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玉妹
【摘? 要】自新課改以來,看似“異彩紛呈”的教學背后,存在許多“低效膚淺”的課堂,因此,教師要精簡教學目標、導入、內容、語言、手段等構建初中數學生本課堂,力求做到以生為本,做到教師少講、學生多學,把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
【關鍵詞】簡約教學;初中數學;生本課堂
隨著課堂教學的改革,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也在不斷地摸索、嘗試中前進。大多數教師慢慢地接受并實踐新的教學理念,于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也變得豐富多彩,課堂氣氛出現一片“繁華”景象。但與此同時,許多教師也產生了新的困惑,看似異彩紛呈的課堂教學方式并未達到想要的教學效果。在所謂“繁華”的背后,我們看到不少數學課,尤其是在公開課課堂上,教師為了追求內容的新穎、方式的多樣,未曾考慮時間的合理分配,在看似充實的課堂中呈現低效的教學結果。此外,還因為教學目標把握不精準、教學內容缺乏一定的深度、教學手段過度應用等,導致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疲憊,到最后學生還未能提高學習成績。
教師應該在課堂有限的45分鐘內,通過科學嚴謹、井然有序的教學活動,讓那些原來學習基礎、知識儲備、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智力個性等都不相同的學生能通過數學學習,真正學到有用的數學知識,并能學以致用,從而對數學產生興趣,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升。
簡約教學構建初中數學生本課堂,這樣的課堂簡潔有深度,最終達到有效的教與高效的學相結合。那么,該如何構建簡約教學課堂呢?
一、教學原則以生為本
大家熟悉的“學習金字塔”,它采用百分比形式,直觀地告訴我們,24小時以后平均學習保持率不低于百分之五十的方式有討論、演示、教授給他人,這些都是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這告訴我們,我們的教學要以學生為本。
以生為本就是要把學生放在主要位置,讓學生經歷思維的過程。第一,要引導學生發現“好”的問題。在課堂上教師不要“滿堂灌”,而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迎難而上,探索新知。第二,鼓勵學生說出“新”的見解。讓學生在閱讀思考、動手操作、發現好的問題后要學會用語言表達出來。作為教師要不斷肯定學生,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要怕說不對、說不完整,不對的可以改,不完整的可以補,這樣在學到數學知識的同時,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第三,訓練學生“活”的思維。以學生思維訓練為主線,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總之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使他們能深入地學習。
二、教學目標簡潔精準
簡潔且精準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與精髓,那種沒有精準教學目標的課堂,很容易造成教學過程中思路不清、條理不明,教學活動容易太深、太難,又或者教學內容太淺、太簡單。數學課標中對知識提出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簡約教學在目標的制訂上,要求教師對目標進行全面把握、精準定位。精準定位,就是要讓教師明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而簡潔精準要求突出哪些內容是重中之重。只有教師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才能發揮教學目標的導向作用,在教學中就不會有不必要的環節,這樣可以避免教學的隨意性、無效性,讓所有環節的設置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將教與學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目標的達成上。
例如,教師在教學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時,只要緊緊抓住“理解求根公式的推導過程和運用求根公式解方程”這一教學目標,其余的目標也就隨之突破了。這樣的目標無論是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都非常容易把握并達成,也有利于教師隨堂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至于“讓學生經歷獨立思考、認真推導、合作交流等活動自己覓得求根公式進而培養學生的合情推理與歸納總結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與合作交流的意識”等目標則被融入實際的教學中。這樣,數學課上就可以做到時間分配合理、條理清晰明朗,教師教得開心有效,學生學得愉悅高效。
三、情境導入簡單高效
數學課教學情境的創設要簡單高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簡單高效的數學教學情境不是為了欣賞,也不是在刻意地擺設,更不是在作秀。簡單高效的情境導入應該是以大多數學生的現有水平為出發點,能充分體現學生真實的思維過程。教師在課堂上要定位好情境導入與本節課教學目標的契合點,不能太復雜,那樣耗時又低效;情境應該簡單高效,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
例如,在創設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情境時,教師可以先復習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然后提問:2x2+x=1為什么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從而引導學生發現這個方程含有幾個未知數,含有未知數的項最高次數是多少?學生就會發現這個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含有未知數的項最高次數為二。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那么這一類方程可以怎樣命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元二次方程。這樣的情境導入簡單高效,既復習了已學知識,又類比已學的概念,學生很容易就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定義,教師就能自然而然地引出今天所學的課題。
