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旺曲培
摘要:美術課程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學生審美觀的培養和情操的熏陶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新課改倡導美術教學應該注意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在小學階段,學生美育、德育并舉十分重要,將美術課堂作為載體,對學生實施德育指導,對小學生健康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下文著重介紹農村美術課堂德育策略的運用。
關鍵詞:農村;小學美術;教育
基礎教育階段,美育包括音樂和美術等學科教育,合理運用教育措施對小學生藝術欣賞、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培養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將德育方面的知識應用于美術課堂中,能夠讓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態度,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及文化素養,為素質教育的落實奠定基礎。
一、小學德育的重要性
過去人們常常覺得,青少年時期是人生觀與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所以會把中學與大學作為德育的重要時機,并在這一階段著重抓好學生道德素質的培養,反而會把小學德育放在一個靠后的位置,甚至會覺得小學時期的德育可有可無,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念與行為。雖然青少年階段是人形成三觀的黃金時期,但是這樣的重要時期通常是有其前伸與后延的。在小學階段抓好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能夠給學生中學與大學的道德素質發展夯實基礎和創造良好的條件,所以小學時期的德育具備打基礎與做鋪墊的作用與優勢。小學生可塑性強,接受事物的能力也很強,所以在養成良好道德品質方面也常常有比較理想的效果。小學時期,教師應該以立德樹人和全面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堅持以德育為先,深入探究小學德育落實的科學方法,除了抓好專門的道德教育課堂外,還需要在其他學科教學中發現德育的機會和資源,塑造學生正確的思想以及道德行為,完善學生的道德品質。
二、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德育的原則
美術課是培養學生藝術素質的專門課程,是藝術教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本身就深受學生與家長青睞。不過伴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課程改革的開展,如今的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都對小學美術課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全面落實素質教育,小學美術教學也要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德育素質的培養,用美術課程為學生傳遞正確的思想觀念,傳遞積極的情感,在培養學生良好藝術趣味的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美術學科的綜合性,增強學生道德素質發展的自覺性。為了有效推進美術教學中的德育落實,教師要把握好以下原則:一是開放性原則。小學美術教師應該樹立開放性的教育觀,不再將美術教學停留于單純的美術理論和實踐技巧的傳授上,而是要利用美術課程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二是滲透性原則。雖然小學美術教學中包含著德育的資源與寶貴的機會,但是并不是說教師要把德育作為美術教學的全部,而是要用好滲透性教學方法,在恰當的場合利用恰當的美術資源,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妥善處理好德育和美術教學之間的關系。
三、農村小學美術教學中開展德育的措施
(一)基于動手操作落實德育
小學生活潑貪玩兒的天性決定了教師要想確保教學效果,就必須迎合學生的需求,了解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和持久的活力。小學美術課程學習涉及很多動手操作的內容,除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能作為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的寶貴資源,讓學生的美術學習更加輕松快樂,并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養成樂于助人、團結同學等良好的道德品質。
(二)運用啟發教學培養道德品質
美術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要充分利用這些時間,在有限時間內幫助學生習得更多的內容并確保德育的落實成效,教師就必須著力思考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的方法,讓課堂使用時間得到充分利用。啟發式教學法可以對學生進行思想的啟迪,鼓勵學生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展開深層次思考,為德育創造良好條件。在落實啟發式教學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現代信息技術,利用電教工具給學生展示多樣化的美術資源,使學生對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三)組織鑒賞教學滲透德育
美術鑒賞教學對美術課程的有序實施來說至關重要,因為美術是以美為核心的課程,高度重視學生審美感知和欣賞能力的培養,所以開設鑒賞教學非常重要。鑒賞教學是開展德育的一個重要平臺,可以讓學生在鑒賞優秀作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增強學生對藝術的領悟和思考水平,增強學生傳承傳統藝術的積極性。教師在選擇鑒賞作品時,應該精心篩選擁有豐富內涵和寓意的作品,讓學生既能認識藝術美,又能被其中的內容觸動,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例如,在引導學生鑒賞中國的優秀工藝類作品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展示能夠體現中國古典文化的經典藝術形式,比如雕刻、臉譜、傳統版畫等,讓學生借助藝術鑒賞這一契機,增進對古典文化魅力與文化歷史的認知,讓學生意識到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文化藝術的精粹,進而增強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培養學生的責任心以及文化自信。
(四)依托美術實踐強化德育
實踐是學習的一種反應與映射,實踐活動是落實美術教育目標的內在要求,為了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達成美術教學目標,教師必須充分發揮實踐教學的綜合功能,讓學生在發展藝術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美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趣味多樣的美術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藝術學習效果,同時還需要在實踐中滲透德育,幫助學生完善美術知識體系。例如,在教學“美麗的花”時,教師就可以把學生帶到戶外,去到公園讓學生欣賞各種各樣的花朵,然后一邊欣賞一邊分析顏色、造型,歸納其特征等,為學生創作美術作品打下基礎。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教師除了要教導學生掌握藝術創作方法,不斷豐富創作靈感,還需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良好習慣,不管是在學習還是生活中,都留心點點滴滴,善于從生活中汲取營養。
總之,美術課堂若要高效滲透德育知識,需要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需要注重教師素養的提升,深入認識德育內容的滲透對于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基于動手操作落實德育,豐富課堂教學方法,讓小學美術課堂德育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張君群.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美術課堂中的有效滲透[J].啟迪與智慧(中),2020(10):45-46.
[2]陳金妮.美育之路德育同行———小學美術教師在今天如何做德育[J].孩子天地,2020(9):36-37.