例如山東泰安市利用“一統三聯”融合發展模式,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全體村民鄉村振興的巨大合力,發揮了黨組織的組織優勢,同時圍繞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推進了農業生產技術推廣、專家幫扶、成果轉化等多項工作。
(三)創新鄉村黨組織考評機制,完善制度保障體系
首先,農村基層黨組織要進一步優化黨員的考核指標,形成對黨組織工作的有效評估,引導廣大黨員干部積極承擔基層黨建的具體任務。在評價指標的劃分過程中,要從鄉村振興長期穩定發展出發,充分考慮到工作開展的地域性、階段性差異,避免“一刀切”的評價指標,真正制定出符合黨組織工作開展具體情況的指標體系。其次,要充分整合考核任務量,有效減少傳統管理模式中重復考核的現象,真正發揮出考核制度的紀律監督作用,優化工作考核的成績管理,避免因考核占據工作人員大量時間和精力。最后,要充分利用當前的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管理技術,在保證基層黨建考核質量的前提下,實現高效性和科學性,進一步解決鄉村全面振興所遇到的各類難題。
三、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農村改革事業的不斷推進,要想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就必須堅持農業農村的優先發展戰略,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擺在首要位置。這要求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進一步明確高質量黨建與鄉村振興的重要關系,明確高質量黨建的具體目標和任務,找出當前鄉村振興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境及原因,通過基層黨組織模式創新和體系創新激發鄉村振興的內在潛力,從而構建出符合不同地區農村發展實際的改革新模式,真正發揮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先進性價值。
參考文獻:
[1]夏銀平,汪勇.以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內生邏輯與提升路徑[J].理論視野,2021(08):80-85.
[2]許遠旺,盧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政治邏輯與路徑選擇[J].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19(01):122-130.
[3]趙暉,石毅.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的嵌入式黨建——以“黨建e家”服務站為例[J].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7(06):43-50.
[4]梅立潤,唐皇鳳.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證成和思路[J].理論月刊,2019(07):5-12.
[5]趙麗.湘西州農村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吉首大學,2019.
[6]王鳳.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研究[D].西華大學,2019.
(作者系中共泰安市委黨校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社會主義理論、黨的歷史與黨的建設)7352288C-A08B-43D7-B6DD-7972A27634A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