四、教學內容簡明扼要
簡約化的教學理念關注的是:從教者如何更好地展示自身的“教”轉變為如何更好地引導學習者的“學”,也就是要以生為本。這本身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回歸。因此,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選擇與之相匹配的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樹立教材為教學內容“載體”的教學觀,摒棄和調換不適當的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思維平臺。
例如,在學習“旋轉”時,首先,學生已經學過了平移、軸對稱,這些都為新課學習提供了必備的知識經驗;其次,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對風車、輪子等很多生活中的旋轉圖形都很熟悉;再次,在學習本課時,學生已經具備了認真觀察、抽象概括、分析綜合等基本數學能力,這為本節課開展探究活動創造了條件;最后,初中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喜歡親身經歷,在體驗和探究中去學習。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可以通過對比軸對稱圖形,研究旋轉圖形;通過對比關于橫軸、縱軸對稱的點的坐標變化特點,來研究兩個點關于原點對稱,它們的坐標之間有什么關系;可以讓學生動手畫出旋轉圖形,從而研究體會旋轉的特征;讓學生觀察分析旋轉基本圖形,以簡馭繁。0626501E-DB73-4AC7-A28E-8A8A3A1A81CD
五、教學語言精練準確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語言必須精練準確,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過程中,除了吐字清晰,用普通話教學外,還要注意“精練準確”。精練準確的表達也是教師基本功的一種體現,教師必須有意識地訓練、規范自己的語言。
(一)描述性語言,簡潔規范、邏輯清晰
描述性用語的簡潔性,體現在教師教學時說話不拖泥帶水,不翻來覆去地解釋、分析,而應一語中的說清講明。第一,由于數學學科有其專門的規范語言,故應盡量避免用生活俗語或不確切的語言進行教學,往往一字之差,會產生不同的意思。第二,要注重邏輯性,條理清晰、層次分明,不繞圈子,提高語言表述的高效性。第三,教師不能有太多的“口頭禪”,否則讓學生聽起來會很不舒服,也浪費了課堂寶貴的時間。簡潔規范是數學語言的本質屬性,教師要通過凈化自身的語言進而更高效地傳遞知識,要用邏輯清晰的教學語言幫助學生形成有條不紊的思維。
(二)提問性語言,指向明確、啟迪思維
提問性語言不僅要簡明扼要,還要服務于教學任務,有明確的指向,不繞彎、不含糊其辭。所提的問題須緊扣教材,但又要有一定的智力坡度和思考的空間,能引導學生利用現有知識和經驗嘗試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將知識向能力轉化。恰到好處的提問,具有很好的啟發性,就是讓學生感覺提出的問題很熟悉但又與以往學習的內容有所不同,從而引發思維碰撞,促進思考。同時,提問性語言還須針對教學重點,幫助化解難點,從而啟發學生思考,促進教學活動深入開展。比如講解例題“已知有兩隊共同參與一項工程,先由A隊單獨施工半個月,完成這項工程的八分之一,這時又增加了B隊,兩隊又合作共同用了兩個月完成了全部工程。問哪個隊的施工速度更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這是什么問題?涉及哪些量?如何比較哪個隊的施工速度更快?如何設元?題目中有幾個相等關系?怎樣列方程?用精練準確的幾個問題帶領學生思考,要比較哪個隊的施工速度更快,可以比較工作效率,也可以在相同工作量下比較工作時間,還可以在相同的時間下比較工作總量。這樣簡潔精準的幾個問題為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標。
(三)評價性語言,及時到位、中肯有法
不著邊際的評價會讓學生迷茫,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意義。及時到位的評價,能及時把學生指引到正確的思考方向上來,充分發揮導向的作用。教師在評價學生的過程中,可采用以下方法:①疏導法,對學生有卡殼的地方進行適時點撥;②示范法,教師通過自身示范代替評價,讓學生從教師的示范中找到自己的不足;③歸謬法,在明知學生的回答錯誤時,并不急于糾正,而是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回答推出矛盾;④遷移法,當學生的反饋“跑題”時,用遷移法引導學生回到主題上來。總之,在學生發言時,教師不做傾向性評價,但在總結時,教師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正確的回答。
六、教學手段簡便適合
新課改實施以來,教師很喜歡用多媒體教學,但是做一個生動形象的課件往往要耗費很長的備課時間,另外它取代了學生自己探索、發現問題的過程,看似節約了課堂時間,卻少了主動探索,學生獲得的知識很難達到長久記憶。簡約教學并不是要摒棄課件等多媒體的應用,而是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來進行選擇,有時候簡便的教學手段,比如畫圖、折紙、拆盒子等容易準備又非常實用。
譬如筆者在教學“圓錐的側面積”時,先復習扇形面積公式,為這節課開始研究圓錐側面積做好鋪墊。然后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導入,認識圓錐的母線,探討母線l,半徑r,高h三者之間的關系。讓學生通過剪紙實踐活動,發現圓錐的側面展開圖是扇形,并發現圓錐的母線就是扇形的半徑,圓錐底面圓的周長就是扇形的弧長。通過動手實踐,讓學生發現圓錐和展開扇形圖之間的關聯,通過討論交流推導出側面積公式,這應該比看動畫演示更有價值,因為動手實踐是學生主動探索,而課件的演示只是把過程告訴學生。
七、結束語
總之,簡約教學就是要以生為本,目標的設置、內容的選擇、手段的應用等都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緊緊圍繞學生,以學生為中心。簡約教學構建初中數學生本課堂,并不是要脫離原有的課堂模式去另起爐灶搭建新的課堂模式,而是在原有課堂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摒棄教學中的華而不實,不斷豐富數學課堂的底蘊和內涵,從而讓數學教學回歸到數學的本真上來。
【參考文獻】
[1]李志敏.實施“簡約化”教學 構建優質高效課堂[J].中學數學研究,2014(9):1-3.
[2]蘇龍霞.思而深刻,辨而智慧——談小學數學課堂思辨式教學的運用[J].華夏教師,2019(20):73-74.0626501E-DB73-4AC7-A28E-8A8A3A1A81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