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領域實現精益化管理,有助于提高顧客滿意度,并高度集成與利用優質資源。為此,管理者需明確基于供應鏈的精益物流管理四要素及關鍵技術,繼而提出優化與完善精益物流理論體系、從供應鏈整體出發開發與設計精益物流管理系統、精益知識深度和全面滲透精益物流管理主體的思想中三個科學舉措。
關鍵詞:供應鏈;精益;物流;管理
引言:
供應鏈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主要涉及供應、生產、配送、需求等領域,需以集成化生產行動方案為著力點,以先進技術與管理手段為支持,圍繞產品設計與生產、商品運輸與配送、需求滿足等具體實施。而基于供應鏈的精益物流管理,需能把握好系統中的各個構成要素,確保每一個價值鏈都能充分發揮作用和優勢,由此才能推動整合物流領域精益化發展。
一、精益物聯管理的關鍵要素
(一)顧客化
顧客追求商品品質下,企業必須將顧客的新需求轉化為創新的動力。企業要加大價值流動力,切實依靠下游顧客帶動物流經濟。顧客作為精益物流管理的關鍵要素,企業必須充分了解大眾的個性化需求,繼而在管理品質與效率上協同與精準發力。需加強產品設計、生產、銷售、配送等流程的質量管理,以實現“顧客化”為目標維系平臺與顧客的關系。
(二)準時化
準時配送是實現精益物流管理目標的標志,而管理者需對“準時化”進行精準判斷,不以“速度”為唯一評價指標,需保證所配送商品的質量,且做好速度與成本的平衡。若追求物流速度時不能有效控制管理成本,將不能達到精益物流管理的標準。
(三)合作共贏
基于供應鏈的精益物流管理,必須保證整合行業形成良性的競爭機制,需在基礎建設與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形成合力。參與競爭的所有物流企業,應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秉承共贏共建理念推動物流領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從內部控制與管理層面來看,行政部門、銷售部門、運輸部門、客戶服務部門等,需相互配合與支撐,由此才能做到精益物流管理,繼而實現雙贏與共贏。
(四)供應鏈一體化
物流企業實現精益化管理的基礎,不在于先進的設施設備,取決于供應鏈一體化的集成效果與程度。管理者必須全面整合內部供應鏈,為精益物流管理創造良好條件。而后,需保證內部共贏鏈需與外部供應鏈有機結合,這是實現供應鏈一體化的重點,更是達到精益化管理的關鍵。
二、實現精益物聯管理的關鍵技術
(一)價值流精益分析
物流企業實現精益化管理目標,前提是有效整合優質資源,有效控制資源浪費。管理者要全程把握產品生產與配送的過程,并能有效控制增值活動,以及非增值活動。管理層與決策層,需做好價值流的精益分析,即把控好產品生產全過程,且利用價值流圖能有效控制增值與不增值部分。只有保證產品低消耗、高效率的交付給顧客,才是真正的精益化物流管理。價值流的分析,核心價值體現在優質資源的高度整合,并對各環節的管理流程與程序動態優化。
(二)庫存的精益控制
提高庫存管理效能的方式較為豐富,但只有基于VMI的庫存管理,最能彰顯精益化物流管理的精髓。即企業需以實現“顧客化”為目標,對庫存管理流程和方法進行科學優化。根據顧客的個性化需求,以及整個市場的供需情況,有效把控生產、保管、流通等關鍵環節。
(三)物流的精益配送
整個物流領域若想全面實現精益化管理,就必須有效應對供應商的物料配送問題。應采用循環取貨的方式,對各類商品進行精益化的配送,既可提高配送效率,還能有效控制物流運輸中可能存在的各種風險與浪費問題。
三、供應鏈環境下精益物流管理的科學舉措
(一)優化與完善精益物流理論體系
供應鏈環境下,整個物流領域必須進行深層次的理論變革、思想變革,即需進一步優化與完善精益物流理論體系,并在管理思想上真正的做到與時俱進。從以往的精益生產全面轉型成精益管理,并在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營銷、包裝、運輸、配送等方面,都能全程秉承精益理念與思想,并能精準的識別各類商品的價值流。管理者要把握好精益物流管理的四個關鍵要素,以顧客的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動態與科學優化精益物流管理理論體系,即提出更易于控制運輸和配送成本的方法論,以及促使價值流有序和可持續流動的新模式。價值是實現精益物流管理的著力點,更是最終的落腳點,而對整個物流服務過程的價值判定,主要和關鍵的主體是顧客。因此,必須注重客戶服務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并能進一步優化既定的管理理論。
(二)從供應鏈整體出發開發與設計精益物流管理系統
管理者需從供應鏈整體出發,開發與設計更加先進的精益物流管理系統。圍繞物流作業、客戶服務、庫存管理、配送路線優化、管理信息集成、管理技術升級等重要模塊,開發更易于人工操作的功能。同時,建構扁平化的組織架構,確保所有管理信息精準觸達對象。而組織結構的精益化,是實現精益物流管理的前提。必須保證內部管理與控制的靈活化、靈敏化,根據客戶的需求和行業變化趨勢,及時的對管理模式和流程進行調整。同時,現代信息技術在物流管理中的介入,要保證組織與業務過程的精益化,并從傳統的規模化成產轉型為訂制化生產,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制定完整的產品供應鏈。即從最初的產品設計到交付,都必須以客戶的需求和要求為中心。
(三)精益知識需深度和全面滲透精益物流管理主體的思想中
物質條件的改善,是實現精益化管理的基礎,而管理主體的思想升華是關鍵。即參與產品生產與配送,以及宏觀統籌整合供應鏈的人,是影響精益物流管理質量和效果的決定性因素。即所有管理主體需多渠道獲取精益知識,掌握多種精益物流管理的方式方法。人員需深入剖析精益概念,切實結合企業的發展規劃與管理實際情況,科學的制定精益化管理制度,逐漸構建完整和完善的精益化物流管理新體系。為此,需利用優質書籍、精益專家、虛擬網絡等,將精益知識深度和全面滲透到管理主體的思想中。
結語:
物流領域和企業的精益化管理,必須以滿足客戶需求為宗旨,動態優化與完善管理理論體系,且能逐漸生成更加科學的信息共享機制。利用扁平化的管理模式,靈活、高效、低成本的推進產品設計、生產、運輸、配送等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吳健偉.精益物流管理賦能本來生活網DTC生鮮供應鏈[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23):77.
[2]金杉山.精益物流管理在農產品供應鏈中的應用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07):36.
[3]王宇霆,鄒繼庭.物流企業精益物流管理理論與方法[J].經營與管理,2017(03):65-67.
作者簡介:夏俊,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